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正与世界“隔绝”

2020-12-11

求学·理科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茧房偶像信息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只愿意跟自己所处社群的人聊天;只看自己喜欢类型的书;面对海量的信息,只选择查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我们的眼睛、耳朵正在被大数据和算法推荐过来的最“适合”的内容充斥着。

没错,我们与世界“隔绝”了,但是我们自己却全然不知。

小心,你的世界在缩小!

在刷抖音的时候,一旦你给某个类型的短视频点赞了,比如说萌宠类的视频,于是接下来的好几条短视频都是各种萌宠,而你沉浸在这类短视频里,无法自拔,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就过去了。每每闲下来,你都忍不住打开抖音刷一会儿,看看自己关注的博主有没有更新。

在逛淘宝的时候,当你搜索过一个商品,淘宝的推荐页就会一直给你推荐同款或者同类型的商品,而且价格正好在你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后,你就会忍不住下单。

当你打开微信订阅消息的界面想看看最新的消息时,发现自己经常看的那几个公众号仍然排在前列,吸引着你继续点进去,而那些不常看的公众号则被挤在后面,如果想看最新的或是别的内容还得自己手动搜索,或者点右上角拉出列表慢慢往下找。

这些看起来似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毕竟大数据“比你妈还要了解你”。然而,当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我想看的”“我想听的”,那些我们“不认同的”“不感兴趣的”,都已经被自动过滤掉……这种舒适安逸,真的是好事吗?

或许,我们可以来了解一下“信息茧房”这个概念。

名词解释

信息茧房

“信息茧房”是指在信息传播中,如果一个人只关注自己选择的领域,或者只关注使自己愉悦舒服的东西,久而久之,便会像蚕一样,将自己桎梏于自我编织的茧房之中,从而丧失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

“信息茧房”不仅发生于现代,即便是在信息不发达的年代同样也能产生。

清末民初,袁世凯想恢复帝制,但又担心被媒体和舆论抨击,于是揣摩到其心意的下属便每天单独印制一份只给袁世凯一个人看的《顺天时报》,上面刊登的内容都是拥护帝制、赞颂袁世凯称帝的文章。袁世凯每天读这份报纸,慢慢也就相信了:“原来我称帝是顺应民意啊!”

今天看来,这样的故事十分荒唐。但类似的故事却每天都在上演:基于算法主导的信息推荐技术,因我们曾经点击、浏览、搜索过某类新闻或商品而判断我们的喜好,每天向我们“投喂”该类新闻或商品,我们则如袁世凯一样沉溺于“信息茧房”的舒适和愉悦之中,乐此不疲。

是什么造成了“信息茧房”?

一方面,绝大部分人本身带有惰性,懒于思考,因此更愿意找自己最熟悉、最省事的信息来源。另一方面,各大网络平台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留住用户,必须要投用户所好。所以,各大平台利用大数据和算法推荐技术,收集用户的浏览记录、点赞情况等数据,分析出用户在平台上的兴趣爱好,再根据个性化的需求整合相关的信息,不断地推送符合用户“需求”的内容。

其实这些内容中的很大部分是没什么价值的,不仅对个人的生活和成长没有帮助,还会在不知不觉中偷走你的时间,消磨你的精神和斗志。当个人被禁锢在自我构建的“信息茧房”中,自我兴趣被不断地固化,使得人们更愿意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交流,行为活动就会局限在各自的小团体中,减少了与其他思想产生碰撞的机会,从而形成“回声室效应”。

你是哪个“圈”里的人?

名词解释

回声室效应

“回声室效应”是指在相对封闭的环境内,一种意见被不断重复或夸大,个体缺乏或拒绝多元化观点的交锋,导致该环境中的大多数个体的信念得到虚假的保证,甚至会造成观念的扭曲。

新时代的年轻人具有鲜明的标签化和群体文化的特点,这些只凭相同的爱好就能结交朋友的年轻人们基于共同情感加入各自关注的社群,如摄影、旅游、健身、游戏、小说等“圈”,一起交流探讨他们的经验或目标,并通过族群特征进行自我观点的强化,这种具有影响力的族群化行为相较个体的孤军奋战而言更能燃起他们的斗志,也能予以他们更坚定的信念。这是“圈子”积极的一面。

然而,“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这个时代被滥用的借口,因为当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看起来是求同存异,事实上是完全放弃了听取不同的声音。这种只认同自身或类似观点的行为无疑会加剧个人的“信息窄化”现象;若处在这一群体中的大多数个体皆是如此,就容易导致“群体极化”现象,严重的甚至会伴随辩驳、谩骂,甚至网络暴力的出现。

情景再现

镜头一:爆吧主要是指在贴吧内不停地发无实质内容的辱骂帖、垃圾帖等,扰乱贴吧秩序。2009年8月,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称游戏《摩尔庄园》存在收费情况,并且易于成瘾,让《摩尔庄园》玩家认為是批评性报道。于是当天有网民对百度“朝闻天下吧”进行大规模爆吧。最后,百度公司为了平息爆吧,开始大量封号、封IP地址。一位《摩尔庄园》玩家的父亲说,他的儿子要他帮忙爆吧,并认为“这是《摩尔庄园》玩家强大的表现”。

镜头二:2013年9月,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某校学生在贴吧发帖,抗议学校封校制度以及校内食堂、超市出售高价食品,跟帖同学的负面情绪逐渐增加,并升级成为校园打砸事件。当日,上千名学生从学校东大门开始,依次将食堂、超市、教室、西门、寝室设施砸毁,并围殴了学校一名主任,直到警察到场维持秩序、学校做出让步才停止。

镜头三:在“饭圈”中,对偶像共同的热爱和崇拜心理常常使得粉丝们在交流过程中强化本身就带有的强烈情感,从而拒绝或忽略来自其他渠道的不同评价,屏蔽掉“杂音”。当个人的理智缺失后,行动上的盲从就会出现。2018年,《紫光阁》杂志社就某明星涉嫌向青少年传达错误的价值观,并呼吁公众人物应传播社会正能量连发三条微博。而该明星的粉丝却认为是“媒体(职黑)恶意抨击抹黑”,仍然要维护偶像的形象,发出“相信他”“不要脱粉”“错了吗?——没有错”等呼吁,且误以为紫光阁是一家饭店,从而通过微博刻意捏造“紫光阁大量使用地沟油”的话题,引发了一场闹剧。

镜头四:“饭圈”深信,偶像的成功和荣耀基本上来自粉丝,“爱他就要为他花钱”“不‘氪金等于不爱他”成了“饭圈”里的潜规则。有的粉丝因“害怕哥哥没有钱赚,害怕哥哥被抛弃”而疯狂“氪金”,为偶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刷票”“打榜”“买歌曲”等,陷入无法自拔的怪圈。2020年,一个15岁的女孩为了给自己偶像代言的产品刷销量,在向父母索要5000元未果后,举目无援的她只能以服药自杀相逼。

猜你喜欢

茧房偶像信息
轮椅总裁与“茧房”姑娘,十万公里的爱穿越生死
大众偶像
Task 4
织就“信息茧房”的人,或许就是你自己
织就信息茧房的人,或许就是你自己
订阅信息
“信息茧房”禁锢了我们的双眼
偶像效应
展会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