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的中医治疗进展
2020-12-12贵诗媛
贵诗媛 潘 静
(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武汉 430061;2.武汉市第一医院,湖北武汉 430022)
耳鸣主要是指人的一种主观感觉,与周围环境的声源无关,主要表现为患者自觉耳内有鸣响或有异常声响。它不仅仅是各种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也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可对患者的身心及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耳鸣的发病率较高,在美国大约超过5 000万人曾患过耳鸣,由此可推算出成人的耳鸣发病率可达10%~15%[1]。耳鸣的病因较多,针对耳鸣西医治疗方法也较多,但由于目前耳鸣的发病机制还未明确,该病的治愈率并不高。目前中医治疗不仅能够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还能够运用辨证论治的理论,使其在治疗耳鸣上有独特的优势,尤其是针灸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因此,本研究对近5年来关于耳鸣的中医临床诊疗思路做一综述,旨在为耳鸣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从脏腑方面进行辨证
中医学认为,耳鸣、耳聋与肾、心、脾、胃、肝、胆、肺等脏腑密切相关,一般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后辨别病变的所属脏腑,再进行施治。
1.1 从肝胆论治
肝素喜条达而恶抑郁,若情志不畅会造成肝气的郁结,气机的阻滞与升降失常则会引发耳鸣的出现;肝郁久则会化火,肝火循经即可上扰清窍,从而导致耳鸣。丁玲等[2]认为,耳鸣的发病主要与肝肾二脏密切相关,其中在肾者,主要与肾精的衰弱及耳窍的失养有关;在肝者,主要由于气机不畅所引发的气血逆乱、气郁而发热及肝胆实热所致,因此在治疗上以“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为主要原则。
“气有余便是火”,肝郁而化火,则肝火上炎,耳窍失和引发耳鸣。周娜等[3]在临床上运用疏肝减鸣汤治疗肝火上炎型耳鸣,其有效率高达73.08%,显著优于单纯采用西医治疗方法,且未有不良反应发生。吴娇等[4]也提到了鼻咽癌患者在放射治疗后出现的耳鸣与普通的分泌性中耳炎所致的耳鸣基本相同,因此应用龙胆泻肝汤治疗肝胆湿热型耳鸣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并未发现毒副作用,应用安全性较好。
1.2 从心论治
《内经》云:“心血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如果劳心过度,会致损伤心血,或久病而耗伤心血,或气虚而无以化生心血,均可导致心血不足,从而清窍失养,继而引发耳鸣。在临床上,不仅仅可见耳鸣的症状,还可出现心烦失眠、烦扰不安、注意力集中困难等症状。由于心血滋养心神,若心血不足,神失所养,从而导致心烦不安,注意力难以集中,且心血属阴,阴血不足可致阳亢,心火旺盛,继而心烦失眠。李维文等[5]在治疗心血亏虚之耳鸣时,使用四物汤加减益气养血补血。林元新[6]认为耳鸣与心密切相关,临床上常见证型主要为心火上炎、心血亏虚、心肾不交,分别采用清心聪耳止鸣汤、补心安神止鸣汤、清心滋水止鸣汤进行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高莉莉[7]在总结了张雄主任医师治疗耳鸣的30多年临床经验后,从4个方面(心肝火旺、新脾气血两虚、心肾不交及心脉瘀阻)论述了耳鸣与心脏的关系密切。
1.3 从肾论治
《灵枢·脉度》曰:“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能闻五音矣。”肾不仅是人的先天之本,也是阴阳之根,肾藏精,并且开窍于耳及二阴,肾气与耳相通,耳的听力聪敏程度依靠于肾精的濡养。柳普照等[8]针对肾精亏虚型的耳鸣采用聪耳熄鸣丸进行12周的治疗,耳鸣症状的改善有效率高达90.1%。陈帆[9]在对中老年耳鸣患者应用活血补肾息鸣汤治疗后,其有效率高达90.2%。由此可见,老年性耳鸣患者大多以肾亏为主,因此针对老年性患者应从肾而治,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张敬尊等[10]应用滋肾聪耳方治疗肾阴虚型耳鸣患者,有效率可达79.06%。证明若应用中医学从肾而治的方法治疗耳鸣患者,并联合西医治疗,其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单纯使用西医治疗方法。
1.4 从脾胃论治
脾主运化水谷,为气血津液的生化之源。脾可将后天水谷精微上输于心、肺及头面,再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为气血,从而全身得以濡养,继而耳聪、窍清、肢体活动灵利。若饮食不节,或过度劳累,或忧伤思虑过度,皆可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虚弱,升降功能失职,精微无以上升,浊阴无以下降,宗脉无以濡养,引起耳鸣。曹祖威等[11]基于《内经》的研读,认为耳鸣的基本病机主要为脾胃失调,其中饮食不节、起居无常、情志失畅3个方面则是引起脾胃失调的最主要原因。余亚斌等[12]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在耳鸣证型中,脾虚型占51.98%,运用补脾益气法,采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该证型耳鸣的总有效率可达86.49%。朱章帅等[13]通过解析蒋开平教授在临床上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的特殊案例后,对其中一例耳鸣患者运用该方治疗,辨证为脾胃虚弱,效果甚佳,使患者耳鸣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因此,在临床上如遇到耳鸣患者,若病位为脾胃,通过辨证论治,必可达到良好的疗效。
1.5 从肺论治
肺主气而司呼吸,鼻为之窍,与外界而通,故容易受到外邪的袭扰,可致其宣发肃降功能失职,若寒热无度,外邪趁机侵袭,肺失宣降,外邪上犯于清窍,引发耳鸣。此耳鸣多为突发性耳鸣。史绍鹏等[14]总结干祖望教授在临床治疗耳鸣及听力下降时运用宣肺法,主要举例3个证型(风邪犯肺,风寒束肺,痰蒙清窍),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金代医家刘完素曾提出“耳聋治肺”,认为耳部疾病与肺关系密切,可从其论治。顾文哲等[15]在总结曹济航教授治疗耳鸣经验中提出,现代解剖可证实鼻部通过咽鼓管与耳部连接,若鼻部受感,则可通过咽鼓管影响耳部功能,且若有外感症状,则考虑肺部受邪,从肺而论治。
2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在耳鸣的诊疗上运用较为广泛,主要包括体针、灸法、穴位注射和穴位贴敷等治疗手法。
2.1 体针
主要采用主穴与辨证配穴取穴相结合的方法。张冬林[16]针对耳鸣采用了中医药辨证施治配合针灸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其有效率高达90%,因此在常规治疗中如加以针灸治疗,则可极大地提高治疗效果。黄娟吉等[17]总结了周志英教授治疗耳鸣时运用电针针刺穴位来改善大脑后循环的供血经验,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耳鸣也可由于脑动脉供血不足所致,中医学认为耳窍清得益于阴血濡养。因此,重视供血穴的治疗作用,也可大大改善患者的耳鸣症状。
2.2 灸法
在临床上运用灸法治疗耳鸣可取得良好的效果。高月等[18]在研究中运用脐腹灸治疗梅尼埃病,有效率高达96.8%,使患者的耳鸣症状得到极大缓解。究其原因:脐腹灸可作用于神阙穴,而神阙穴通于人体五脏六腑,可与全身经络联系,因此可通过调节全身而缓解耳鸣症状。田青乐[19]在研究中采用耳部熏灸法治疗耳鸣、老年性耳聋及耳部的闷胀感,取得了满意效果。因熏灸法是结合了熏法及灸法的优点,具有温阳起陷、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止痒的作用,故将其作用于耳部,可针对耳部疾病进行治疗。宋春侠等[20]在研究雷火灸联合声治疗神经性耳鸣中发现,该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烦躁程度及情绪,进而可减轻患者的耳鸣症状,其有效率高达91.7%。说明雷火灸在治疗耳鸣方面不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2.3 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可选取听宫、翳风、完骨、耳门等穴位。谭君颖等[21]在研究耳迷根穴位注射治疗特发性耳鸣5周后发现,糖皮质激素及天麻素注射的总有效率高于葛根素,因此在临床上进行穴位注射时,大多采用糖皮质激素及天麻素。而吴小娟等[22]在研究穴位注射天麻素治疗耳鸣中发现,若加入利多卡因可大大提高疗效,有效率可达75.68%。因此在进行穴位注射时,可考虑利多卡因的作用。赵颜俐[23]运用化痰祛瘀法治疗耳鸣时加以天麻素穴位注射后发现,化痰祛瘀法结合穴位注射比单纯运用化痰祛瘀法治疗耳鸣的临床疗效更好,其有效率显著提高。因此,建议在中医治疗耳鸣的过程中,除了单纯采用辨证论治外,还可考虑与穴位注射相结合,从而提高临床疗效,为患者减轻痛 苦。
2.4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大多选取涌泉穴。曹汉海等[24]对耳聋耳鸣患者采取针灸与穴位贴敷联合治疗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行应用。王春生[25]在治疗耳鸣的过程中,采用了针灸与穴位贴敷相结合的方法,其中贴敷药主要选取麝香、磁石、木香等药物,相较于单纯使用中药治疗的辨证组,针灸与穴位贴敷结合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提高,有效率高达96.7%。提示在临床针对耳鸣的治疗过程中,不仅仅只采取中药辨证论治,还应采用多方法的治疗手段,包括穴位贴敷、针灸等方式,以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3 讨论与展望
中医治疗耳鸣的历史十分悠久,且已取得了优秀的成果,通过中医治疗不仅提高了耳鸣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还为广大耳鸣患者减轻了很多痛苦。通常中医药治疗耳鸣除了口服汤剂外,还可以使用针灸或者穴位注射,口服汤剂可以从不同的脏腑进行辨证施治,以耳鸣患者的症状表现为依据进行辨证,其病因或为肝气郁结,或为心血不足,或为肾精亏虚等,依据不同病因及不同证型,进行灵活的治疗;针灸则从经络穴位入手,采用局部取穴与远端辨证取穴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在于活血通络,使得耳窍得以宣通,其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体针、灸法、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等。其中口服汤剂的治疗见效较慢,故耳鸣患者常伴有心烦症状,若单纯采用汤剂口服治疗,患者往往会因心烦、见效慢而放弃;针灸治疗优点在于见效较快,但若对患者连续进行针灸治疗,会增加患者的痛苦感,从而难以坚持治疗。因此,在临床上应采用口服汤剂与针灸治疗相结合的联合治疗方案,可使疗效发挥到最大,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针对耳鸣的中医治疗及研究还在不断发展进步中,因此建议应该本着提高耳鸣治疗效果、减轻耳鸣患者痛苦及降低耳鸣患病率的目的继续努力,以期进一步发挥中医治疗的特色与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