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提炼素材 力求意蕴深刻
2020-12-11王学华
王学华
素材的“深刻化处理”就是在运用素材时要有一种思想上的创新,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开掘出深刻的意蕴。
一、在“面”上突破求深刻
所谓面上突破,就是整体把握素材,全面思考和分析素材,善于联系、聯想,推而广之。依据充分的理由或事实,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并作出全面的、符合真理的评价。可以在面上透过现象看本质,即能对有关生活现象做出较深刻的分析,把对象的本质揭示出来,可以通过解读材料或话题,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注意分析问题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内因和外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等,能够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可以由因推果,把已经发生的问题,或已经出现的现象作为原因,去推断这种事物可能产生的结果,预测事物发展的未来趋势。请看下面的一段文字:
君子,慧眼识珠,勇于进谏。 马迁曾说:“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鲍叔在与管仲处于敌对阵营的情况下,仍能在对手身上找到闪光点,肯定管仲的才能。如果说管仲是一匹千里马,那么鲍叔就是他的伯乐,正如韩愈所说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此所谓“慧眼识珠”也;管仲曾带兵阻击桓公并射中桓公的衣带钩,二人存在罅隙,但在这种情况下,鲍叔仍能站出来向桓公推荐管仲,此所谓“勇于进谏”也。
君子,心怀天下,心胸宽广。国相之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鲍叔面对如此显赫的权位却不动心,主动退位让贤,甘居管仲之下,让人不得不佩服其心胸之宽广,而鲍叔这一举动的背后,正隐藏着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爱国情怀。他甘居人后换来的,于个人是灵魂的傲然挺立、名声的千古流芳,于百姓是幸福美满的生活,于国家是强大稳定的发展。
——广东一考生《以天下为己任,书华夏之华章》
这段文字的素材运用就是在“面”上突破,对所供素材进行整体把握,然后得出结论,立意全面而深刻。文段从鲍叔这一人物引出,着眼于他的品质即“面”上给人的整体印象,然后通过整体解读材料,多方发散,从“真君子”这一表面现象深入到“慧眼识珠,勇于进谏”“心怀天下,心胸宽广”这一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能作出中肯的、合乎实际的评价,得出综合性的结论。
二、在“点”上挖掘变深刻
所谓“点”上挖掘,就是抓住素材的某一个侧面进行挖掘,得出比较深入的结论。主要途径就是从具体的素材中选择一个点,进行定点钻探,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为此,我们有必要对所提供的素材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在剖析事理的基础上,选择定点,从而挖掘出发人深思的本质内涵,推进文章论证的深度。如下面的一段文字:
蔡利萍悲痛的眼睛。
知道蔡利萍的人可能不多,但若提起在因抗疫殉职的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灵车后追跑的那个身影,很多人都会流下眼泪。蔡利萍是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区的护士长,送别丈夫的时候,穿着厚厚防护服的她哭得直不起腰,我们虽看不清她的眼睛,但可以想见那双眼睛里一定满是悲痛。特定时期,生离死别,但她也只是休息了两三天,就又回到了抗疫岗位上。在这场与病毒的战斗中,很多生命被无情地带走,也愿他们的亲人能早日走出悲痛,重新鼓起勇气拥抱生活。透过蔡利萍这双悲痛的眼睛,我们看到了坚强、奉献的中国面孔。
——天津一考生《眼·眼·眼》
上述文字,抓住人物的眼睛这一“点”上做文章,立足于蔡利萍这双悲痛的眼睛,作者由此定点,结合疫情期间人物的表现,深入挖掘,感悟出人生中“坚强、奉献”的深刻哲理,使文章的立意变得深刻而富于启迪性。
三、在独特视角上显深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任何一则素材,其意蕴往往是多元的、立体的,我们观察素材的角度也应该是多元的。视角独特、新颖,才能抓住读者的心。对素材的运用也一样,只有视点独特,才能使立意深刻。请看下面的一段文字:
追溯往昔,中华民族不乏英烈,他们义无反顾,秉持着家国大义,坚信命不由天。犹记得1910年,东北鼠疫。一代名医伍连德临危受命,深入险地,顶着“鼠疫是不治之症”的谣言,以不到四个月的时间抑制病害传播并创造了人类战胜鼠疫的奇迹。医者仁心,他不曾被西欧暴发的多次恶性鼠疫的惨烈吓退,不轻信谣传,只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打赢这场硬仗而战。无怪乎梁启超赞其曰:“科学输入垂五十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博士一人而已!”我相信,梁启超先生赞的不仅是伍博士的医技,更是其医德。——上海一考生《信命不由天》
上述这篇文章运用了一代名医伍连德的事例,只从“信仰”两字落笔,其视角显得非常独特。作者运用素材,从“信仰”生发,阐明“坚信命不由天”,进一步探究“医者仁心”,做到思感融会,叙议结合,依据充分的理由与事实,展开全面而深入的剖析,使得立意非常深刻。
四、在素材对比中现深刻
素材对比,就是将已有的素材,与其他相类似或者相反的素材进行比照,通过反复渲染、强调,来表明事理,彰显观点,突出文章的中心,既使论证充实,又使立意变得更加深刻。如下面的一段文字:
被称为“文字鬼才”的马伯庸便没有盲目地走前人走过的老路,而总是独辟蹊径,最后闯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他是中国网络文学的早期创作者,所写内容涉及悬疑、恐怖、历史、推理、武侠等,涉猎广泛,这是他对自己的写作之路的初步探索;他把历史知识和段子结合起来,加之幽默、机智的文字,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他的作品《草原动物园》中,他刻意避开设置悬念和伏笔层出不穷的写作方式,只写一个不着边际的梦……试想,如果没有一次又一次的勇闯新路,而是亦步亦趋,那么,他还能是我们熟知的马伯庸吗?
相反,如果做事时不思考,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那就可能造成很大的悲剧。
近两年,“量子波动速读”培训乱象丛生。据说,使用这种方法在短时间内就可以看完一本十万字左右的书,而且能够过目不忘,甚至戴上眼罩翻书也具有一样的神奇效果。对于这种明显违背基本常识和教育规律的“理论”,却引来大批家长报名。骗子们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就在于家长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过于急迫焦虑,被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蒙蔽了双眼,被虚荣心冲昏了头脑,只能盲从潮流。还有一些家长,不考虑孩子本身的特点和想法,只跟从潮流,一味地逼孩子学习,不让孩子做别的事,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就是这样的盲从,抹杀了孩子的童真和快乐,可悲可叹!——江苏一考生《学会思考,不盲从》
在上述语段中,作者将马伯庸独辟蹊径闯出自己的写作之路的正面事例,与家长们盲目相信“量子波动速读”、一味地逼孩子学习的反面事例,放在一起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阐明学会思考、不盲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反思现状,深化立意,突出观点,使得文章极富说服力和表现力。写作中往往是对一个方面用墨多些,作为论述的重点,另一方面又起烘托、陪衬的作用。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