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动态与前景展望
2020-12-11邵光学
邵 光 学
(南京审计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引领,在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了以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主要内容的理论创新成果,党的十九大将其凝练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自提出以来,学者们基于各自的学术背景和研究视野,对其进行了多个层面的研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从形成背景、理论渊源、发展历程、逻辑内涵、重大意义等方面对这一思想的研究动态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深化和拓展这一思想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背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离不开特定的时代背景。学者们从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党情变化、国外经验教训、主观努力、世情变化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深刻阐述。
1.关于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王伟光[1]认为,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新特征显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的全面深化改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一是执政方式和基本方略有了重大创新,二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发生重大转变,三是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形成深刻变化,四是发展水平和发展要求出现更高期望。韩庆祥、黄相怀[2]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价值取向、奋斗目标、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国家权力运行方式、社会发展方式、国际战略和国际作为等方面出现了“整体转型升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新的更高境界。
2.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王炳林、马宁[3]认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是国情变化的突出表现,弄清社会主要矛盾是了解国情的基本要求,也是理论创新的重要前提。贺新春[4]认为,“发展起来后”的社会主要矛盾是这一思想的现实逻辑基础。
3.关于党情变化,田克勤[5]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自身状况的深刻变化,努力把握共产党执政的基本规律,坚持不懈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这一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党情基础。张明[6]认为,尽管党的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面临着诸多严峻考验,执政环境的复杂性对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影响也是复杂的。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仍然面临着 “四大考验”与“四种危险”。
4.关于国外经验教训,徐晨光[7]认为,对国外政党执政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为这一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借鉴。贺方彬[8]认为,这一思想围绕治国理政和发展所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既包含着对中国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也包含着对世界各国关于治国理政及发展经验教训的借鉴与吸收。
5.主观努力说。王刚[9]认为,习近平不仅拥有高尚的个人品格和深厚的理论学养,而且具有十分丰富的地方和国家理政经验。以从政经历看,他从中国最基层的梁家河村干起,历经县、地、市、省直至中央等层级的主要岗位,从政领域遍及党、政、军,特别是七年知青经历和长期的地方领导实践,为这一思想的孕育和形成提供了主体条件。
6.关于世情变化,金民卿[10]认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时代的本质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发展现状和世界的基本格局,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不平衡不稳定的世界局势。季正聚[11]认为,世界正处于百年一遇的历史大变局中,世界之乱和中国之治形成了鲜明对照。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
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学界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文明有益成果四个层面进行了研究。
1.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陈金龙[12]认为,这一思想蕴含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精华, 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与人民立场,坚定了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理论品格,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郭云泽、刘同舫[13]认为,这一思想全面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论性运用与实践性创造,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鲁品越[14]认为,这一思想全面而精准地把握了社会总体和各个方面的矛盾及其辩证发展规律,全面体现和发展了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总体性辩证法,并将其推向新的理论高度。
2.关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王文兵[15]认为,这一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文化谱系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文化谱系为主线,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整合以及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整合,强化和更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自我认同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李永进[16]认为,这一思想从三个维度实现了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理论体系方面,在继承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和活的灵魂基础上,又结合新的时代特征进行了深化发展。价值体系方面,进一步发扬了毛泽东思想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致力于为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致力于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的价值取向。话语体系方面,吸收借鉴了毛泽东思想的诸多概念表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体现了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大众话语更为有机地结合。双传学[17]认为,这一思想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的继承发展。
3.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李伟[18]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这一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思想文化资源,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予以吸收与发展,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加以承继与运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进行传承与升华,使这一思想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打上了深刻的中华文化烙印。王海军、王栋[19]认为,这一思想在价值立场、历史担当、谋篇布局、世界价值等方面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4.关于世界文明有益成果,邓纯东[20]认为,这一思想是正确对待世界文明成果的典范。对于西方国家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科学教育、文化发展等方面的没有意识形态属性、反映客观规律的治理机制、制度和办法, 符合科学规律的理念等,习近平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科学分析, 敢于对其借鉴和改造。周小毛[21]认为,西方进步文化为这一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具体来说包括公平正义的思想,民主、自由、平等的理念,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保护环境的主张。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目前学界关于这一过程的划分可以分为三阶段和四阶段。
1.关于三阶段,黄宇[22]以习近平主政浙江为起点,将其思想划分为三个阶段。2002年10月至2007年3月,习近平先后提出了“八八战略”、建设“平安浙江”、加快文化大省、建设“法治浙江”、推进绿色浙江和生态省建设等一系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实践与思考,构成了这一思想的萌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战略目标、总体布局、意识形态、组织保证、补齐短板、战略布局、发展理念、是否自信等方面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党的十九大水到渠成地提出了这一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四个伟大”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这一思想必将随着“四个伟大”的不断推进而充实、丰富和发展起来。
2.关于四阶段,邸乘光[23]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重要讲话为依据,将这一思想划分为四个阶段。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习近平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党的十八大精神,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明确提出新时代下的强军目标,这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标志着这一思想开始形成。2013年11月至2015年2月,习近平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顶层设计,提出和确立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和确立,标志着这一思想的初步形成。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习近平突出强调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和确立了“五大发展理念”,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总体部署,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了顶层设计。至此,已完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整体设计,标志着这一思想已经基本形成。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习近平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这一思想。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这一思想的科学概念,深刻阐述了这一思想的基本内涵和历史地位,正式将这一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何毅亭[24]以习近平工作经历为基础,将其思想划分为四个阶段。七年知青经历是这一思想的厚重底色和历史起点。福建17年多从政实践是习近平政治能力和治理能力得到全面历练和展示的关键期,也可以说是这一思想的萌发期。主政浙江和上海期间是习近平的政治家素质和执政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的黄金期,也是这一思想生成的重要阶段。党的十九大把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和推进理论创新的成果,概括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把这一重大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系统完备的理论体系,内涵丰富。学者们主要从“八个明确”、“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主题+“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1.关于“八个明确”,顾海良[25]认为,“八个明确”是这一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李君如[26]认为,“八个明确”是这一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其主要内容。这八个方面的表述,包括总任务、主要矛盾、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改革、法治、强军、外交、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人民创造的主要经验,以及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战略新任务,都纳入了这个科学思想之内,强调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明确这八个方面的基本思想。
2.关于“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张伟军、倪国良[27]认为,这一思想内涵丰富,包括8个明确基本思想和14条基本方略,相因相生,相辅相成。谢春涛[28]认为,“八个明确”是思想理论层面的基本表述,“十四个坚持”是实践层面的行动纲领。任平[29]认为,“八个明确”是“十四条坚持”的基本载体和空间场域,“十四条坚持”是在“八个明确”总体框架上必须坚守的十四条底线、十四条筋骨与灵魂。两者共同构成一个新思想的体系。
3.关于主题+“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齐卫平[30]认为,这一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博大精深,其理论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时代课题,其核心内容是“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其活的灵魂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作贡献。
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
关于这一思想的重大意义,学界从理论、实践、政治、历史和世界五个层面进行了研究。
1.关于理论意义,韩喜平[31]认为,这一思想创造性地发展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王兵、尚庆飞[32]认为,这一思想和实践宣告了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上存在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失败论”的破产。
2.关于实践意义,吴新文[33]认为,这一思想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孙正聿[34]认为,这一思想为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提供了最坚实的战略定力。陈占安[35]认为,这一新思想使我们应对新时代能够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各种风险和挑战有了战略定力,继续推进新时代建设有了崭新设计,正确处理国家统一问题和国际战略问题有了明确方案,在新时代不断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有了必胜把握。
3.关于政治意义,王寿林[36]认为,这一思想具有厚重的政治意蕴,科学回答了当代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根本问题,从宏观上指明了党和国家的前进方向。张传鹤[37]认为,这一思想是我们战胜各种错误思潮,保持政治清醒,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的有力思想武器。
4.关于历史意义,何毅亭[38]认为,这一思想的重大历史意义,根本在于它的形成、发展和广泛实践使中国成为 21 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策源地、实践创新地、发展引领地,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
5.关于世界意义,学界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新选择。谢伏瞻[39]认为,这一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打破了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之路的“路径依赖”。李拓、杨昊杰[40]认为,这一思想开创了后冷战时代超越两种制度模式实现现代化的中国道路,为其他发展中国家追求现代化的努力提供了中国方案,对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启示。二是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影响。田鹏颖[41]认为,这一思想深刻把握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矛盾新特点,科学回答“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王婷[42]认为,这一思想开辟了世界科学社会主义的崭新阶段。三是为人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肖贵清[43]认为,这一思想为实现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
六、研究评价与前景展望
综上所述,学界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就,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对这一思想的形成背景和理论渊源进行了深刻论述,有助于更加深入理解这一思想形成发展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条件;二是对这一思想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入探讨,明确了这一思想的阶段划分,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这一思想;三是对这一思想的科学内涵进行了多层次多层面的解读,有助于更加全面深刻地领悟这一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四是对这一思想的重大意义进行了诠释,有助于更加透彻地认识这一思想提出的必然性、合理性、紧迫性和重要性。这些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运用这一思想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这一思想正式提出时间不长,学者们研究时间有限,现有研究成果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1.整体性研究有待提高。目前,在已经取得的这一思想的研究成果中,主要集中于特定场合重要讲话和习近平著作中的单个文本,集中于这一思想的某一内部要素或者某一具体要素的内部关系研究,而对习近平最新理念缺乏系统研究,因而零散化、碎片化倾向比较明显,整体性研究文章较少。从整体上进行研究,才能深刻了解这一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要求和路径方法,从而避免研究分析这一思想时可能出现的形而上学现象。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应基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基本原则,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时间与空间、国内与国际的角度对这一思想进行整体性研究。
2.实证研究有待加强。从现有成果来看,理论研究成果较多,实证研究成果较少。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思想,这一思想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只有将其转化为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的坚强意志、正确思路、政策措施,才能更好地起到指导社会实践的作用。在落实这一思想的过程中,要因时因地制宜,结合具体的实践环境进行实证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深化对该思想的认识。
3.跨学科研究有待拓宽。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在哲学、政治学、经济学领域研究成果较多,而法学、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领域研究成果较少。研究主题和视角的集中容易产生“近亲繁殖”、“简单重复”的问题,不利于这一思想的研究创新。这一思想内涵丰富,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只有从多个学科对其进行挖掘,其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才能充分彰显。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应积极借鉴法学、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思维进行研究,以克服研究视角相对狭窄、研究范式相对单一、理论分析力度不足的问题。
4.国际视野有待扩展。目前这一思想国内研究成果较多,而翻译、介绍国外相关研究成果较少,中国学术“走出去”的成果更少。这一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和具备广泛影响力的理论体系,对中国和世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一方面,应从国际化的视野对这一思想进行深入解读,及时追踪国外政界学界对这一思想的研究动态,并进行归纳总结,以深化对其的分析与认识。另一方面,要采取多种渠道和多种形式,推动这一思想的对外学术交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贡献好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