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瓷山水画创作探析

2020-12-11鄢跃年施民卿

陶瓷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瓷画国画山水画

鄢跃年,施民卿

(1.艺术瓷厂,景德镇市,333000;2.珠山美术家协会,景德镇市,333000)

0 引言

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博古通今,源远流长,是我国艺术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瓷画山水与中国画有着难解之缘。瓷画山水颇具观赏性是国画山水在陶瓷上的别样体现。瓷画山水以陶瓷为载体,釉料为创作媒介,通过陶瓷艺术丰富的各类技法,在瓷胎上表现出不一样的神韵。

1 国画山水与瓷画山水的渊源

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隋唐时期开始,钟情于山水之间的画家不知凡几,他们通过细腻律动的笔触,将祖国的大好河山跃然纸上。层出不穷的优秀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美学思想和艺术哲理。隋唐山水之浓墨重彩,两宋山水的之工笔极致,明清时期山水画的空前鼎盛,再到民国时期文人画匠融国画山水于陶瓷艺术之中,都对现代山水画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造成了深远的影响。陶瓷彩绘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国画的发展,从古代点彩刻画至元朝的釉下青花、再到明清的釉上彩,奠定了现代瓷画山水坚实、稳固的基础。

山水画有由风景到作品,从创作到欣赏都有着引人入胜、寓情于景之特点,瓷画山水亦是如此。如果没有作者亲身投入其中的体验,那么何谈观者之感受。作为山水作品创作者,应和导游一样,用画作带领观者一起浏览其中,为之陶冶,从而达到情绪放松、放空心灵之目的。现如今,在结束了长时间工作后,疲累的人们为了调节身心,利用节假日,游历祖国名山大川,寄情山水,或写生,或摄影,钟情于山水之间,正是此理。

图1 《瑞雪延年》鄢跃年

图2 《瑞雪兆丰年》鄢跃年

2 瓷画山水的特性与要求

瓷画山水与国画山水及其他绘画艺术有许多相同之处,互相影响并互相借鉴,瓷画山水吸取国画山水之长,以展现新时代精神为目的,在思想上,培养人的高尚品格,使普罗大众的审美得到提高和升华。陶瓷山水成为融入社会、精神文明的艺术品,变成具民族风格特色的陶瓷艺术品。对陶艺工作者而言,不断地提升艺术修养、深入实际是非常有必要的。多欣赏各类艺术品,多写生融入大自然,方能做到绘画时“胸有成竹”、别具一格,才能从容地赋予每一件作品其生命和灵魂。同时,时代处在变迁的进程之中,但也不能忘记传统,要做到取短去长,山水了然于胸,笔耕不辍。只有亲身研究并积极参与其他优秀陶瓷工作者的作品中,和他们多探讨交流,才能创作出的好的作品,让人耳目一新。

瓷画山水展表现的对象本质是自然风景,和纸本山水相比,瓷画山水利用陶瓷的可塑性,相对纸本更写实,使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景德镇陶瓷装饰有三大画种,分别为:釉上、釉下以及釉上釉下结合的斗彩。釉下青花料,釉上新粉彩料、还可以加以高温颜色釉衬托,丰富作品,瓷画山水的绘画风格五彩缤纷,既可工笔细腻,又可写意抒情,既可波澜壮阔,又可温柔婉约。

景德镇陶瓷山水画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釉上彩山水画又分新彩山水画、粉彩山水画,都是景德镇瓷画山水中最具代表品种,在材质、技法上与国画山水有所区别,但两者的表现目的基本一致。好的陶瓷艺术品,并非突出一个“满”,旨在追寻规律,合理留白,以烘托出景德镇白瓷材质特有的美感,同时,也不缺少画面的整体灵动。优秀的瓷画山水作品,作品的画面和载体陶瓷器型互相融合,交相辉映,合二为一,遵循艺术规律的同时,又能符合大众审美。自我愉悦的同时,又能让受众对祖国壮美的大好河山产生强烈的自豪感、陶醉感,映射出中国陶瓷文化发展的辉煌历程。

3 瓷画山水的创作意境

美的意境,是优秀美术作品的共同特点。意境是所描绘图景与思想感情相互交融的艺术境界。创作优秀山水画作品,其根本在于营造美好、引人入胜的意境,创作者和赏画人一同,身临其中,欣赏着大自然的夺天造化、鬼斧神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达到精神境界的升华。

总之,先有境界高度,才有艺术之高格品位。山水画的主要描绘对象是自然风景,瓷画山水因其材质的可塑性,所展现之艺术效果,有让人身临其境之感。往往在瓷画山水的创作之中,作者会投入自己的情感、阅历、主观见解,其意境之表达,使得审美趣味更为怡悦恬淡,洗脱了功利尘俗。往往体现在画面的选取上,我们又叫“构图”。瓷画山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具有比较强的装饰性,画面依附在陶瓷形体上,二者和谐一致,既凸显山水之美感,又不失表现瓷器的材质美。瓷画山水构图,具有特殊规律,这是因其特殊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决定,同时也受到人们长期生活中养成的欣赏习惯所影响。瓷画山水在创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分类阐述如下:

图3 《雪霁图》鄢跃年

图4 《瑞雪兆丰年》鄢跃年

3.1 合理构图、展现美感

构图,在美术传统绘画技法中,又名“章法”、“布局”、“经营位置”,主要作用是准确表达作品创作者的主题思想和美学观点,并将作品的形式美充分地表达出来,构图的形势美感多种多样,最基本是用好“三种线”:平静、给人以稳定感觉的直线;给人以动感运动的斜线,给人以韵律之感的曲线。瓷画山水的构图,强调辩证和规律,包含着统一对立共存的规则,如开与合,看似矛盾,却又统一。“开合”、“聚散”、“放收”,这些看似对立的元素,在构图中经常遇见,有开有合,有聚有散,有放有收,才能张弛有度、内敛传神。但对立是变化的,统一才是不变的,如何在构图中处理好这些对立的关系,是完成一幅好的构图的关键所在。

3.2 借景抒情,再现意境

山水画的灵魂是借景抒情,营造美好意境。既离不开现实中的美景,又离不开作者的思想、阅历。自然存在的自然景物和主观认识的思想感情,好画配好诗,一幅好的山水画作品,往往能品出诗的韵味。在创作山水作品时,我们往往可以像诗人营造诗之意境一样,运用自己独特的专业技法,将想要营造的意境展现于瓷胎之上,形象地刻画一幅幅优秀的画面。理解诗之意境,感受诗之意境,并将之转化为画境,是创作山水佳作的灵魂。比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诗中的“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等画面被绘制到陶瓷上后,脑海中默念此诗,引领我们仿佛进入诗的意境,进而又从诗的审美情境进入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一边领悟诗境,一边联想画境,脑海中反复感受,诗情画境,以境析情,最终达到情境交融,和谐统一。

3.3 神形兼备,心旷神怡

神形兼备 ,指画作不但有美的形态,更有妙的神韵。“形”,指的是外壳,又称表现形式;“神”,讲的是内核,又叫精气神韵。形是躯体,神是灵魂;形是载体,神是思想。形神高度统一的散文,称之为形“散”神聚;神形完美结合的画作,誉之为神形兼备。万物皆有灵,自然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既有其形,又有其神。创作瓷画山水作品,需作者经常到实地游历,游历同时,不忘学习传统山水画的技法,刻苦钻研,活学活用,融会贯通。实地写生时,可通过速写、摄影等方式,为今后的山水画创作积累素材。艺术来源于生活,要善于观察生活,并在写生中不断地寻找自己的创作灵感与素材,运用自身丰富的陶瓷装饰手法,多尝试,多创作,不断推出个性鲜明、符合时代审美要求的优秀艺术作品。

4 总结

陶瓷山水画是陶瓷艺术家们最深的思想沉淀和山水灵魂相互融合的最好媒介,陶艺工作者们应当在中国传统美术文化里,吸取营养,刻苦钻研,弘扬新时代精神,并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元素,运用丰富的陶瓷装饰材质和多样的装饰手法,创作富有个性和时代感的作品。

艺无止境,面向未来之路,唯有勤耕不息,才会抵达心中理想的那片艺术之林,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向世界展现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陶瓷艺术品。

猜你喜欢

瓷画国画山水画
国画《鲦鱼》
国画《鲿》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国画欣赏
蒋晓贝瓷画艺术作品
瓷画猫系列作品
王清丽瓷画
辽彩新韵
——林声瓷画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