关于疫情防控国际话语权建构的若干思考
2020-12-12詹志华姚潘美
詹志华 姚潘美
(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建福州 350108)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党中央的统一指挥下,全国上下一心,迅速形成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而疫情防控举措也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成效,国际舆论对此普遍深表认同。然而,我们也非常不情愿地看到一些西方媒体极尽颠倒是非之能事,对我国疫情防控工作进行无端指责,在国际场域误导舆情,给我国造成不良影响。不过,党和国家对此早有清醒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疫情防控系列讲话中多次强调要主动回应国际关切,做好同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沟通协调工作,并提出“占据主动,有效影响国际舆论”[1]、“运用多种形式在国际舆论场及时发声,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及时揭露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污蔑抹黑、造谣生事的言行,为疫情防控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2]等应对方略。这些方略为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话语权建构工作指明了方向。当前,由于舆论交锋的需要,学界对疫情防控话语权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并且提出了许多具有借鉴意义的建议,主要集中强调要主动回应正面引导、利用新媒体、发挥人民主体地位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不过,对建构疫情防控国际话语权进行系统探讨的文献并不多,本文将就此进行若干思考。
一、建构疫情防控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意义
尽管目前疫情在中国得到有效的控制,但在其他国家已渐成蔓延之势。为此,全球疫情防控舆情只会变得愈发复杂。为了在国际舆论中占据主动,我国势必要对全球疫情防控的国际话语权进行全方位的考量和建构。这不仅对中国自身,而且对其他国家和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营造疫情防控良好舆论氛围
国际与国内两个舆论场互联互通,不可分割。无论哪一个场域的宣传工作做得不到位,都不利于疫情防控良好舆论氛围的形成。而现在的事实是,总有一些西方媒体在不断地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和谣言,唯恐天下不乱。因此,建构疫情防控国际话语权,驳斥和澄清西方媒体的不当言论,让世界人民倾听中国声音,了解中国疫情防控真相,形成有利于我国的国际舆论态势,可以有力地支援国内舆论场的工作,进而营造我国疫情防控良好的舆论氛围。毋庸置疑,良好的舆论氛围对于我们进一步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有助于营造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环境氛围,更可以鼓舞奋战在第一线的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人民子弟兵、党员干部和各方面人员。
(二)有利于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尽管我国疫情防控工作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已有170多个国家领导人和5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以电话、信函、声明等方式对我国表示慰问和支持。但在世界范围内仍有不少民众对中国疫情防控中采取的一些特殊举措不理解,再加上虚假信息和谣言在媒体上传播,无疑使这一状况面临雪上加霜的境地。如果他们对中国疫情防控的举措不甚理解和尚有异议的话,更遑论对我国进行实质性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建构疫情防控的国际话语权,说清楚中国怎么应对疫情、应对效果如何,可以争得国际社会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这无疑对我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及进一步推动全球抗疫合作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有利于维护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中国采取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防控和救治举措,是在坚决维护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是在坚决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努力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正是由于中方采取强有力防控措施以及中国人民作出的巨大牺牲,才有效阻遏了疫情向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蔓延。”[3]遗憾的是,西方有些人士却对此视而不见,信口雌黄地颠倒是非,极力唱衰中国,污蔑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因此,建构疫情防控的国际话语权,讲明白中国防控疫情的责任与信心、牺牲与贡献,有利于维护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四)有利于加强疫情防控国际交流合作
世界各国在疫情面前是一个安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人类唯一的出路在于守望相助,越是病毒肆虐,越应该增加有效的国际合作。在习近平与各国领导人的会谈、通话和慰问电中,“命运共同体”成为高频词,它寄托着国际社会携手战“疫”、共渡难关的希望。此次疫情不仅仅是中国所面临的难题,更是整个国际社会需要高度警惕的重大突发事件。中国防疫工作离不开国际社会的帮助,这是不争的事实。而身处疫情防控第一线的中国,已经积累和总结了较为丰富的疫情防控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实际上,中国在许多方面都为应对疫情树立了新标杆。因此,建构疫情防控的国际话语权,讲清楚中国疫情防控的诉求和需要、经验和智慧,有利于加强疫情防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树立战“疫”命运共同体意识。
二、建构疫情防控国际话语权的机遇与挑战
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周密部署之下,在全国各族人民上下一心、团结奋斗之下,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突破。可是越到了战“疫”的紧要关头,我们更加不能掉以轻心,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当下我们所面临的不仅仅是如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还有一些不良的国际舆论对于我们的冲击。这使得我国疫情防控国际话语权的建构工作既迎来难得的机遇,又不得不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建构疫情防控国际话语权的机遇
1. 疫情防控成效显著
此次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这场空前严峻的考验,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多次召开会议、听取汇报、作出重要指示,组织各方力量开展防控。截至3月13日,武汉市疫情快速上升的趋势已经得到有效的遏制,湖北省除武汉以外的其他地市,局部暴发的态势也得到控制,全国累计治愈患者65000多例,治愈率超过81%,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4]中国经济活动逐步复苏,中国社会也正在一点一点地恢复常态,各省份陆续复工复产。更值得庆幸的是新冠肺炎药物研发、疫苗研制等科研攻关也取得了显著性进展。正是中国在此次疫情中取得的显著成效,让世界人民更愿意选择相信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道路,这对于中国构建疫情防控国际话语权大有裨益。疫情防控的突破性进展,为我国疫情防控国际话语权的建构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2. 元首外交成绩斐然
在中国面临重大疫情的特殊时期,中国外交仍然在紧张有序地推进着。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习主席同外方人士会谈会见、通电话、致信函等,亲力亲为开展元首外交,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国际社会携手战“疫”,成绩斐然。作为中国战“疫”的总指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向国际社会讲述中国抗“疫”故事,积极引导国际舆论;面对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总书记更是第一时间接连向多个国家发出了慰问电,支持各国抗“疫”事业并号召国际社会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加强全球合作。疫情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同时也可以成为国家间增加情谊的一个重要契机。元首外交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国际社会对于我国的关心和支持,借此也展现了中国在重大疫情面前的大国担当,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也有责任去建构疫情防控国际话语权,与世界人民共享中国疫情防控的经验教训以及科研攻关成果,同国际社会携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为我国疫情防控国际话语权的建构创造了极其重要的外部条件。
3. 国际舆论普遍好评
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党中央的统一指挥部署之下,中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了积极有效的应对,在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及时透明发布和分享新冠肺炎疫情信息和研究成果,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此次疫情是对中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事实上,不论是中国在此次疫情中所展现出惊人的领导能力、应对能力、组织动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还是中国人民所展现出的上下一心、同舟共济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都让世界人民为之赞叹。在本国疫情获得有效控制之后,中国更是立即“腾出手”来对其他国家施以援助。多国政要、专家学者和媒体人士充分肯定了中国为全球抗击疫情积累了重要经验以及为世界各国所提供的大量援助。这不仅仅是对中国疫情防控工作的肯定,更彰显了中国的大国担当,维护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为我国争得疫情防控国际话语权打下了坚实的舆论基础。
4. 新闻战线的重要贡献
在这次疫情中,奋战在第一线的不仅有医护人员还有广大的新闻工作者,他们置个人的生命安危于不顾,冒着随时可能被病毒感染的危险,深入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线,率先抢占舆论阵地,进行新闻采访和报道,让国内外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疫情的动态和事实真相。[5]新闻工作者们夜以继日地报道了无数战“疫”中涌现出的感人事迹,这无疑为我们战胜疫情凝聚了更多的正能量。与此同时,他们更是澄清谣传谬误的先锋战士。在疫情爆发之后,有些国家总是借题发挥,试图诋毁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制造“中国威胁论”。而广大新闻工作者及时准确地公布权威信息,充分发挥权威媒体作用,第一时间用真相击破各种谣言。新闻工作者们是我们与世界交流的重要窗口,他们主动与国外主流媒体开展新闻竞争与合作,抢占新闻舆论制高点,掌握国际传播的话语权,这为我国疫情防控国际话语权的建构做好了充分的前期准备。
(二)建构疫情防控国际话语权的挑战
1. 疫情防控尚未取得全面胜利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战,目前防控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效。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随着湖北以外地区的复工复产,大量人员的流动,加之国际疫情形势发展恶化,全国乃至全球疫情防控正处于最关键的时刻,我们仍然要继续保持高度警惕。截至3月13日,全球确诊病例已经超过13万,累计死亡人数将近5千人,且这些数据每天仍以较快的速度在不断增长。[6]更糟糕的是,各国医疗系统严重超载,医疗物资供应不足,医护人员大量感染,全球抗“疫”之路可谓“道阻且长”。与此同时,我国无症状感染者与境外输入病例也在不断增加,甚至还出现了聚集性疫情反弹的情况。可见,如今我们需要警惕的将是一场“外防输入”与“内防扩散”并重的全球性疫情。只要疫情一日不除,对我国不利的舆论就有其藏身之所和攻击的借口。
2. 个别国家政府的敌视态度
对于中国抗击疫情所采取的举措,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表示赞赏和支持,而个别国家却作出了过激反应,采取过度应对措施。个别国家迄今未向中国提供任何实质性帮助,却在中国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时到处肆意发表污蔑抹黑中国的言论,试图引起中国国内的混乱。随着全球疫情的爆发,个别国家政府对中国的诋毁更加变本加厉,企图掩盖自身应对不力的事实。世卫组织多次声明,反对将病毒与特定国家、地区相联系,而个别国家却背道而行,公然将新冠肺炎疫情称作“中国病毒”,一些官员近来也多次声称,因为中方分享疫情信息不够公开、透明,耽误了全球的疫情防控。这些国家此时不是集中精力对抗本国疫情,反而只顾到处“甩锅”、转移视线。如此行径,将会严重拖延全球疫情防控的节奏,也势必对我国疫情防控国际话语权造成重大挑战。
3. 西方媒体刻意制造谣言与传播虚假信息
新冠疫情暴发之后,部分西方媒体也借疫情释放反华情绪和大搞种族歧视。一些报道带有明显的嘲讽或敌意,制造各种谣言与虚假信息,试图在中国全力应对疫情之际趁虚而入,破坏中国国际形象以及扰乱中国国内的稳定。多家西方主流媒体毫无根据地指责中国隐瞒疫情真相,导致世界损失惨重。更有甚者称中国在全球疫情中通过对外援助搞宣传,操纵他国民意。西方媒体的涉华报道存在诸多不客观、不公正乃至不真实的情况,这不仅会损害中国国家形象,也不利于中国未来的发展。由此可见,长久以来中国虽然解决了“挨打”“挨饿”问题,却还是无法摆脱“挨骂”问题。西方媒体如此肆无忌惮地制造谣言、传播虚假信息,对于中国建构疫情防控国际话语权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三、建构疫情防控国际话语权的路径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向来重视我国国际话语权的建构,他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7]在重大疫情面前,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掌握国际话语权是当下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因此我们必须对建构疫情防控国际话语权的路径进行系统全面的思考。
(一)从疫情防控入手,夯实国际话语权建构的实践基础
事实胜于雄辩。面对个别国家的敌视,西方媒体的大肆抹黑,我们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坚持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早日赢得各项工作的全面胜利,这势必成为我们有底气说话的强有力的事实基础。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战的达标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更要坚定必胜的信念,咬紧牙关,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与此同时,我们要注意防范国内疫情扩散,全力加强重症患者救治,继续做好群防群控、社区防控,继续减少不必要的人员聚集。根据全球疫情快速蔓延的形势,及时动态调整防范疫情跨境输入的重点和应对措施,科学防控、精准施策,提高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稳步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推进全面复工复产,加大力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当然,疫情无国界,中国不会只顾自身安危,在做好本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响应世卫组织号召,为全球抗“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加强同国际社会的合作,用实际行动赢得国际认同。中国将继续积极主动地分享防控和治疗经验,力所能及地为有需要的国家提供支持和援助。同时,与各国共同构筑最严密的联防联控体系,共同合作加快药物、疫苗、检测等方面的科研攻关。只有这样才能夯实疫情防控话语权建构的实践基础。
(二)从国际组织出发,创造国际话语权建构的良好外部条件
国际组织作为各国联系的纽带和沟通的桥梁,在此次全球疫情防控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而我们必须将国际组织作为一个有力的切入点,支持各个国际组织各司其职,充分发挥作用,为全方位提升我国疫情防控国际话语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首先,支持联合国团结全球抗疫的核心作用。面对某些国家将“病毒之战”衍化成“政治之战”“意识形态之争”的客观事实,联合国应积极主动号召国际社会的全体成员放下歧视与偏见,将重心放在共同抗击全球疫情之上。中方也应继续支持联合国的各项工作,加强与各国的团结协作,尊重客观事实,强烈谴责各种污蔑和抹黑行为。其次,多举措继续积极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发挥专业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对国际社会抗击疫情的信息沟通、政策协调、行动配合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当前全球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支持世卫组织就是维护多边主义的理念和原则,就是维护国际社会在抗击疫情面前的团结一致。在防控疫情的全过程中,中国应继续及时、透明、公开地与世卫组织建立联系、展开合作。再次,支持相关区域性国际组织加强协调各地区间的疫情防控工作。不仅要快速调动相应的资金和资源为疫情防控服务,还应把疫情防控纳入现有合作框架,以点带面形成全球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
(三)从话语权要素着手,系统建构疫情防控国际话语权
这是我国疫情防控国际话语权建构的核心工作。话语权主要由话语主体、内容、形式等要素构成,可从这些构成要素出发,系统地建构疫情防控的国际话语权。
1. 话语主体要更为多元立体
在国际疫情防控话语权建构上,首先要促成话语主体更加多元化。话语主体多元化可以有效防止大众只能听见一种声音,“兼听则明”,可以增加话语主题的可信度,可以更好地解决“谁在说”和“说给谁听”的问题。从目前形势看,我国要打造包括政府、主流媒体、人民群众和国际友好人士在内的多元化的话语主体阵容。
首先,中国政府作为官方权威的话语主体,应该综合利用各种信息渠道,迅速回应大众关切,及时向国内外展现真实的中国情况。我国政府能够有效利用一场又一场的新闻发布会主动向外界通报疫情的最新进展情况,这无疑是安民心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式。政府所组织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以及公布的消息的权威性和作用是其他媒介无可取代的。正是国家和各地卫健委每天定期整理发布国内外疫情信息,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才能够通过官方渠道迅速了解到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情况。其次,主流媒体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参与到疫情报道的第一线中,广大新闻工作者将会为这场战“疫”凝聚更多的正能量。相较于政府平台,主流媒体更加接近民众。借助主流媒体及时播报国内外疫情的真实故事将会引起不可估量的社会反响。而主流媒体也是我们了解他国对于我国疫情态度、加强我国与世界交流合作的一个重要渠道。再次,我们还要继续加强新闻报道的外联工作,不仅要邀请包括各国政要、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新闻媒体工作人员等国际友好人士为我们代言,对中国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的表现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同时还应该让中国战“疫”的真实故事、有效经验传播出去,这将极大地提升我国疫情防控国际话语的公信力,还能给世界人民带去更多的信心和鼓舞。
2. 话语内容要“顶天立地”
对于疫情,当下应该“说什么”的问题对于政府和媒体而言都值得认真思考。政府在确保信息的权威性之外也应该注重内容的时效性、丰富性、通俗性与真实性等。
政府作为官方的信息发布主体,首先要紧跟疫情热点,突出我国疫情防控的大政方针和国际联合抗“疫”的理念主张。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将是国际社会携手战胜疫情的必由之路。其次,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包括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脱贫攻坚进展、科研攻关成果以及世界各国抗疫情况。再次,力求话语内容更接地气。根据不同的受众要有针对性地发布信息,一方面要立足中国国情和本土实际,另一方面也要适应海外人民的文化习惯。政府与主流媒体平台不仅要发布疫情防控的政策指示和进展成果,还应该兼顾宣传疫情中的精神力量,用奋战在一线的英模精神鼓舞人民,增强国人战胜疫情的信心。
最后,在话语内容上,要把握“度”的问题,突出真实性。如对抗疫英模的宣传,就不能对其进行人为的拔高,塑造“高、大、全”的绝对完美形象。否则,就会失去“可信性”,陷入过犹不及、适得其反的话语困境。此外,在相关的媒体报道中,我们不能忽视对包括确诊病人在内的普通老百姓的关注,其实从他们的角度来反映党和政府的政策以及疫情防控取得的成效,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 话语形式要更为灵活
“应该怎样说”直接关系到“说得效果如何”,因而话语形式不可简单划一,应该更加灵活多样,这样才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使疫情防控政策为世界人民所了解和理解,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氛围。为此,我们要从以下几点着手做好工作:
一是继续发挥元首外交的优势,发出中国抗疫最强音。国家元首作为“舆论领袖”,是国家权威的代表,国家元首的言行是一个国家意志和态度的集中体现。元首外交不仅展现了我国战“疫”必胜的决心和信心,让我们在危难时刻深刻地感受到“国际真情”。同时,也表达了我国对世界各国抗疫事业的支持与疫情过后国际交往的构想。正是这样的国际互助精神给世界人民带来战胜疫情的希望和信心,同时也给那些不安好心的国家敲响警钟,疫情面前只有国际合作才是出路。
二是要充分发挥融媒体的作用,打造多元的宣传格局。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基础之上,广泛融合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使得信息发布兼具权威性和灵活性。还应从视频、文字、连线等多方面采写报道,甚至借助于直播,通过快速有效发声、连续发声,迅速占领舆论制高点,并进行多元发布、广泛传播,形成正确舆论导向大氛围,牢牢掌控舆论引导权,积极恢复、重建抗疫历史真相。
三是加强国内外媒体互动,回应国际舆论的关切问题。疫情面前无国界,加强国内外媒体的交流合作已成大势所趋。对于国际舆情所关切的问题及其可能引起的误解,只有通过及时公开透明的权威信息才能消除。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同国外媒体的合作,支持国际上一切旨在还原中国抗疫真相的媒体,通过国际平台和传播渠道分享中国经验与教训,消除来自国际社会的不良舆论。如有可能的话,要积极配合外媒记者深入一线采访报道,让世界看到听到最真实的中国。
四是要敢于向谣言说不,坚决维护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对于刻意制造和传播谣言的某些国家和媒体,要敢于亮剑,要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只有我们敢于正面驳斥无端指责,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谣言和虚假消息的传播和蔓延,同时也可以有力地捍卫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并没有击垮中国人民,疫情防控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更加彰显了我国的制度优势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有信心也有能力战胜此次疫情,更愿意毫无保留地同世界分享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全球疫情防控的胜利贡献一份中国力量。构建疫情防控国际话语权,将有助于我们抢占国际舆论阵地,争得主动权,以便更好地展示中国形象。
注释:
[1] 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求是》2020年第4期。
[2] 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求知》2020年第3期。
[3] 《命运与共 携手并肩——疫情下的中国与世界》,《光明日报》2020年3月5日。
[4]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截至3月13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2020年3月14日,http://www.nhc.gov.cn/xcs/yqtb/202003/ec0119a5881543288efd5b5c8008387b.shtml,2020年3月14日。
[5] 沈正赋:《突发公共事件的危机管理、舆情应对和共情传播——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检视与思考》,《对外传播》2020年第2期。
[6] Global Tracking Map,COVID-19CasesandDataVisualization.Johns Hopkins University,2020年3月13日,https://coronavirus.jhu.edu/map.html,2020年3月13日。
[7] 文 建:《把握国际话语权 有效传播中国声音——习近平外宣工作思路理念探析》,《中国记者》201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