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020-12-11丁梁斌
丁梁斌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21006)
1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
由于人类的活动使有害的物质或因素进入到环境中,当这些物质或因素超过环境的容量或者承载能力的时候,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将发生变化,环境质量将下降,生态系统受到扰乱和破坏,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环境污染的物质被称为环境污染物,污染物的来源被称为污染源。其中,严重的环境污染对公众造成的破坏被称为公害,而由环境污染引起的区域性污染被称为公害性疾病。所有这些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统称为公害事件[1]。
2 环境污染的影响
2.1 大气污染对人的影响
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害,它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危害人体,首先,人体接触面会受到伤害;二是利用空气污染物污染食物和水;三是吸入各种污染的空气。空气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对人体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危害极为严重。
大气污染危及生物体的生存和发展。它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危害生物体的生存和发展。一是造成生物中毒或枯竭,二是减缓生物体的正常发育,三是减少生物体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大气污染还将以酸雨的形式杀死土壤微生物,从而酸化土壤,降低土壤肥力,损害农作物和森林。
大气污染对全球大气环境的影响:大气污染不仅是一个国家的污染,它已经超过国界,危害世界,大气污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臭氧层破坏;二是酸雨腐蚀;三是全球性的变暖[2]。
2.2 土壤污染对人的影响
土壤污染包括重金属、持久性有机化合物、农药和肥料,主要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通过食物链的污染,重金属流动性差、滞留时间长,它们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它们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随着摄入量的增加,人体的毒性逐渐显现。土壤中过量的重金属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3],如由疾病引起的过量汞。
持久性有机污染已成为世界重大环境问题之一。食用有机污染的食物会导致人体过敏、免疫系统和生殖器官受损。更严重的生物,如生物可降解有机物,它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具有三致效应和不可逆性。
2.3 水体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水体污染将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在世界卫生组织(WHO)中,分析了农业来源和工业来源造成的主要水污染以及威胁人类健康的污染物包括砷、铅、汞、氰化物、核工业和矿业污染,这些污染物对人类健康有很大的影响。此外,农业肥料和农药的使用也会对人体的内分泌和神经系统产生更大的影响。目前,中国大部分农村人口不安全,不能饮用水。饮用水中的有毒物质严重超标,水的局部发生率增加。
水体中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大。在经济持续发展的环境中,可能出现更多的新污染物,需要有效地加以预防。为了充分认识水污染对人体的巨大危害,需要加强对水污染的防治,尽可能地消除污染物。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4]。
2.4 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干扰人体睡眠、损伤听力,直接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导致神经衰弱、引发或触发精神障碍、心脏病等疾病。噪声污染已成为仅次于空气污染的第二大危害人类健康的因素。1979 年,中国颁布了《环境保护法》,2014 年再次修订,原则上规定了交通运输、工业和城市地区的噪音。1979 年,国家标准总局发布的《机动车噪声标准》、国务院颁布的部分法律法规和1996 年度《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构成了预防性法律制度。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城镇居民的噪声源越来越复杂[5]。交通、建筑施工和社会生活噪声等严重影响群众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噪音投诉和相关纠纷正在增加。2019 年,全国噪声投诉占污染投诉总数的38.1%,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建筑噪音为群众关注焦点,举报量占噪声举报的45.4%,其次为工业噪声,占26.5%。由于噪声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不完善,解决噪声污染问题存在诸多困扰。
2.5 电磁辐射污染对人的影响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微波技术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手机、无线电广播等电子技术,高压输电、成倍提高的射频设备功率,大幅度增加的电磁辐射,已然直接严重危害到人体的健康,当电磁辐射强度超过人体所能承受或仪器所能容许的限度时,就会产生电磁污染。
我们常用的家用电器、手机等通讯设备以及各种电子设备只要处于使用状态,它的周围都会存在电磁辐射。电磁辐射的波长决定了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波长的长短与危害程度成反比,其中微波的危害最大。电磁辐射的强度、与人的接触时间、以及个人防护措施等因素,也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同时,电磁辐射也会对通信以及电子设备、仪器仪表等产生干扰,甚至引发安全生产事故。
3 应对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3.1 加大政策支持引导
目前,我国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问题仍较突出,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近年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
环境污染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指导,要全面推动绿色发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必须要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绿色发展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逐步构建环保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大力创建、创新环保体系,发展绿色环保产业,进一步推进能源革命和消费革命,推进全社会资源的节约及循环使用,减少能耗、物耗,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简约适度,反对奢侈浪费。
国家实行的蓝天保卫战、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全面加强环境污染防治。
3.2 大气污染防治
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受到各国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大气污染的防治也需要全球国家、集体和个人齐心协力完成。政府部门加大政策约束和引导,调整目前的能源结构,改进燃烧技术,加紧研究并推广太阳能、水力发电、风能等无污染能源,减少污染排放量。同时加大污染物排放前处置,利用除尘消烟、冷凝、液体吸收、回收处理等技术消除废气中的部分污染物,以实现减少进入大气的污染物规模。
3.3 水污染防治
水污染的日常毒性可以严格控制环境准入,合理布局,改进污水处理工艺,减少甚至零污染物排放总量,提高水的循环使用率;农业方面实施节水灌溉技术,增加有机复合肥和生物肥料,减少农业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总量;加强管控污水处理厂,不同污水采用不同处理技术,优化处理效果,达标后排放。
3.4 土壤污染防治
土壤保护应以预防为主。重点控制污染源排放浓度和总量,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定期监测农业用水,使之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利用城市污水灌溉,必须进行净化处理,有序推广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减少化学农药的污染,采用轮种耕种,消除部分污染物的毒害,同时关注对污染土壤的修复。
人体的摄入是土壤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重要途径,采购有机无污染食品,减少食品消耗,增加果蔬浸泡时间和清洗过程[6],减少重金属、有机化合物污染等。
3.5 噪音污染防治
噪声的强弱程度直接决定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危害程度。建筑中,可以安装双层隔音窗等隔声措施来隔离噪音污染,也可以采用在建筑物夹层结构中用玻璃棉、矿棉等多孔材料分隔等吸声来实现减少噪音。
同时在路两侧栽种树木,对两侧的住宅可以起到隔声及吸声作用,同时美化了社会生活工作环境。加强自由市场、文化娱乐场所的管理,减少噪音扰民。居家生活中,在不影响正常需要的前提下,应严格控制发声类家用电器的使用,适当控制娱乐时间,减少喧哗,家庭装修最好使用硅藻泥等降噪材料。
3.6 电磁污染防治
电磁污染防治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屏蔽源头,通过将污染源屏蔽,或者将指定设备及人员屏蔽起来,避免周围电磁辐射,进而减少电磁辐射的强度,防治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二是做好吸收防护,利用铁粉、石墨、木材、水、塑料、橡胶、陶瓷等对微薄电磁辐射能量有一定的吸收作用的材料,吸收电磁辐射能量进行防护,达到降低电磁辐射的目的。三是个人防护,当人员进入辐射区作业,或不能实现有效的屏蔽、吸收时,必须采取穿防护服、戴防护头盔和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措施以保护作业人员安全。
4 总结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对人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危害非常大,大气、水、土壤和电子辐射等环境污染因素引起的人类疾病十分普遍。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和指导,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绿色发展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逐步构建环保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
同时,也要重视农业、工业生产工艺的改进,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推广开发水的二次利用乃至循环使用,推广生物防治及有机肥料使用,以期减少化学农药、化肥等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持续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此外,通过增强身体自身的抵抗力、改变习惯、结合医疗措施等来预防疾病的发生;生活实际中遇到严重污染时,我们应该减少外出活动,加强个体防护,减少暴露时间,不使用未经处理的水,条件允许前提下可安装净水器、空气净化器等设备,购买无公害和绿色食品,严格果蔬的清洗和清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