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的理想信念:长征精神的灵魂
2020-12-11王中旗
王中旗
摘要:共产党人救国救民的理想源自于近代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这一历史使命,这一理想信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成为中共党人终极力量之源。救国救民的理想信念经受住了长征的历史考验,并在长征过程中不断丰富化、具体化,升华为伟大的长征精神。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要紧紧围绕坚定理想信念这一长征精神。
关键词:理想信念;长征精神;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历史实践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红色文化。这些红色文化通过不同历史时期的红色精神体现出来。坚定的理想信念贯穿于整个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的内核。在革命战争年代,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治力量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共产党能够战胜其他政治力量的关键所在。长征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最突出的历史考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的灵魂,长征精神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理论升华,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要紧紧围绕坚定新时代党员干部队伍的理想信念这一主题。
一、源自于历史任务而来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终极力量之源
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从历史任务中来,决定了共产党的先进性。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内涵就是救国救民。党的成立就是为了这一历史任务而来,这种源自历史任务而来的使命,也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早期的中共党人,正是为了践行这一理念而坚定加入中国共产党。史料显示,瑞金早期的党员曾经80%是地主富农,上犹党员80多人,地主富农占30多人。中国共产党早期146位女党员,出身于中上阶层家庭者就有84人。早期很多党员家庭出身都非常不错,却能够抛弃自己个人的优越生活,加入替穷人翻身的共产党,就是因为怀着一颗救国救民的信念。这种坚定的信念,用瞿秋白的一句话就是“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这一信念成为中共党人的精神支柱,也是让诸多共产党人能够抛弃高官厚禄,义无反顾投身革命的终极动力,如,朱德、叶剑英、贺龙等老一辈革命者,无不是抛弃掉已经到手的高官厚禄,为革命事业不惜牺牲生命。南昌起义之后,贺龙根据党的指示返回家乡开展武装斗争,他的一个叔父曾经问有着良好前程的贺龙为什么非要提着脑袋闹革命,贺龙坚定地回答说:“我贺龙找真理,找了半辈子,现在总算找到了。就是把我脑壳砍了,我也要跟共产党走到底。我要的不是个人的前程,我要的是国家民族和劳苦大众的前程。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终极力量之源。哈佛大学政治系教授裴宜理曾经探寻那么多人死心塌地跟随中国共产党的原因,在他看来,近代中国的国情、社会状况、以及群众的状态,决定了救国救民是中国当时主要历史潮流,也是中国共产党员、中国广大的红军指战员、将士、士兵们的理想。这种救国救民的理想,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红军战士最强有力的精神支撑,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治力量的关键所在。正是在这一理想的支撑下,中国工农红军才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红军才能够虽屢败屡战却越战越勇,最后磨炼成一支铿锵有力的钢铁军队。每一个红军战士都经历了一个对革命目的由不认识到认识的过程,从最初的打土豪分田地的观念逐步发展到救国救民的理想信念,并最终将其作为终身为之奋斗的政治目标和斗争信念。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给予了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战胜一切对手、克服一切艰难困苦的力量。
二、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经受长征的历史考验并升华为长征精神
长征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最大考验。在中国共产党的成长过程中,无数的艰难困苦考验着中国共产党人这一理想信念。劲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唯有巨大的苦难和艰险才能够真正考验出中国共产党人信念是否坚定。长征则是历史上对中共党人理想信念的最大的一次考验。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之路,无论是行程、自然环境,还是遭受的磨难和敌对力量,在人类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很多艰险和苦难远远超出了人的心理与生理的极限。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这样记录:“长征的统计数字是触目惊心的。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发生在路边上某个地方,总共有十五个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红军一共爬过了十八条山脉,其中五条是终年盖雪的,渡过了二十四条河流,经过了十二个省份,占领过六十二座大小城市,突破十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此外还打败、躲过或胜过派来追击他们的中央军各部队。”长征途中,很多人并不知道要往哪里去,究竟走到什么时候,红军战士能够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敌人的围追堵截,在几乎陷入绝境的时候始终能继续奋勇前进,靠的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的支撑。
正因为信念坚定,才能够不畏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在进行伟大的革命事业中献出宝贵生命,是理想信念最坚定的表现。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者和红军将士们之所以不怕牺牲,就在于心中怀着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他们坚信自己从事的事业是伟大的,是为了救国救民,他们坚信自己从事的伟大事业是能够取得最终胜利的,他们不惜以生命捍卫这一伟大事业,即使牺牲也是有意义的。
正因为信念坚定,才能够顾全大局、对党忠诚、严守纪律、紧密团结。坚信自己从事的事业是伟大的,坚信领导这一伟大事业的党的决定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党的奋斗方向是正确的。这一信仰在长征过程中就具体化为对党的忠诚,对党的纪律的无条件的服从,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了党的革命大业能够对分裂党和军队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不为一己之私破坏革命大局。
正是因为信念坚定,才能够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为其他因素所左右。坚定的理想信念给予了长征过程中革命队伍敢于独立自主的勇气,长征过程中的种种艰难险阻也决定了中共国产党积极领导的红军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够生存下来。
正因为信念坚定,才能够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坚定的救国救民的理想信念,给予了红军敢于充分发动群众的胆量,长征是革命的播种机,长征经过的地方,也是中国共产党宣传救国救民主张的地方,也是让广大群众真正了解红军的性质和革命目的的地方。正是具有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够真正做到依靠人民群众,敢于深入到群众中去,能够深入到群众中去,不断将广大群众吸引到革命的队伍中来。也正是广大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革命的队伍才能够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
正是经过长征,中国共产党人救国救民的理想信念不仅经受住重重考验,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具体丰富化,形成有血有肉、具有鲜明特色的长征精神,实现了理论层面的升华。杨尚昆就长征精神指出:“长征精神就是对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坚定不移的信念;就是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充满乐观,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緊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就是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
三、新时代要以强化理想信念为核心继续弘扬长征精神
理想信念的坚定性,能使一个人无悔地付出生命,能让一个组织具有极强的战斗力,能使一个政党永葆先进与活力。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灵魂的长征精神对中国共产党进行的伟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当年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夺取政权的长征,我们现在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这是接续进行的。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新时代,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需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继续弘扬长征精神。
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以长征精神为载体,强化广大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将这种信仰教育具体化到党员干部个体思想与行为层面上,让每一个党员个体在工作中能够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武装自己,为理想信念建立了一个防止迷失的精神家园、炼就一套应对迷惑的看家本领,在纷繁复杂的社会进程中认清前进的方向。以长征精神为载体,强化广大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不断强化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才能够在诸多社会思潮的冲击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要强化党员干部不怕吃苦、敢于担当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长征中的共产党人与红军战士为了实现救国救民的理想,不畏艰难困苦、不惜献出生命,这种担当精神对于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具有强大示范性。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实现伟大的理想,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一切贪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骄傲自满、不愿继续开拓前进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实现中华民族“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克服思想和行动的懈怠,投人到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
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要继续深化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优良作风。长征的伟大胜利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研究中国国情,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才能够取得革命成功。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必须学会将中央精神与具体工作结合起来,与本地区与本领域具体情况结合起来,从现实出发、从实际存在的问题出发,不唯书不唯上,真正做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成绩。
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践行群众路线。为了实现救国救民的理想,共产党人和红军队伍进行了长征,也正是在长征过程中,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度过重重难关,不仅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深入了解共产党人和红军队伍宗旨和性质,也使得共产党人和红军队伍的群众工作的能力得到提升,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更加成熟和丰富。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需要继续弘扬这一精神。。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新时代要以理想信念的坚定为核心,继续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的长征路,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