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居民消费环境分析及对策建议*
2020-12-11潘汝南天津社会科学院科研组织处
文/潘汝南(天津社会科学院科研组织处)
近几年我国将逐步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大循环,扩大内需是重点,如何扩大内需提升消费就成为拉动天津经济增长的关键。构建优质消费环境,建设消费中心城市,激发天津消费市场潜能,对于推动天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现代化大都市的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一、天津市居民消费环境现状
(一)消费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天津市消费政策分类齐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出台《完善本市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鼓励消费、优化消费环境的政策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在信息消费领域,推出《天津市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在文化消费领域,推出惠民卡为代表的惠民消费举措。针对疫情影响,积极出台扩消费稳运行方案并采取发放消费券等系列促进消费举措。
(二)消费经济环境不断改善
近年来,天津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递增,去年天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54元,增长3.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659元,增长3.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91元,增长3.6%。居民家庭负担逐渐减少,2020年,继续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人均养老金和离退休金增长9.3%;调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及救助范围,促使人均社会救济和补助收入增长18.6%。扎实开展援企稳岗“护航行动”,深入推进“海河英才”行动计划,扩大就业规模、开展技能人才培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做好困难群体帮扶,全市新增就业37.09万人。随着家庭收入的提高以及居民家庭负担的减少,居民消费的经济环境不断改善。
(三)消费文化环境不断融合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不断攀升,天津市文体休闲场所众多,至2020年共有文化场馆17个,公共阅读图书馆28个,博物馆70个,艺术演出团体146个,街乡镇文化站245个,影院119家,为居民的休闲娱乐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空间,同时带动了文化娱乐服务消费。夜间经济持续火爆,重点推进十大工程,形成多元化夜间消费市场,“夜购津货”“夜游海河”“夜品津味”“夜观津曲”“夜赏津景”等一批“夜津城”品牌正在叫响,津城百姓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四)消费基础设施环境不断提高
各大商业综合体发展迅速,以城区商圈和特色街区为核心,建设精品云集、服务创新、环境舒适、监管高效的一站式购物中心,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品牌进驻天津,设立全球旗舰店、品牌汇集店、AI体验店等。先后建成运营6个市级夜间经济示范区和一批夜市经营街区,据商务部门调查显示,市级夜市,比如,红桥区的运河新天地把每个摊位打造成热气球造型,一跃成为网红打卡地,日均客流超过3万人次,不仅运河新天地本身日均消费高涨,连同周边商场、店铺等营业收入都得到较快增长。
二、天津市居民消费环境特征
(一)平均消费倾向趋于稳定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任一段时间内居民消费性总支出与可支配收入间的比值关系,用来衡量居民将收入转化成实际购买力的能力。2013-2017年,天津市农村居民消费倾向超过城镇居民,说明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消费意愿提升,实际购买力增加。2011-2020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渐趋稳定,波动起伏不大,表示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居民对于消费更加谨慎,消费欲望更加理性。
(二)消费需求结构优化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用于消费的收入支出随之增加,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居民消费需求尤其是服务型消费需求增加,并向高品质、高质量服务升级。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结构中原先占比较大的食品支出所占比重不断减少,改善、发展和享受型消费需求不断释放,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三)消费预期改善
伴随着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持续完善,“一老一小”工作扎实推进,“强化稳就业76条”“高校毕业生就业40条”等一系列助企稳岗措施出台,18项增收措施落实,学前教育、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生态环保等民生领域短板不断补齐。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对于未来的医疗、教育支出的预期减少,有效降低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改善了居民消费支出预期,提高了居民消费水平,改善了生活质量。
三、对策
(一)强化区域辐射能力
充分发挥天津“一基地三区”在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进一步设计天津世界智能大会的消费环节和消费元素,打通制造和消费的产业边界与流程梗阻,以产业转型促消费经济品质与效益提升,鼓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通过对企业运营和流通环节的延展,增加观光、体验和消费场景开放,促进“智能制造”与“品质消费”的有机融合。加快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枢纽港口,提升改造天津机场,推动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建设。加快建设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继续推出金融服务创新实体经济产品,拓展飞机、国际航运船舶、海工平台租赁业务等。加快建设改革开放先行区,着力优化产业环境、提升人居环境、增强城市活力和吸引力,合理布局“中心城区+滨海新区”的双中心商业格局,进一步提升现代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和综合承载力,增强城市的影响力与吸引力。
(二)扩大城市品牌效应
挖掘地域文化,发挥“网红打卡地”的品牌效应。天津本土的物化资源和海河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促进城市消费升级的不竭源泉,因此可统筹规划建成一批具有显著辨识度和创新力的国家级商圈,利用万国建筑、名人故居、港口码头,相声快板、煎饼果子等设计推广一批彰显津门特色、人文底蕴的特色商业街区。围绕提升“人气”与“流量”,积极开发本土化、体系化的消费产品和地域化、时尚化的消费话题,将各类地域资源与旅游产品开发有机融合,重点引进1-2项全球知名消费类会展,专题策划一批顶级时尚演出和赛事活动。依据区域特点,策划打造民园、大悦城、瓷房子、意风区、天津之眼、佛罗伦萨小镇等一批“网红打卡地”,加快具有津沽韵味的、体系性、配套性的本土消费品牌和产品开发,发展一批具有地域特色、本土气息、古今融合、中外交融的消费场所和消费项目,满足娱乐化消费需求。
(三)拓展新型消费空间
利用社区资源完善物流体系,实现社区网格化物流技术底层与业态扩张的有效衔接。鼓励物流行业与线下实体店、官方网站、第三方平台、社区居委会合作,引导新零售物流体系下沉至社区,推动“线下门店+线上服务+小程序+社群”平台建设,探索无人零售、无人配送、社区拼购等新零售方式。搭建网格极速配送平台,助推物流快送业务与本地蔬菜、水果等线下实体商家合作,保证“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等率先实现“新零售”业态升级。预留空间建设配送通道,以3公里为服务半径,保障线上订单30分钟送达。合理布局各类超市、菜市场,推进居住人口规模大于5000人的住宅区建设智能投递柜,积极发展各类速递派送新业务。
(四)推广主题消费
积极推动夜间消费、休闲消费和假日消费等主题消费。精心筛选特色商业街区,积极策划商旅文系列主题活动,不断提升夜间购物、休闲娱乐、节假日集中消费、民俗主题功能,统筹整合集购物、娱乐、餐饮、养生、健身等于一体的综合商业体。大力倡导延时经营,加快发展夜间酒吧一条街、特色宵夜店、汽车影城、24小时健身房等生活服务业。在各类节假日或设置冠名购物节,组织重点商业综合体、专卖店、奥莱店及网络电商平台,开展体验消费、文艺演出、大型团购会等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利用天津的河、海、湖、山等各类休闲旅游、特色产品和历史文化资源,带动假日旅游、交通、住宿、购物、餐饮等综合消费。举办各类商业贸易节庆活动,吸引更多企业、市民和外来游客参与,真正发挥节庆活动扩大城市影响、聚拢人气、拉动消费、促进繁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