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

2020-12-11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20年12期
关键词:酒店业产教人才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108)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我国大众旅游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开放的市场和充分的竞争条件给酒店产业的升级以及饭店运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现代酒店业的新业态不断涌现、产业链条快速延伸、市场分工也进一步细化,新时期的酒店管理实践正面临着消费、市场、组织和服务等全方位挑战。酒店业的发展需要依靠面向旅游住宿需求的实际创业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商业创新,创业和创新已然成为酒店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抉择。中国酒店业对于创业与创新人才的需求逐年递增。但当前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却普遍存在就业意愿不强、职业认同感低、离职率高的现象,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和现实酒店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之间出现了错位。

2017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产教融合从职业教育延伸到以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为重点的整个教育体系,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开发整体制度安排[1]。各地方本科高校在全面贯彻《意见》的基础上,普遍认识到与企业共同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2]。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因此更需要把产教融合的工作落到实处,通过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之中,构建更加符合酒店企业需求的校企协同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帕森斯AGIL模型概述

AGIL模式是西方社会学中结构功能主义代表人物美国哈佛大学帕森斯教授社会系统理论的主要内容,他认为,社会系统是一种行动者互动过程的系统,社会系统为了保证其本身的存在、持续以及有效性,必须满足适应、目标达成、整合与潜在模式维系四种功能[3]。具体而言,AGIL模型中的不同字母代表不同功能,A代表适应功能(Adaptation),指存在的社会系统与其所处的其他系统产生关联,并在适应环境需求中获取资源以谋求自身的发展。G代表目标达成功能(Goal Attainment),指社会系统适应外部环境,谋求实现自身目标的能力。I代表整合功能(Integration),指社会系统由不同的要素构成,只有不同的资源要素进行高效整合,才会形成资源最优促进系统发展。L代表潜在模式维持功能(Latent Pattern maintenance),指以制度建构、文化认同及价值规范等方式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进一步发展[4]。

AGIL功能分析模式适合于分析各类层次的人类行动体系,任何社会系统过程都需要服从于四个功能的必要条件[5]。产教融合背景下酒店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其存在和有序发展也要以这四个功能为纽带。本文基于AGIL模型,对产教融合背景下酒店创新创业型育人体系的适应功能、目标达成功能、整合功能和潜在模式维持功能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进。

二、基于AGIL模型酒店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酒店行业人才需求的状况,笔者从2018年—2019年对学校实习合作酒店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北京、上海、杭州、绍兴、三亚、成都、厦门、泉州、福州及其周边地区38家高星级酒店,每个酒店发放5~6份问卷,至2019年底共发放问卷200余份,回收并核对有效问卷182份,问卷有效率达91%。调研的结果显示如下。

1.酒店行业的人才需求量日益增长,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则存在低进入率和高流失率的现象。在与酒店人力资源总监的访谈中,各位总监一致认为:“目前酒店行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同时大部分酒店都认为“员工离职率高”,有近53%的酒店表示员工流失率近30%,还有近8%的酒店员工流失率甚至达到50%以上。因此各酒店表示“人力资源招聘工作是本酒店常抓不懈的重点工作”。

而同时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从事本专业的比率低,笔者所在学校酒店管理专业每年应届毕业生中从事酒店业学生的比例不超过四分之一。调查的38家酒店中,有近30家酒店平均每年招聘管理培训生2-3人,但是有近80%酒店表示其酒店管理培训生的保留率不足一半。

2.酒店对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没有体现自身专业优势。在与酒店人力资源总监的访谈中,各位总监纷纷提出,随着酒店宏观环境及消费需求的变化,酒店行业不断涌现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也不断运用到酒店服务中,当前酒店业的人才需求特征已与以往大不相同,酒店行业急需一大批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级酒店管理人才。

而在“酒店在招聘时,是否要求专业对口”问题中,只有25%酒店很注重专业对口,40%的酒店比较注重,35%的酒店一般注重,有近80%的酒店两年内录用的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占录用大学生比例不足30%;不足15%的达到63%。可见,所谓专业院校的优势在招聘中未能得到有效显现。

通过上述的调研,结合AGIL模型,酒店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适应功能问题——酒店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脱节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这就要求高校要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备创新能力、前瞻能力和学习能力的专门人才,但上述的调研结果表明当前许多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社会适应性不足,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行业实际需求有较大的脱节,体现在一方面培养出来学生的综合素质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可,另一方面学习了四年专业的学生不愿进入本行业就业。这说明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现实酒店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之间出现了错位,酒店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和结构未能很好地适应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目标达成功能问题——酒店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需求契合度不高

现阶段,许多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存在培养目标不清晰的问题,培养方案的设置仅仅是借鉴其他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模式,缺乏对整个酒店产业和行业人才标准的系统调研和分析,没有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相接轨;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视度还不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健全,并且没有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满足不了学生对创新创业的需求。这样导致学生毕业后具有的素质与酒店业市场需求难以对接,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三)整合功能问题——产教融合深度不够

现有的产教融合更多地体现在实践教学环节,学校和企业签订协议,建立实训基地,学校为酒店提供劳动力资源,酒店为学校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场所。由于社会分工与组织属性差异,酒店企业合作动机大多是人才选聘或是缓解短期用工需求,很少以人才培养视角与高校展开合作,即校企合作领域主要集中在选人用人方面,而在校企合作育人方面表现不足。这种低层次的产教融合导致了学校教学得不到及时地更新和提高,企业的发展难以得到关键性的突破,学生也难以从实习过程中切实有所学、有所得。因而酒店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与产业的融合在课程设计、教学体系乃至师资队伍等方面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

(四)潜在模式维持功能问题——产教合作运行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由于酒店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产教合作运行过程中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质量保障等保障机制不够健全,不明确酒店产业与市场需求,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特征不符,同时也缺乏与酒店企业的深度合作,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学不致用的现象普遍存在,供需错位矛盾突出。

三、基于AGIL模型的酒店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改善适应功能:促进酒店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与社会产业环境的适应性发展

酒店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适应功能体现为与社会需求的主动协调适应,即将学生培养为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人才,这就需要学生具备社会及酒店行业需要的良好素质和多方面能力。因此高校酒店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应充分了解酒店产业市场的人才需求特征,并针对性地培养市场所需的人才。

通过上文的问卷调查,本研究得出酒店业对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特征如下(见图1)。

图1 酒店业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特征

调查结果显示,酒店业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在人力培养模式的三大模块能力、素质、知识中,酒店对于员工素质要求相对更看重,其中服务意识及态度的分值最高占84.4%。由此可见对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态度”的培养是尤为重要,需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系统性培养。

在能力模块,酒店业对员工的要求从高到低依次是创新能力82.5%、人际交往能力74.5%、学习能力65.8%和适应能力60.3%,这说明酒店行业发展和经营模式不断创新的要求催生了对酒店创新创业能力人才的需求,酒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特征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因此在高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将创新创业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酒店专业教育之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精神,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知识模块中,专业操作技术比重达76.3%,这体现了酒店业作为服务性行业对于专业技能的要求相对比较高。因此在高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在传统理论授课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置和落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酒店业对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素质的要求为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方向,高校应该精准对接行业需求和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更好地构建需求导向的酒店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二)维护目标达成功能:设置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酒店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

为保证酒店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效果,酒店企业可直接参与到校方教学管理的上游环节,配合院校制定和设计符合企业和社会用工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计划等进行合理规划。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高校酒店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应充分考虑行业市场的发展需求,结合自身特点及企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以酒店产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酒店产业链为目的的人才培养方向。

2.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载体。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大发展,酒店行业的转型升级,酒店产业需要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这要求酒店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突破学科界限,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运用和创新创业活动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以产教融合为路径。产教的协同合作是酒店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应将产教融合贯穿于酒店创新创业型人才开发的全过程,推动酒店学科专业建设与酒店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的学科专业体系。构建符合酒店企业需求的校企协同合作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产教共同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三)提升整合功能:优化酒店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产教深度合作模式

酒店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充分融合学校和企业的资源优势,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以理论够用为前提突出创新创业实践,以师资共享为目标培育教师队伍,构建校、企、生共同参与的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

1.设置产学融合的课程体系。酒店管理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应紧紧围绕酒店业发展的新需求。通过上述的市场调查,可以了解酒店业对于创新创业型人才所需的能力、素质和知识(见图2),并根据这些内容由高校和酒店双方派专家和行家共同参与设计课程结构,创建特色鲜明的专业课程体系。

图2 酒店业创新创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素质、知识要求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在课程结构设计的时候要把握几点:首先,要关注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加强德育类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正确的专业态度,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其次要将理论型课程与实践课程有效结合,理论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实践课程则着重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适当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面对当前酒店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的行业趋势,应将创新创业的理念有效地融入专业教学体系之中,构建内容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6]。通过课程结构的改革,搭建多元知识链,为学生复合型发展创造条件。

2.健全校企联合的实践教学体系。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关键[7]。各高校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如实验课程、实践项目、学术讲座等,同时进一步拓展实践载体:首先,建立健全校内酒店综合实训中心,配备酒店管理常用软件,训练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其次,优化和遴选实习基地,积极与国内外优秀品牌酒店集团及高星级酒店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完成参观实践、专业见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各项实践项目,缩短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再次,与企业密切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共享平台和研发平台,通过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切实提高人才的质量和行业适应性。

3.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酒店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也要具备实践能力,并且还具有创新创业经验,此外酒店管理专业的性质也要求专业教师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积极鼓励专业教师不定期到实习酒店挂职锻炼,并利用挂职的机会为酒店员工开设一些理论素养及创新教育的课程,同时聘请酒店业中高级管理人员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或担任专业课、实验实践课程及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构建专兼结合、职业与专业互补的双师双能型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四)增强潜在模式维持功能:完善酒店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产教合作运行保障机制

要实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断提升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与发展酒店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产教深度融合,就需要有完善的运行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机制。产教融合的有效运行离不开组织保障,要想保证学校的教育过程和教学计划与企业的需求相符合,酒店企业应该一起参与教学管理,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由双方主要领导担任总负责人,领导小组负责统筹与协调,共同制定合作基地的总体发展规划与计划;同时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小组,由校内专业教师和酒店指派的指导教师组成,负责学生实践环节管理、就业指导、安全教育等工作,确保日常教学运行规范有序、科学有效。

2.制度保障机制。酒店双创人才的有效培养,在校企合作组织管理的基础上,还应构建和落实校企共建共管机制,通过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对人才培养的过程进行适当的引导及提供相应的保障。学校与酒店企业共同制定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相关制度和规范,包括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学生的实习制度、酒店企业的培训制度、教师的挂职管理制度等,通过设立专项奖学金、学分置换、素质测评加分等措施,激发学生参与热情;通过给予适当绩效奖励、职称评定加分等措施提高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3.质量保障机制。产教融合过程中监督与评价是实现酒店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应加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从不同角度衡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多层次、多角度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构建学校、酒店、学生、社会一体的教学评估系统,采用多元听课、督导评学、毕业生质量调查等方式,构建教学质量监督的内外部评估常态化机制,对评估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合理使用。

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地方产业的转型升级给酒店业带来了挑战,也对酒店创新创业型人才提出了迫切的要求。积极探索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的酒店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道路,需要精准对接行业需求和社会需求,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产业环境的适应力,设置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产教深度合作模式,完善产教合作的运行保障机制,将酒店专业学生培养成市场所需的人才,减少潜流失,真正实现酒店、学校和学生的“三方共赢”。

猜你喜欢

酒店业产教人才
人才云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酒店业销售与收款环节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
中国酒店业的海外生意经
打开酒店业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