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航海类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探究
2020-12-11柯洋洋
柯洋洋
(泉州海洋职业学院 福建 泉州 362712)
引言
课程思政是近年来高等教育领域深化综合改革的新生事物,是对新时代高等教育更好发挥“四个服务”功能的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其核心是要求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这三句话的总要求融入各类课程和教育教学全过程、各方面,在立德树人上实现同向同行。航海类高职院校大学生因为其专业的特殊性要配合国家的制度要求做好课程思政教学工作。
1 航海类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1.1 思政教育系统架构不完善
经过课题组对整个航海类高职院校的调查分析发现,学校的思政教育体系顶层设计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战略性和策略性的缺失会致使思政教育的成效达不到标准状态。整体的教学模式偏重于对学生的行为约束,缺乏思想上的正确指引。作为思政教育的主要力量的辅导员和班主任也常常较多忙于学生管理事务,使得思政教育针对性不强,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和目的。学生的思政教育有的偏重开大会形式的“一言堂”,缺乏互动;有的认为解决少数“三困”学生(学习困难、家庭困难和自控困难的学生)思想问题就行了,忽略了氛围育人的作用。这些情况就像踩晓跷板一样,顾此失彼,也客观造成了航海类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政教育氛围不浓,效果不够明显。
1.2 师生之间的配合适应度较差
航海类高职院部分老师,存在偏重职业实践经验情况。这样的现象就会导致,教师无法顺利完成思政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任务。从学生角度来看,学生进入航海职业学校学习,将重心都放在对航海知识和专业课程的掌握和应用之上,对思政方面的重要性认知存在欠缺。这样一方引导存在偏差,一方不够重视,就会导致航海类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达不到预期要求。
2 提升思政教育成效的建议
2.1 加强文化渗透
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后备力量,责任、担当、自律是决定他们人生价值的最大砝码,也是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要力量。高校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培养他们的责任担当和纪律意识,让他们时刻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尽心尽力、实干进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书写人生辉煌。针对航海类高职院校的办学特征和培养目标,可以结合航海日和海员职业心理建设的现实情况,从实践的角度切入分析落实航海类人才培养同思政教育相结合的任务。除了学生之外,教师也要加强党政知识的学习,除了教师之间内部互相学习之外,学校要定期上党课,组织研讨会、宣讲会和团干部培训指导课等。还可以组织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郑和纪念馆有意义的活动。
2.2 加强思政教育同专业知识的融合
为有效构建中国航海专业课“课程思政”融合育人机制,推动思政元素在中国航海专业课教学中的有效融入,一是明确学科课程定位、教学目标和任务。二是将专业课教师和学科衔接、融通。统一中国航海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建立全课程同向同行的育人体系。教师要把握社会主义基本价值导向,要增强自己的民族认同感,提高民族自信心,积极宣传爱国主义相关的主旋律思想。教师定期要举办专业知识讲座,将优秀航海家事迹同思政教育的内核将融合,实现培养学生成为爱国守法诚实守信的社会主义优秀青年。
2.3 形成科学的教学体系
航海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因为重视航海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社科,人文等文科性质的课程学习,导致无法建立起有机的学科知识框架。航海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学系应建立科学的模式,结合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工作以及人员互换。要充分发挥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让他们合作或承担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逐步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模式。
2.4 半军事化管理
航海专业人才培养具有自己的特殊性,针对这个问题加强对其的半军事化管理能够有效实现学生个人意志的磨练。为了实现学生的海员专业素质培养,半军事化管理的模式能够加强学生吃苦耐劳服从指挥的心理建设,顺利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积极实践的任务。顺利完成活动集体化,行动标准化,生活规范化,秩序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建设。
3 结语
目前航海类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存在教师和学生配合默契不足,课程授课制度不科学的问题。对此,需要教师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学校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做好思政教育的的各项工作,结合航海类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加强对学生的半军事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