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摄影记者的转型探索

2020-12-11熊明

传播力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摄影记者全媒体时代转型

熊明

摘 要:伴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在信息传播体系当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加之通过借助现代化的摄影技术和信息传播平台,摄影记者的工作领域和工作形式也获得了明显的拓展,这一系列的变化都对摄影记者提出了转型的要求。本文具体就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摄影记者的转型进行探索。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摄影记者;转型

中图分类号:J4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24-0-02

伴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领域的发展赢得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与此同时,其也对摄影记者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摄影记者必须积极寻求有效的路径实现及时的优化转型,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旧媒体交互时代所带来的冲击。在本文当中,我们主要对于全媒体时代摄影记者的转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有效的促进摄影记者转型的策略,旨在为更大程度上强化摄影记者专业能力素质水平,带动新闻传播领域的更好、更优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全媒体时代摄影记者的发展需求

(一)提升摄影技术的专业化水平

在全媒体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有了更多的渠道去获取新闻信息,也有了更多的机会去表达个人想法,新闻媒体也不再完全依赖于通过文字的形式展现新闻内容,而是开始充分借助摄影的方式,赋予新闻信息的呈现更为突出的表现力,加之新闻摄影能够大幅度提升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使得摄影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摄影记者应当通过不断地强化自身的专业化摄影水平,拍摄出更为优质的新闻摄影作品,使之成为展现新闻事件全貌的有利工具,全面突出新闻主题。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从业者也获得了与时俱进的发展。比如,笔者所供职的重庆日报社,把已有几十年历史的摄影部更名为视觉影像部,可见其媒体融合转型发展的决心与信心,这一改变,绝不是盲目眼风,而是有其深刻内涵和指向的。这是传统媒体积极主动利用新媒体,善于利用新媒体的表现。

(二)充分满足受众获取信息的需求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传统媒体摄影记者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时,也迎来了自己的新机遇。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发展转型之际,除了仍然在出版发行的纸质媒介(报纸)外,也推出了众多的新媒体平台及产品。这也为传统新闻摄影记者提供了更大更广阔的舞台。具体的讲,也就是新闻图片需求量激增,扩大了摄影记者所拍照片的使用量。摄影记者需要通过摄影作品来传达个人思想,更需要赋予摄影作品独特的灵魂。摄影作品不仅仅只是单一的信息载体,更是具备深度表现力的内在思想的凝结,尽管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人们都拥有了将自己所拍摄的作品进行推广与分享的平台,但摄影记者的专业优势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的。全媒体时代,摄影记者要不断学习掌握新技术,在拍摄静态的新闻照片的同时,也学习运用好动态的视频拍摄技巧,学会用“两条腿”走路,以及学习掌握图片现场直播、视频音频、360全景等技术,成为各类影像产品生产的多面手。只有这样,摄影记者的专业优势才会更加显现出来,专业的素养加专业的设备,才能拍出被广大受众青睐和欢迎的影像产品来。

二、全媒体时代摄影记者的转型策略

(一)充分借助直播报道的形式,实现新闻信息的高效传播

众所周知,对于新闻信息而言,时效性是其最为突出的生命力。在开展新闻信息传播工作的过程当中,摄影记者必须充分展现个人的创造力,借助直播报道的形式,给予受众身临其境之感。相对于传统的文字表达形式而言,新闻摄影具备更为突出的表现力。智能手机的普及,成为广大受众随时随地记录所见所想的便捷工具,但与此同时,也导致了摄影作品整体质量的降低。立足于全媒体的时代背景下,摄影记者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及时记录有价值的信息内容,开拓更为有利的信息交互平台,借助新的传播媒介,提升新闻信息的传播质量,满足受众及时掌握新闻事件发展动态的需求。

(二)采取视频音频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摄影记者开拓表达空间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媒體的发展对于摄影记者的专业能力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摄影记者不仅需要具备较为突出的专业技能,同时更需要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的技术,从而更好地满足媒体与时俱进发展的新要求。具体来说,摄影记者应当学会运用视频和音频采集的形式强化拍摄质量,提升编辑水平。无论是静态的新闻照片,还是动态的新闻视频,都有其更为适宜的新闻传播领域,摄影记者可以通过更为多样化的形式提升信息的传播效果,带动自身的发展与转型。举例来说,摄影记者可以通过将传统的传播形式与现代化的传播技术进行有机融合,让平面化的信息“动”起来。如在运用传统的纸质媒体进行新闻信息的传播时,可以通过附加关联的二维码为受众提供观看动态新闻视频的通道。在借助新媒体进行新闻信息的传播时,可以通过在每个新闻视频的结尾关联其他新闻视频信息,更大程度上强化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

(三)充分借助新型的技术设备,促进摄影记者的优化转型

在过去的几年当中,摄影技术和摄影设备都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往许多难以实现的、拍摄难度较大的工作,摄影记者如今都可以借助新的技术和新的设备及时、高效地完成。以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无人机为例,摄影记者通过操纵无人机,能够拍摄到环境较为恶劣的地方,以及摄影记者无法深入的区域的有效信息,也可以实现高空拍摄,获得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和更为全面的新闻信息。同时,一些新型的摄影设备,还能够更大程度地满足摄影记者在记录新闻信息时对于高度、角度、清晰度、适应性的不同要求,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如今的摄影技术手段,已经与以往不能同日而语。摄影记者在实现自身优化转型的过程当中,应当学会更多地运用新型的技术设备,让摄影成为受众的另一双眼睛,带领受众更加全面地看世界,更加深入地掌握新闻信息。与此同时,摄影记者还可以通过运用实景拍摄技术,带领受众走入真实的新闻现场,提升新闻摄影的视觉冲击力和社会影响力,留存更为珍贵、更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资料。值得注意的是,摄影技术的不断进步,同时也伴随着编辑技术的进步,摄影记者在进行新闻事件拍摄的过程当中,必须秉持真实性的原则,切忌不能为了强化拍摄效果而对于新闻照片或新闻视频进行虚假的“加工”,影响信息呈现的真实,给受众带来不必要的舆论误导。

(四)开拓全新的传播路径,强化摄影记者的媒体素养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受众能够通过更为丰富的渠道随时随地地获取新闻信息,以微信、微博、网站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路径也赢得了更多人的青睐。这就要求摄影记者能够更多地掌握新媒体技术,充分考虑到新媒体平台图片呈现和信息传播的特殊性,采取更为适宜的拍摄形式,让摄影作品在移动终端之上也能获得更好的呈现与传播。与此同时,摄影记者还应当积极主动地学习新媒体编辑技术,不断地寻求新闻摄影与新媒体之间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实现专业性与平民化的统一,带动动态传播与静态传播之间的融合,将自身打造成为全能型的摄影记者。通过提升图片素材的编辑效率,提高新闻信息的传播效率,及时把握住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媒体领域的发展机遇,通过将已有的新闻摄影素材进行整合,更大程度上展现新闻信息的传播价值。除此之外,摄影记者还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掌握新的摄影技术,并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实现自身新闻摄影理念的创新,将自己培养成为专业水平突出、业务水平精良的优秀摄影人才。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重庆日报》的摄影记者,也运用全媒体传播手段,不时推出了一些“曝款”新闻产品。比如,2017年11月6日,由《重庆日报》摄影记者拍摄的一则微视频《重庆教授攻克世界难题 沙漠变绿洲不再是梦想》在新浪微博上线。在24小时内,该视频点击量已突破600万次,该视频受到网友热烈追捧。这则长度为4分49秒的微视频,记录了重庆交通大学的一群科学家利用力学手段,让沙漠拥有和土壤类似的涵养水分和营养的能力,并最终在中国八大沙漠之一的乌兰布和沙漠“变”出4 000余亩绿洲的故事。视频推出后,《中国日报》官方微博率先进行了转载。随后,《人民日报》、Youtube、环球网、《新民周刊》《大公报》《瞭望》《扬子晚报》《都市快报》等数十家中外知名媒体的官方微博纷纷跟进转载。事实上,该视频的成功,是重庆日报社持续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成果。目前,除了重庆日报纸质版外,重庆日报社旗下已经形成了重庆日报网、重庆日报官方微信、重庆日报官方微博、重庆智造等10余个新媒体组成的全媒体传播阵营,影响力也日益扩大。

(五)形成个人摄影作品风格,充分体现摄影的人文关怀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让受众在作为新闻信息接收者的同时,也成为新闻信息的传播者、新闻摄影记者与普通的民众之间存在的最主要的差异,就在于新闻摄影记者具备更为突出的专业性优势,在面对同一新闻事件时,也能够通过更为深层的理解,找到更为适宜的新闻信息呈现形式。摄影记者应当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充分考虑到媒体平台的定位以及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有效提升新闻摄影的表现力。与此同时,摄影记者还需要在日常的拍摄工作中,充分展现出人文关怀。在大数据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身边充斥着海量的新闻信息,对于摄影记者而言,专业性与人文性都很重要。许多摄影作品之所以能够打动人,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有人文特征的存在,因此,摄影记者在拍摄照片时,应当找准主题思想,秉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充分展现摄影作品的新闻价值和社会价值,充分考虑到摄影作品在发布与传播之后可能带来的影响,同时加强正面积极的引导,发挥新闻摄影的舆论引导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摄影记者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摄影记者必须在不断的创新与发展中实现自我的完善,并寻求有效的路径及时转型,才能更好地应对新闻媒体不断发展所带来的重重挑战。媒体时代的发展仍在继续,摄影记者必须坚定信心,脚踏实地谋求发展,不断地打破传统摄影记者发展模式的局限,更好地应对时代发展所带来的竞争压力,带领人们一步一步走近新闻事件,了解新闻真相,在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更大程度上满足人们多元化的获取新闻信息的需求,带动媒体领域发展水平的进步与提升。

參考文献:

[1]魏静,丁乐蓉,朱恒民,洪小娟,林萍.全媒体时代基于情感和耦合网络的舆情传播模型研究[J/OL].情报杂志:1-7[2020-08-1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1.1167.G3.20200617.1222.002.html.

[2]刘翠萍.全媒体时代广播受众关注点[J].新闻战线,2017(24):88-90.

[3]谢煌煌.全媒体时代地方报业财务管理工作探析[J].当代会计,2019(18):112-113.

[4]曾逸群.全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处置[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9,36(6):529-531.

[5]林赛.融媒体时代媒体美术设计创新研究[J].科技传播,2019,11(23):93-95.

猜你喜欢

摄影记者全媒体时代转型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与人为善的喜鹊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T台救美
相隔40年的中国:变与不变
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的寻路与重建
全媒体时代高校新闻人才培养应对舆论新环境改革研究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