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与中国“先富计划”的比较研究

2020-12-11刘思雨

商业文化 2020年23期
关键词:国民收入共同富裕增长率

刘思雨

本篇文章主要是对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以下简称"倍增计划")和中国“先富论”的形成过程,经济效果以及在进入经济安定成长期后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具体从两种计划的经济政策,产业构造,以及雇佣状况等进行分析,找出并分析两种计划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是日本战后的一项经济政策。1955年至1973年,日本实现了高达9%的实际经济增长率。特别是在1960年池田勇人首相就任后,为了推动日本经济的发展,采纳经济学家下村治的建议,宣布开始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当时池田首相设定了“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10年之内达到26万億日元,日本国民的生活水平达到西方先进国家的水平,内政和外交相结合,达成充分就业和实现福利国家并缩小各层之间收入差距”这样的经济目标。1960年,日本的实际经济增长率约为10%。1964年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象征着日本达成了数一数二的经济大国的目标。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经济改革的基本方针。1984年10月的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发表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开放开始从城市转移到农村,从经济领域扩展到其他领域。1985年邓小平总书记提出了“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其次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长远愿景。邓小平总书记提出了先富计划之后,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实现了年率超过两位数的快速增长。特别是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第143位成员,中国经济再一次开始增长。2003年至2007年,中国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2007年中国的GDP增长率已经达到了11.5%。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象征着中国人民100年的梦实现了。

倍增计划主要措施

为什么日本当时会发生这样的经济增长呢?经济的迅速增长离不开工业化的急速进展。工业化的进展,代表着当时人们对工业制品的需求,一般情况下,大部分人会去买工业制品时,就会发生工业制品需求的膨大,进而发生工业化的急速发展。众所周知,日本在1890年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工业国家,除了欧美诸国之外,只有日本了。1955年至1973年,日本实现了高达9%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尤其是1961年到1970年之间,日本的经济增长率甚至高达了11%,在当时被称为“日本的奇迹”。1965年,日本的经济仅次于美国,联邦德国,英国,法国,排在第五位。1968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但由于日本的工业革命进行得并不彻底,在二战后的首次经济危机里,日本受到了很大冲击,传统工业出现了生产大幅度下降的状况,中小型企业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失业人数迅速增长。失业预示着民众的消费能力逐渐减弱,因此国民生活水平达到西方先进国家的水平就先要解决就业问题,因此充分就业和缩小阶层收入差距就成了这个计划的核心部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促进中小型企业的现代化

具体措施主要是增加设备投资,让中小型企业更快速地走向现代化方向,获得更多来自国家的订单机会,并确保中小型企业的利益不受侵害。

培养技术型人才

我们从日本的经济增长就可以看出,经济增长离不开工业化的急速进展,工业化的急速进展离不开源源不断的人才输入,因此当时增设理工科大学,培养职业技术工人,建设培养型人才的研究学院等都是重视科学技术发展的措施。

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投入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就会出现一系列的公共服务设施的问题。因此当时的日本具体提出了加强道路港口,电信电力,给排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扩建住宅等缓解城市拥挤;对大气水质等污染进行积极应对措施。

缩小各阶层的收入差距

确保国民的最低收入为基础,消除收入差距,并健全失业者的保障制度。

计划的最终时间是1970年。从日本的经济增长率来看,1968年的GNP已经超出了1960年的2倍。倍增的目标已经完全实现。

先富论的作用

先富论强调的是最终结果是达到共同富裕的水平。所谓共同富裕并不是同时富裕,社会公平也不是完全平均。想要实现长远愿景里的共同富裕,那就得先允许一部分富起来,这些富起来的人会产生一种示范作用,通过自身的示范来影响左邻右舍甚至其他地区,向他们学习,使得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就像波浪一样逐步发展。

1978年改革开放的政策实施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增长,综合国力也在稳步提升,变成了世界上飞速发展的国家之一。所以不难看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实践是分不开的。因此,鼓励一部分人或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共同富裕,这一经济政策对于当时的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按照实际计算的话,1979年到1994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接近10%,同时期整个世界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1978年到1993年,我国的国民总收入平均年增长率为9.25%。另外据统计,从1978年到1985年,我国的农村贫困人口已经从2.5亿减少到了1.25亿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也从30.7%减少到了14.8%,这不仅仅是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更是缩小了贫富差距,极大促进了社会的公平。

研究比较

未来虽可以预测但是完全无法预知的。因此每一个经济政策的诞生都无法预知到疏漏之处。比如,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末期试图完成日本经济社会的转型,但在工业飞速发展时没有处理好环境污染问题,导致了城市病,公害病以及很多社会矛盾。再比如,中国和日本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的不同之处也很多。首先,日本当时是处于世界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国际市场的迅速打开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但我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并且我国还担任着世界最大出口国的角色,这时是很难实现出口扩张经济增长的;其次基本国情也是完全不一样的,日本当时是仅靠出口来拉动市场经济的,但我国不仅要出口,还要投资和消费,因此更复杂一些;最后,人口和基础完全不同,中国人口几乎是当时日本的10倍以上了,而且我国还是农民居多的情况,就业问题也是全世界最复杂的国家之一。

就中国目前而言,先富带动后富的推动过程中,也衍生出了贫富差距过大这样一个难题。一方面,会对国内的需求产生很大影响,另一方面,影响社会公平,会使共同富裕更难实现。

我国无论是生产方式的变革,还是经济制度的革新,都会在新旧体制的并存以及交织中出现各种问题。但是、只要认清贫富差距的现状,正确理解“先富”,“后富”以及“共富”的概念,提出相关政策,最终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结语

日本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存在着很重要的历史人物,同样,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时期也存在着重要人物。研究他们实施的经济政策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研究两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对稳定增长的影响的重要课题。

在现代经济史上,中国经济实现了长达三十年的增长。但是考虑到我国当前的经济规模,持续性的快速增长几乎是不可能的了。所以参考日本当时的情况,可以看出还是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为了不走错误的道路和避免绕远,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实施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日本国立佐贺大学在读硕士)

猜你喜欢

国民收入共同富裕增长率
从民间到官方:民国时期国民收入核算*
共同富裕:绘就美好生活蓝图
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
如何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绵薄之力
台2016GDP“成功保1”
对“破窗理论”与“破窗谬论”的探究
讲清国民收入分配,助力高中政治教学
美拭目以待的潜力城市
种群增长率与增长速率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