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成绩单”试行探索
——以黎明职业大学为例

2020-12-12郭旭明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成绩单第二课堂

郭旭明

(黎明职业大学 团委,福建 泉州 362000)

随着我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出台,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双高计划”)迅速启动,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成为高职院校深化改革的必然路径和时代要求。第二课堂活动是大学生第一课堂活动人才培养的重要补充,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在“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如何精准、有效地打造契合职教改革精神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做好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评价体系已经成为了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机制建设的重要课题。2018年7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提出“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推广和应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建设和实行是高职院校落实“德技并修、育训结合、创新发展”育人体系改革的内在牵引,是对多年“第二课堂”探索实践的总结提升和实践推广,这表明“第二课堂成绩单”将成为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估、人才培养和选拔的重要参考依据。基于此,本文以黎明职业大学为例,立足自身人才培养实际,以“双高计划”建设为契机,在充分结合自身校情、学情的基础上,对“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与“双高计划”建设的人才培养体系有机融合展开探索。

一、“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的重点难点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双高计划”建设所带来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的变革对“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建设实施和实践运用带来机遇和挑战。

(一)做好借鉴转化,打通制度壁垒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对第一课堂课程结构、记录评价、教学计划等教学体系的借鉴和升华,两者之间紧密联系、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制度体系。第二课堂育人在充分借鉴第一课堂的同时,更注重两者之间的相互借鉴、成果转化和机理联系。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制度建设上都存在对第一课堂照搬照抄的现象,对两者的内在工作方式和育人要素缺乏深入理解和实践运用。因此,“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要充分融合第一课堂的课程模式、教师资源、管理保障等内在工作方式,坚持分类分层和因材施教,形成融合发展的双向转化教育机制,形成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有机整体。

(二)立足院校实际,建立特色制度体系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体系建设是学校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举措[1]。《意见》指出,“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要立足学校办学实际,在项目供给、考核评价、实施管理等方面展开积极的探索,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本土化制度体系。我国高职院校由于地理位置、培养层次、学校类别、文化底蕴等存在差异,所形成的学情和校情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因此,“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中要立足院校实际,充分考虑到学生素质、办学特色、管理体制等实际因素,融入学校特色文化底蕴,挖掘第二课堂的特色资源,从而对“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切合学校科学发展的实际需要,符合师生成长成才实际,突出学校特色。

(三)加强统筹协调,做好实施保障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一项复杂的制度体系,涉及素质素养评价、志愿公益、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各方面工作内容,涵盖党务、团委、学工、教务、通识等多个职能部门业务职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体系的工作模式是对原有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工作的继承和发展,是以一种新的工作体制机制,打破原有各部门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工作形态。面对新事物和新任务,应当加强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的统筹协调,做好新、旧制度的运行转换和统一管理。因此,在制度建立初期,学校须统筹协调各部门职能,形成推动合力。

(四)提升活动质量,运行动态闭环管理

第二课堂活动的供给和制度管理是“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体系的重要环节。第二课堂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决定其吸引力和育人能力。从前期的实践探索来看,活动的质量和水平缺乏有效管控,存在活动多、质量低、吸引力不足等现象。因此,强化第二课堂供给端管理和改革,有效提升课程的质量和水平,是第二课堂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内容。坚持从全局出发,加强“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活动供给、过程管理、记录评价、成绩应用、效果诊断等各环节的运行动态闭环管理,确保“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体系有效开展。

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路径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双高计划”建设的深入推进,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对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需要充分结合当前职业教育的新形势、新特点,对标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新要求,探索建立“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体系[2]。

(一)构建“1+X”第二课堂运行机制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运行机制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应坚持顶层谋划、系统推进,汇聚组织、制度、队伍、设施、经费等多方资源要素,为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提供保障。“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涵盖大学生校内外的课余活动,制度体系的整体设计和组织实施涉及的部门多、人员广、范围大,因此,需要统筹协调的问题和困难多,建立契合学校管理实际的运行机制是保障制度有效运行的关键。

结合实际着力打造“1+X”运行机制,“1+X”即1个领导小组和多个执行小组。在校级层面成立“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领导小组,坚持学校党委对“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工作的全面领导,形成“党委全面领导、校团委统筹、各部门分工协作”的管理体制。在院系层面成立“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小组,由党总支书记担任组长,成员主要有团总支书记、辅导员、团支书等,负责“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具体实施,协调学院第二课堂活动的项目规划、过程管理和效果评估,负责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成绩认定、活动评价和档案管理。

(二)多维度打造第二课堂品牌活动

围绕学校人才培养大局,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品牌活动。以黎明职业大学为例,学校将第二课堂品牌活动与“一主线七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有机融合,推动文化育人效果和育人水平的系统化。

1.思想引领类。主要涵盖优秀集体和青年寻访,志愿者之夜暨志愿者之星集体和个人评选,辩论赛,校园十佳歌手赛,校园文艺汇演等富有校园文化特色的校级品牌活动。

2.技能竞赛类。提升大学生职业技能和专业水平,充分发挥技能大赛对人才培养的推动作用。如为对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所有招生专业均需举办至少1场与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相应的技能竞赛,鼓励校企合作共同办赛等活动。

3.创新创业类。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水平,增强创新创业能力。如举办“挑战杯”“互联网+”“彩虹人生”等校级各类比赛,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新创业、就业指导讲座等。

4.人文素养类。打造阅读推广特色活动,丰富校园书香文化,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阅读竞答、征文大赛、搜索达人闯关大赛等营造读书氛围的特色活动。

5.体育运动类。激发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磨炼坚强拼搏意志,广泛开展主题户外锻炼活动和体育竞赛。如篮球嘉年华、足球联赛、气排球联赛、羽毛球联赛等活动。

(三)建立第二课堂活动量化评价体系

过程记录评价体系是“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制度实施的关键环节。黎明职业大学在充分参考和借鉴第一课堂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第一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360°量化考评指标体系的评价指标,根据活动的规模大小、参与程度、完成情况等环节设置评价标准,从教师、学生、课程效果等多角度建立过程化管理的积分评价体系,以积分兑换相应的教师绩效分和学生学分。在第二课堂各项课程、活动结束两周内完成积分认定工作,根据每学期的教学计划安排,期末进行总体成绩公示,由“第二课堂”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并由二级教学单位归档。

首先,建立教师评价体系。设计教师育人能量,将教师育人值导入“能量银行”(教师发展与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建设,学生可以通过评价系统,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授课教师在课堂互动、授课水平、整体表现等指标情况进行打分,将积分值与绩效考核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挂钩。

其次,建立学生评价体系。设计学生评价分值,将第二课程积分融入“学分银行”,对接学分认定与转换机制,根据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情况、表现情况、完成情况等表现打分,采用系统量化评分和授课教师综合性评价相结合方式,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进行量化和过程评价,学生可通过评价积分换取相应学分。

最后,建立课程评价体系。学生可以通过系统对课程的前期规划、活动开展情况、课程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量化过程评价可以将第二课堂的课程开展情况数据化呈现,学生可以通过积分排名情况选择课程,学校也可以根据评价情况对第二课堂活动开展情况进行针对性总结。

三、“第二课堂成绩单”的深化与创新

紧扣“双高计划”建设改革创新,主动寻找契合点,融入建设发展大局,不断调整并优化育人模式和育人机制,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育人机制、平台建设、教学形态等方面展开一系列探索[3]。

(一)强化导师团建设,提升课程质量和标准

以“双高计划”建设为契机,将第二课堂与“导师团”育人机制有效融合,统筹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建设。

首先,强化师资保障,融通校企双元,依托双师培训、社会实践等基地开展双向认证,组建校企融通育人的第二课堂导师团。其次,引入大师(名师)工作室,推进大师(名师)工作室与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建设相结合,发挥引领作用,融合专业资源,强化名师带动。再次,对接教师“能量银行”,创新评价机制,将教师第二课堂育人情况量化融入“能量银行”建设,设置教师年度第二课堂基础值,将基础值和目标值综合转入“能量银行”育人值结算。最后,对接“1+X”证书制度,提升课程质量和标准。推进第二课堂课程改革,将第二课堂课程体系融入“1+X”证书制度建设,建设以需求为导向,以兴趣为核心,以行业为目标的第二课堂课程体系。

(二)建立大数据平台,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以第二课堂活动“大数据”为基础,融入学校全域数据中心建设,开展个性化定制,建立第二课堂活动管理数据平台,推动第二课堂活动数据化、可视化。

首先,建立三级管理模式。第二课堂活动管理数据平台包括PC端管理平台和移动用户端平台。建立校、院、班三级管理模式,学校、学院及教师等相关管理员对标准课程和计时课程等课程模式进行发布、修改、审批等工作,并负责学分审批。学生可以通过用户端进行自主约课、签到、评论等操作。

其次,建立自我管理服务模式。学生在客户端可以开展过程自我管理、签到考勤以及定位与多媒体拍摄,进行人脸识别考核;上传各种证书,经学校审核并授予学分;通过用户端管理自己的活动过程记录,查询课程成绩。

再次,呈现客观公正的大数据。平台通过所有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统计平台课程的发布数、报名、签到、评价、获得成绩人数及占比;统计每个院系专业的学生男女比例;统计每个院系学生个人所得的学分及剩余的学分,分析学生的成绩达标率。

最后,践行使用者即开发者理念。依托学习平台过程式采集教学行为大数据,建设实施学情分析与教学评估系统,实现教学效果可视;基于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建设学生成长轨迹追踪系统,实现学生成长可视。

(三)融合互联网技术,推进空中课堂教学形态

随着通讯技术的进步和自媒体发展,以学生现场参与为主要特点的课堂化教学的第二课堂课程体系,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大学生的教育教学需求。通过融合“云物大智”和VR/AR等技术,将第二课堂融入“未来课堂”创新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推进课程模块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拓展教学空间和时间,促进学生自主的、个性化的学习与实践;建立“空中课堂”的线上授课教学机制,打造第二课堂“空中课堂”教学品牌。“空中课堂”线上学习活动时间灵活,能够根据学生学习计划进行合理安排,同时也能充分利用学生碎片化时间进行线上交流和学习,是提升第二课堂培养体系服务能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重要变革。

四、结束语

在“双高计划”建设为导向的职教改革大背景下,以“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为核心载体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第一课堂教学体系互相融合、互相补充,构成人才培养的有机整体。高职院校如何抓住职教改革这一历史机遇深入推进自身制度建设,如何抓住“大数据”带来的技术变革提升第二课堂教育教学水平和服务能力,如何抓住“大思政”这一教育教学核心导向来推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建设,是值得进一步思索和探究的课题。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成绩单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01—02合刊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18上半年纠“四风”成绩单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晒晒全面深改成绩单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成绩单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