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的慕课发展研究

2020-12-11董飞于明马源源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2020年8期
关键词:互联网+课程建设

董飞,于明,马源源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0 引言

“互联网+”代表了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即在生产要素分配中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最优整合,将互联网创新融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提高实体经济的创新和生产力[1]。利用更广泛的基于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和工具,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发展形式。简单地说就是“互联网+XX传统产业=互联网XX产业”[2],但是实际的效果绝不是简单的相加。MOOC作为一种大规模的开放式在线课程模式,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

1 国内高校慕课建设现状

目前,中国已有一些优秀的课程平台,如“中国大学MOOC”和清华大学“在线学校”等。各大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建设特色性慕课课程,其中不乏一些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平台。到目前为止,有几千个具有个性化特点的高质量高校课程发布在各大平台上。短短几年,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然面临以下问题:

1.1 理论研究水平无法满足其发展所需

国内学者对MOOC的研究起步较晚,起点较低。侯勇,吴守儿等[3]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查询调度算法以满足在线课程需求,但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近年来,慕课相关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研究内容日益丰富,其内容涵盖了更多的社会背景,思想基础。随着慕课理论的逐步兴起,理论支持和技术规范使得MOOC兴起的演变趋势越发迅猛。但同时,随着规模的不断加大,其面临的挑战和争议涉及逐渐增多。其次,研究团队不断发展壮大。除教育和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外,在教育和教学一线工作的高管和兼职教师也对MOOC教育做出了积极和良好的发展。学术交流不断延伸,学术研究和著作不断涌现。

1.2 认知程度正稳步走向成熟

在理论研究迅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对MOOC的理解经历了,理性的质疑和冷静的思考。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米切尔·邓奈尔决定不再继续开设他的“社会学引论”课程。杜克大学艺术与科学委员会反对将线上成绩纳入本科课程学分中[4]。在中国,由于MOOC在实践中层出不穷的技术缺陷,人们对MOOC的认识开始变得理性和客观。目前,MOOC的概念、技术和资源优势的实施,以及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推进,已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它拓展了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空间,实现了各种新的教学模式,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有效的起点。

1.3 慕课平台及课程已成功研发并投入使用

由教育部和财政部资助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和网易云课堂联合推出了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爱情课程”。2013年10月,清华大学的“在线学校”正式启动,同年9月,深圳大学推出“美国地方大学MOOC(优秀课程)联盟”通过资源整合和学分互认,联盟大学实现了校际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5]。此外,商业慕课平台逐渐兴起,“超级明星Erya”“网易开放课程”和在线学习社区等课程平台已经建成并投放市场。

2 高校慕课建设面临的问题

2.1 理论体系无法满足实践需求

近年来,国内MOOC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多,相关研究的研究日益激增。然而,由于研究周期短,科研理论基础薄弱,其研究水平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在理论研究中的许多评论性分析和定性分析,无法彻底说明和解决实际问题。对相关问题和现状有很多浅层描述,相关深层反思的性质和根源较少。对MOOC的建设和应用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缺乏系统的分析和整体思考。此外,其研究资金来源较为单一。其中,平台和课程建设来源主要依靠政府研究基金资金,少部分来源于商业投资。相应的研究课题选择较少。

2.2 课程和认知水平上存在个体差异

在在加强MOOC的建设和应用方面,虽然在政策层面达成了共识,但在思想认识水平上仍存在显着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构建者和用户之间的个体差异。与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相比,在线课堂的优势显而易见。一些评论认为MOOC教育只是能为自我管理能力强的学生提供服务,具有约束性。并且,分散的在线学习不能取代校园教育和真正的课堂教学,否则,会导致学习者缺乏真正的学习和成长经验,要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指导是不可能的,难以实现复杂的学习评价[6]。甚至一些评论家也断言,MOOC只是一种教育技术,是一种知识的不完善的传播载体。

2.3 供求关系不平衡,市场发展动力不足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需求决定了供给,外部政策激励无法取代内部需求的驱动力,而需求的供给将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该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它满足了教学模式的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7]。近年来,高校数量迅速实现了数量和规模的突破。然而,该项目的发展主要依靠自上而下的政府政策激励和资本驱动因素。课程建设与应用之间的脱节导致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滞后于课程建设。基于MOOC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处于试点阶段,未能形成标准化的长期发展机制导致了无用的课程。

3 高校慕课建设深化改革建议

3.1 完善理论体系建设,深化理论知识改革

对MOOC理论的深入研究既需要脚踏实地,也需要观星,以及基层的创新以及顶层设计与基础理论的有机结合。一方面要注重以问题为导向,加强实证探究,在新的改革实践基础上着眼于一线人才的培养及合理安排。对具体问题,具体案例和真实情况进行针对性研究,提供可以复制和学习的实践探索的经验和实践。另一方面,有必要从长远的角度扩大研究视野。围绕MOOC建设和应用的全过程,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理论研究和行动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为一线改革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3.2 促进社会认同,达成思想共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行者,面对仍在发展和完善的事物,认知差异和意见冲突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但改革行动必须最大限度地融合思想,建立共识。首先,必须意识到深化平台普及的困难和风险。在示范阶段,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和控制发展的主体、对象、范围、形式、运营管理模式,可以考虑人力和财力资源的优先配置,制度障碍和政策瓶颈。分析其潜在的矛盾和冲突,进行有效规避,才能有效将工作普及和深化。其次,要合理分析深化普及的利弊。MOOC的优缺点是共存和中断困难,使“互联网+教育”成为现实[8]。必须积极参与探索和实践,用辩证的思想进行深度分析和理性思考,不断创新网络教学。

4 结语

建设和应用是MOOC在国家层面建设主要发展方向,也是MOOC生存和发展的法律基础。在“关于加强高校开放式网络课程应用与管理的意见”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应用驱动,构建和使用,并促进在线开放课程的广泛使用”。着眼于现实世界,基于教师和学生更倾向于使用和享受资源可用且易于使用的程序,慕课平台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是尽可能地扩大功能建设以及开放资源共享。此外,师生更易接受和使用基本人才培养模式的学分管理方法,该方法在质量控制和保障体系,以及日常教学管理中都有相当大的优势。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和学分制度,学生在选修课程中有足够的自我选择,引导学生在线完成课程。在网上优质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开展规范化教学模式,促进个性化教学,实现课程建设与使用的深度融合,促进建设,建设和使用同步,为课程建设提供稳定,持续的内部需求。

猜你喜欢

互联网+课程建设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