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宾虹桂林之旅

2020-12-11□刘

老年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游历黄宾虹漓江

□刘 新

黄宾虹先生两次旅桂,一次是1928年,一次是1935年,均在适合游山玩水的夏天。在黄宾虹的文字里,这两次入桂皆称《粤西纪游》。不明就里的人以为是借广东代指,其实不然。古时广东广西皆称粤,是古骆越人的属地,跟后来的“两广”之称差不多。《徐霞客游记》里把在广西的游历行迹就称为《粤西游日记》,宾虹先生取其旧意,不足为怪。

1928年的那一次,黄宾虹是受广西教育厅之邀去广西大学专为暑期讲学会讲学的,推荐人是其在上海大夏大学执教的好友陈柱教授。陈先生是广西北流人,早年留日,后毕业于南洋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然其热崇国学,亦有书画交游,与黄宾虹是十几年的忘年交,两人常有论画书札往还。

这次入桂,宾虹先生是携金石、书法史讲题去广西大学的。此时的广西大学建在梧州,故黄宾虹一行是走海路过香港至梧州的。在此行前,宾虹先生已有二十余年研读古人的深厚积累,此时正想与真山水打个交手,以食化自己多年的传统积累。尽管他在35岁以降,渐次游历过黄山,但桂林、漓江给时年65岁的黄宾虹带来的却是全新的山水感受,更接近他研习了多年的山水传统。

的确,在旅桂前,黄宾虹把大部分精力用在了整理画史画论和研习传统书画上,如与友人办神州国光社、烂漫社,着力编辑出版卷帙浩繁的《美术丛刊》及临摹宋元画迹等,而这次入桂正是他亲临真山水游历写生以脱古人画迹的实战机会。也是自这次受广西邀请后,他开始了四处讲学、会友的游历生活。如果说游历江淮是他治艺画旅的第一个十年期,那么1928年游桂以后,他开启了治艺游历的第二个十年期。他对这次入桂的在意程度,可见一斑。

讲学完毕,宾虹先生取水路转道桂林,游江登山去也。行旅发自梧州,一路经柳州、昭平,再换陆路过平乐、荔浦、阳朔、良丰至桂林。由《宾虹诗草》可知,他这一路游兴甚高,每过一地都吟诗纪游。一直随行的陈柱也讲,宾虹先生一路上对特异地形及名胜总有兴致详询,每次询完都要提笔写记。

前后画旅20余天,竟有百余幅写生的收获,还写了不少纪游诗。黄宾虹为答谢陈柱,画了三丈长卷《八桂豪游图》相赠,画之内容即为昭平至桂林一路所见,并题写长诗以抒怀纪实;另作《叠彩山东望》赠予时任教育厅长黄二明。

据陈柱1935年所撰《八桂豪游图记》讲:“日夜行船,宾虹先生与随行诸人乘风披月,狂歌豪饮,一路上毕显浪漫无羁之文士行状,以致行船过昭平江面时,岸上枪声大作,人马嘶鸣,邻船人家惊呼匪盗劫村;同行的陈定谟、陈中凡莫不慌恐,唯有宾虹先生与陈柱高歌痛饮如故,如入无险之境。”这段经历,宾虹先生后来写进了《八桂豪游图》的长跋里:“星餐露栖不得息,鸺鹠(xiū liú)宵唬吹辟篥(lì,一种簧管乐器)。先生豪饮方高吟,料有诗名动绿林。”

回来后一年,“第一届全国美展”(1929年)在上海开幕,黄宾虹有两件作品入选:一件是画桂林的《叠彩山》,另一件是画常熟的《虞山》。那时候把桂林山水画入作品的寥若晨星,更没有公之于世、陈之于画展的。所以在桂林的欢迎会上,丘景尼先生讲了大致这样的话:“此次入桂,处处受隆重欢迎,实感惭愧。然也可有一反宾为主之法:即由黄宾虹先生把广西的好山好水画出来,‘欢迎’到省外去,这种办法还可推及开,由这次来的教育专家把广西的教育也‘欢迎’到省外去,政治、经济莫不如此的。”后来的几十年里,这个倡议被言中:漓江吸引了域外画家,成为广西对外认知的图像表征,漓江山水也成为20世纪中国山水画中无法回避的视觉图像。

1935年的那一次,黄宾虹仍是受广西教育厅邀请,为全省中等学校教职员夏令讲习班讲课。这次入桂照例游了漓江,再南下转往桂东游了玉林、容县和北流,然后从广东进香港返沪。上述《八桂豪游图》长诗题跋,即有“今图八桂峰之奇,琴尊闻暇君应披。携将北流重题记,字古禹穴勾漏碑”之句,可见他颇在意这次桂林之外的桂东新游。黄宾虹此行有《桂林八景》的新作,寓含此次纪游之意,分别为《东涧春澜》《西峰夕照》《桂林晴岚》《栖霞真境》《青碧上方》《洞口韶音》《訾洲烟雨》《尧山积雪》。此外,桂东南玉林周围的山水是宾虹先生这次入桂画旅的重头戏,北流的勾漏洞、容县都峤山都引得他游兴酣畅。因与陈柱的私谊关系,此次游桂往北流去,该是他的意愿。陈家附近有暗螺山,风光优美,宾虹先生游玩于此,乘游兴画了《暗螺山图》、写了《暗螺山》纪游诗,一同发在他主编的《学术世界》上,兹录如下:“兴平坂度层岑,裥路重重入沓冥。千万山回望处,峰尖云外豁遥青。”

宾虹先生一生游历半个中国,然从画迹和题跋上看,黄山、蜀游、漓江是其中见得最多的三大块。他在广西两次游历所画的写生手稿,及以此创作的传世作品很多,其中以浙江省博物馆馆藏为最。第一次见这些手稿的时候,我就心仪画中那种散漫与纯粹,以及那有点满不在乎的性情,觉得跟他过去临古画稿的那般诚恳状大相径庭。画中有坚定的自己,每一笔起落写画都能见出现场的真感受。一笔下来,感觉意思不够,再过一笔,以致不厌其烦、不怕画坏,直至意思足矣,全无取巧和程式的笔路。看似粗头乱麻,然则笔笔老辣,当有指向。他自己也讲“笔宜有波折,忌率直”,故画中山水自有一股浑厚华滋之气。

宾虹先生笔下的桂林,虽大多为荒野一隅的风光,却有自己的视角和性情,着实让人看了长见识、长精神。如画尧山,他感受此地“纯土少石,最奇环绕,众峰中特见深厚”;画独秀峰,亦不取概念中“南天一柱”的孤拔山势,而是将半边山体画出左边纸口,用密点乱线画大片山体向右,并渐次在右上处留出些许布白,题“独秀山”款后搁笔。桂林难画,在于山水征服了你;桂林易画,也在于太有谱。

《溪山图》 黄宾虹

猜你喜欢

游历黄宾虹漓江
漓江情画
灿然一灯——再读黄宾虹笔记一则
斑斓纵横
桂林山水里:那千年不灭的漓江渔火
开学相见时的问答
黄宾虹的佳作
还我们美丽的漓江
漓江夕色
浅析黄宾虹入蜀画作
博物馆之探案游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