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美奋斗者”系列报道之五十三 把毕生的激情献给火热时代

2020-12-11

北广人物 2020年46期
关键词:永顺

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近段时间以来,由中宣部、中组部等部门部署开展的“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人气高涨,推荐“最美”、评选“最美”、学习“最美”形成热潮。一批新中国成立70 年来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涌现出来的来自生产一线、群众身边的先进模范,作为“最美奋斗者”,他们是共和国建设者、新时代奋斗者的典型代表,他们用自己的不懈努力,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他们与祖国共成长、共奋斗的感人故事。

据新华网、《人民日报》等整理

李向群:拼死战斗勇抗洪魔

李向群,1978 年9 月生,海南琼山人,1996 年12 月入伍,生前系广州军区“塔山守备英雄团”九连战士。

入伍后,体能是李向群的弱项,他就利用休息时间加班训练。后来,他的训练成绩门门达到优秀,总评成绩全连第一,并被评为“优秀士兵”。李向群还很重视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努力学军事、政治、文化,被连队评为学习标兵。

李向群关心同志,乐于助人。他把省下的上千元津贴捐给战友和群众,曾从水火中和爆破现场救出5 名老人、儿童和战友。

1998 年7 月底,正在探亲的李向群得知部队要奔赴长江流域抗洪抢险,就提前归队参加抗洪。他连日奋战,身体不支,几次晕倒在荆州长江大堤上。8 月21 日,部队再次出动紧急抢险,李向群听说后拔掉输液的针管,偷偷从医院跑了出来。

紧张战斗半小时,扛了20 多袋沙包之后,李向群耗尽了最后一点力气,栽入水中,因劳累过度,壮烈牺牲,年仅20 岁。李向群用生命实践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了人民的利益,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的人生追求。

8 月25 日,原广州军区某集团军追认李向群为革命烈士,并追记一等功。1999 年,原广州军区授予李向群生前所在的“塔山守备英雄团”九连一班“李向群班”荣誉称号。李向群被中央军委授予“新时期英雄战士”荣誉称号,并成为全军挂像英模之一。

王崇伦: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1949 年8 月,新中国成立前夕,年轻的王崇伦进入鞍钢轧辊厂工作,成为一名刨工,是当时鞍钢职工中为数不多的年轻高级技工之一。1951 年6 月,王崇伦调至鞍钢机修总厂四机修厂工具车间。1952 年,王崇伦所在的工具车间接到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加工飞机副油箱拉杆的紧急任务。他设计并制造出利用刨床加工拉杆的特殊卡具,比之前用铣床加工提高工效24 倍,产品全部达到一级品标准。这年秋天,王崇伦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3 年,王崇伦作为鞍钢北部机修厂工具车间的刨工,相继改进成功7 种工具、卡具,发明了“万能工具胎”,用一年时间完成了几年的生产任务,成为全国最先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一线工人,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上世纪60 年代初,王崇伦又主动请缨,和同事们在设备简陋的车间里搞技术革新。在他的带领下,由500 多名干部、技术人员组成的团队联合攻关,历时一年,先后突破十几项重要技术难题,实现100 多项革新,终于成功试制出大型轧辊等一些过去依靠进口的设备,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

1975 年,王崇伦任鞍钢工会主席。1978 年,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1980 年,在带职担任哈尔滨市委副书记期间,王崇伦得知了当地百姓吃豆腐难的问题,他一连40 多天跑遍了城区的29 个豆腐坊,解决了全市豆腐供应问题,后来又相继解决了冬季鲜菜和鸡蛋供不应求的难题。

2002 年2 月,王崇伦因病逝世。“走在时间前面的人”虽已远去,却永远留在时间长河中,激励一代代人奋勇争先。

叶欣:用生命铸就精神坐标

“科室里似乎仍回荡着她那爽朗的笑声,病人似乎仍感受到她那春风般的关切与抚慰。然而,在万物复苏的阳春三月,47岁的护士长叶欣却永远地走了。她倒在了与非‘典型’肺炎昼夜搏斗的战场上。”

上面这段话,是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中的开头,文章讲述的是原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急诊科护士长叶欣的故事。

叶欣1956 年出生于广东徐闻的一个医生世家,外祖父与父母都是医生。1974 年叶欣考入广东省中医院“卫训队”学习。1976 年,品学兼优的叶欣毕业后留院工作。

1984 年,因业务能力突出,叶欣被提升为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在急诊科,叶欣无时不在与死神赛跑,抢夺生命的希望。从业到牺牲前,叶欣不止一次把危险留给自己,冲锋在前。

面对“非典”患者,叶欣和当时的急诊科主任张忠德默默地全力包揽了对急危重“非典”病人的检查、抢救、治疗、护理工作,有时甚至把同事关在门外。

叶欣像一台永不知疲倦的机器,竭尽全力与死神争分夺秒,抢回了一个个病患的生命。但当时完成着一次次抢救和护理的叶欣,同时也在强忍着病痛的折磨。不幸最终还是发生了,叶欣也感染了‘典型’型性肺炎。在她刚住进呼吸科的那几天,每当医护人员前来检查和治疗,她总是再三叮嘱他们多穿一套隔离衣,多戴几层口罩。院领导前来探望,她首先讲的不是自己的病痛,而是检讨自己的不足,责怪自己不慎染病,给医院和领导添了麻烦。

随着病情的加重,叶欣转入ICU 病房后,由于戴上了面罩,她已经不方便讲话了。她对前来治疗她的医生,用笔颤颤巍巍地写道:“不要靠近我,会传染。”在阳春三月,47 岁的叶欣穿着她生前最钟爱的护士服,告别了为之献出生命的工作岗位。

叶欣走了,但仿佛却从未走远。在广东省中医院,有一种“患者至上、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牺牲奉献”的精神,被称为“叶欣精神”。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中,在“叶欣精神”的感召下,广东省中医院的医务人员直面危险,勇闯震中,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

马永顺:上山造林书写春秋

马永顺是伊春市铁力林业局退休干部,2000 年2 月逝世。他是新中国第一代伐木工人,被誉为“伐木能手”“林海红旗”“森林巨子”“兴安愚公”,全国著名劳动模范。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英雄谱中,马永顺的名字格外响亮。1950 年,他是全国著名的伐树英雄;2000 年,他是闻名遐迩的植树模范。半个世纪以来,他的命运始终与大山紧紧连在一起。1949 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黑龙江林区成为支援国家建设的重要物资基地。当时的伐木工人用的仍然是过去两人使的大肚子锯,不安全,采伐效率也低。有丰富采伐经验的马永顺经过多次试验,将大肚子锯改成一人使的弯把子锯,使安全系数和采伐率大大提高。马永顺不仅伐木技术好,锉锯也有高招。本所的工人找他锉锯,附近作业所也有人扛着锯来向他请教。为此,马永顺常常干到深夜。东北森林工业总局便又帮助他总结出一套四季锉锯法。就这样,马永顺创造的《安全伐木法》、《四季锉锯法》成了全国手工采伐作业的教科书。马永顺也成了名人。马永顺说:“我已向大山许了愿,只以前采伐了36500 多棵树,今后我要上山栽树,还上这笔账。”自1960 年,马永顺40 多年种树不止。1991 年,马永顺已是78 岁高龄的人了。他掐指算了一下,还差近千棵树没有还上过去的采伐“欠账”。这年春节,他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动员全家每年都要跟自己上山造林。5 月1 日这天,马永顺带领一家三代18口人组成马家军,来到荒山坡上植树造林。他既当指挥员、战斗员,又当质量验收员。经过全家人的努力,在荒山坡上栽下1500 多棵落叶松树苗。马永顺栽树的数量超过了过去的砍伐数量,多年的愿望实现了。到1999 年,全家人在荒山上栽植树苗已达5 万多棵。

2009 年9 月14 日,他被评为100 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马永顺同志是我国千千万万林业建设者中的杰出代表。他用毕生的心血描绘出一幅幅绿色画卷,他用崇高的精神铸造成一座座绿色丰碑。他走过的道路体现了我国林业建设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历史进程。他的精神集中体现了几代林业职工为国土绿化、建设祖国秀美山川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猜你喜欢

永顺
马永顺:一生只为国家的需要
戒烟
马永顺永远守护大自然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永顺園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永顺园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永顺园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论清代“改土归流”初期永顺府城市建设及其特点
湘西永顺西兰卡普技艺调查
湖南永顺至吉首高速公路№8标高架桥设计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