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的土壤监测点位布设方法的研究
2020-12-12邓湘湘
邓湘湘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城市的功能及相关布局也进行了较大调整,近年来所产生的土壤污染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土壤,并受到土壤环境质量的深刻影响,如若污染场地环境调查、治理以及修复等工作未落实到位,必将给周遭环境即附近居民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我国幅员辽阔,污染场地数量也较多且分布范围极其广泛[1]。此外,因所处地域的不同,污染的类型与程度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因此,选择合适的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的土壤监测点位布设方法,会直接影响到相关调查结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1 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土壤监测点位布设的内涵
1.1 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土壤监测的内容
当前,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的土壤监测主要分为三部分内容:一是背景点布设,指在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土壤点位进行布设,这能够让环境监测人员获得土壤原始面貌较为完整的信息,为后续的决策提供数据参考;二是基础点布设,即在已掌握的各类型土壤上布设相应的土壤监测点位,同时运用定点、连续的环境监测模式,达到对目前土壤环境状况及其变化的全面把握,从而分析出土壤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三是监控点位布设,其内容是对所处环境存在的敏感区域、风险源、潜在风险进行监测,布设时的主要依据是场地污染影响的范围以及污染具体呈现出的特点。
1.2 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土壤监测点位布设的现实意义
(1)治理手段与土壤污染实际情况相契合的现实需求
污染场地环境调查中对土壤监测点位进行科学、合理的布设,是环境监测人员全面准确把握标的区域内土壤污染具体情况、决策者进行相应土壤污染治理手段选择的必要前提。只有合理布设监测点位,才能切实提升调查结果的真实性,为治理手段与土壤污染类型的契合奠定坚实的基础[2]。此外,污染场地环境土壤监测还是一项贯穿治理前、治理中、治理后三个阶段的长期性工作,它能够帮助相关工作人员实时把握所在污染区域土壤治理技术的成效,以实现污染场地土壤治理工作的长远发展。因此,科学合理地布设监测点位必须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
(2)经济与工业技术发展日益复杂化背景下的环保迫切需要
在对我国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的相关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看到,随着我国经济与工业技术日益复杂化,土壤污染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地域因素等影响而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再者,考虑到土壤性质本身差异、环境调查所处区域地层的差异,我们需要选择不同的土壤监测点位布设方式[3]。复杂化的形势给土壤监测工作带来了重大影响,所以工作推进面临的阻碍亦不少。在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的过程中,选择科学合理的土壤监测点位布设能够有效化解这部分不利影响,为后续的区域环境治理提供详实可靠的决策依据。
1.3 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土壤监测点位布设的原则
(1)现实可行性原则
现实可行性原则是指土壤监测点位布设要能够保障后续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下去,并对所在区域的建筑、交通等因素均予以了充分考虑,土壤监测点位的布设切实可行,所搜集的数据真实有效,能够使调查所需的土壤采样工作顺利进行。
(2)可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性原则是指土壤监测点位布设应当实现与当前监测工作以及后续治理工作间的高度契合,污染场地的环境治理是一个长期工程,对土壤监测点位的布设也应当与这种长期性特征相契合,以切实满足长久监测开展的需要[4]。
(3)覆盖全面性原则
覆盖全面性原则是指土壤监测点位布设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地质、不同区域间污染类型以及污染程度的差异性,要较为全面地布设土壤监测点位,以增强后续土壤环境治理依据的准确性与科学性,为其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4)价值经济性原则
价值经济性原则是指相关人员在保障环境调查信息准确性的前提下,需要控制好污染场地土壤监测点位布设的相关经济成本,杜绝工作过程中的资源浪费现象,同时也需要确保布设后土壤采样具有代表性,达到准确反映场地土壤实际的污染状况。
2 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土壤监测点位布设方法
2.1 随机布点法
在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的实践过程中,土壤监测点位随机布设法主要运用在下述情形当中:污染场地内,需要进行监测的土块较大,而对其进行功能划分则会引起土壤迁移的情况,故而应结合实际情形,对不同的地块予以随机布设。采取该法对土壤监测点位进行布设时,需要对污染场地实际面积、所在区域土壤污染现状进行统筹考虑,并进而设置较为具体的系统网格密度,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对网格予以规则形状的调整[5]。在网格划分予以明晰后,应当严格遵照随机选择的原则,从网格中取样,并全面的考量后确定取样点位的数量。此外,若遇到网格设置面积过大的情况,必须要进一步细分网格,于小网格中进行取样混合。
2.2 分区布点法
土壤监测点位分区布设法适用于规模范围较大的污染场地,分区布点法最为突出的优势便是能够将土壤监测功能区予以充分明晰,较为完整地保存土壤原貌。具体的布设流程如下:一是根据污染场地不同功能区域划分,对土壤污染类型进行确定,按照功能差异性布设土壤监测点位;二是按照原有区域分界规划方式,明确各功能区土壤污染辐射范围以及目前区域土壤采样所表示的面积;三是针对污染场地区域划分后依然保持着较大规模的情形,相关人员可以继续对区域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充分保障污染场地环境调查过程中土壤监测点位布设的合理性以及采样土壤的代表性。
2.3 系统布点法
土壤监测点位系统布设法适用于污染场地环境调查中所需监测土壤特征不够显著且所处区域原始状况破坏程度极深的情形。环境监测人员在采用系统布点法时,需要紧密结合污染场地的实际面积,同时开展科学精确的计算工作,旨在把污染场地划分为若干面积相同的部分,按照“一个区域布设一个监测点位”的方式搜集区域土壤污染的具体信息。另外,系统布点法应用在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土壤监测时,其准确度与区域划分面积大小相关,在进行污染场地区域面积划分时,单位面积越小,则土壤监测采样结果的准确度就越高[6]。
3 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土壤监测点位布设的关键要点
3.1 合理划分监测点位区块
在布设土壤监测点位时,需要对污染场地进行区块划分,相关操作需要注意下述几点问题:一是区块划分需要遵循综合性原则,统筹考虑污染场地使用功能、土壤污染物分布均匀程度、污染类型等一系列因素,并结合对此类因素的综合分析进而合理划分区块;二是区块划分需要将污染场地区域内自身形成的分界纳入到考量内容,使其成为区块划分的重要依据;三是对于存在的部分规模较大的污染场地,布设土壤监测点位前必须开展多次勘察,特殊情形下还应对已划分区域进行进一步地拆分,如遇污染场地无法进行区块划分的情形,则需要密切关注区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土壤监测点位布设方法[7]。
3.2 科学进行监测点位网格布设
在污染场地环境调查中进行土壤监测点位网格布设,通常会用到系统布点法,二者虽然有所交叉,却决不可混为一谈。例如针对部分面积较为适中、功能区划较为明显的污染场地进行土壤监测,通常采取的布设方法为分区布点法。具体操作流程如下:首先,应当根据污染场地的原始功能区域进行划分;其次,已经进行区块划分后,采用系统布点法对土壤监测点位进行布设。此外,鉴于我国幅员辽阔所带来的地形多样化现象,易产生对土壤监测点位布设的地貌阻碍,那就需要相关人员能够做到因地制宜,在必要的情况下可采取单独布设的方式[8]。
3.3 重视监测点位纵向布设
土壤监测点位布设不仅需要从平面视角进行探究,还要注重纵向点位的布设。如果土壤自然分层,那就需要遵循均匀化原则,在污染场地土壤的不同土层中进行点位布设,具体的布设方式包括以下几点:其一,在污染场地区域表层土壤布设监测点位,可以获得较好的检测效果;其二,在浅层土壤布设点位时,需要具体勘察实地特征,并综合比对土层深浅的差异性,可以采取制作基于不同深度且多次取样的混合样方法;其三,在深层土壤布设点位时需要采用纵向分层法。
4 结语
总而言之,土壤监测点位布设方法的选择直接决定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结果的成效,同时也会对后续土壤环境治理手段的选择与决策产生深刻的影响。为此,在开展具体工作的实践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深入把握各种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土壤监测点位布设方法的内在特征与适用范围,提升点位布设的科学性,以实现环境调查质量的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