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俑之父”袁仲一半生守护秦始皇兵马俑

2020-12-11

北广人物 2020年46期
关键词:秦俑秦始皇陵秦兵马俑

过去,人们经常看到,一个穿着破烂戴草帽挎黄布包的人,整天在那里翻垃圾。其实,那就是我!路边的烂砖烂瓦,我都翻过。

提起兵马俑,人们总会想起袁仲一。他是享誉世界的“秦俑之父”、著名考古学家、秦始皇陵和兵马俑学术研究的开拓者与奠基人。

70 岁退休后,袁仲一没有闲着,相继出版了《秦陶文新编》《秦始皇陵二号兵马俑坑发掘报告》《中国第一位皇帝陵的陶质军队——秦始皇地下宫殿的艺术和文化》(英文版),及80 万字的专著《秦兵马俑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导师教导影响我一生

1950 年,袁仲一考进徐州师范学校,两年后毕业到徐州市一所小学当了教师,获过市模范教师称号。1956 年夏季,他考进了华东师范大学历史专业。1960 年毕业时,师从著名史学家吴泽和束世徵,留校读了三年半的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那年,他选择到大西北工作。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导师的临别赠言。”袁仲一回忆说,临别时,束世徵先生对他说:“你的路最远,走路不要打瞌睡,把东西看好。”先生还把箱底的两盒中华烟塞给他,“你带上,打瞌睡时就抽上它一支。”吴泽先生则叮嘱他:“做学问,要学八路军建立根据地,并逐渐扩大,最后形成自己的学术体系,不要学李闯王,最后什么也没有。”这些话影响了他的一生。

1964 年春天,他被分到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殷周和古文字特别感兴趣的他,在《文物》上发表了两篇论文。1972 年春,袁仲一和屈鸿钧被派到三原县发掘唐太宗叔叔李寿的墓葬。墓中发现了一个龟形的墓志,这是当时全国仅有的一件龟形墓志。由28 块青石组成的石椁,有可以开合的石门两扇,门上有把锁。石椁内外布满了彩绘图案。“这个墓出土了很多唐代早期的壁画,种类非常多。”他把两篇文章发表在《文物》上。

叩开沉睡的“地下军团”

1974 年7 月,42 岁的袁仲一担任秦俑考古队队长。7 月15 日,卡车拉着他们到了临潼西杨村,执行一项神秘发掘,因为该村农民打井发现了陶俑残片。到7 月底,发掘100平方米后,人力不足,又调来人手。当试掘方扩大到336 平方米后,还是找不到坑的边沿。

到1975 年3 月,新开的三个试掘方挖完,一批陶俑、陶马,战车、青铜兵器、车马器相继出土。这时,下河村村民和万春提供“情报”:他10 岁时,父亲打井见过一个怪物,把它吊在树上打碎了。他们跑到那里,将探铲打到4.5 米,发现陶俑碎片。把两点一连再打探点,发现了东西长230 米、南北宽62 米的兵马俑坑,这就是兵马俑一号坑。于是,一个沉睡2000 多年的“地下军团”重见天日,“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在探铲下诞生了!根据试掘密度推算,坑中共有陶俑、陶马约6000 件。此后又相继发现了兵马俑二三号坑,分别进行了部分或全部发掘。

袁仲一研究认为,一、二、三号兵马俑坑,象征着驻在京城外的军队,可称之为“宿卫军”。以战车、步兵相间排列的一号坑为“右军”;以战车和骑兵为主的二号坑为“左军”;三号坑是统帅左、中、右三军的“幕府”(指挥部);未建成的废弃坑(四号坑),应当是拟议中准备建的“中军”。一、二、三号兵马俑军阵有机结合,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完整的军阵编列系统。

“二号坑是整个兵马俑坑的精华!”袁仲一说,二号坑内容丰富而精彩,有陶俑、陶马1400 多件,骑兵116 件,马116匹,89 辆战车,是由战车、骑兵、弩兵、步兵等组成的具有前角后犄的曲尺形军阵。“四个小阵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曲形阵,可分可合,浑然一体,可发挥多兵种作战的威力。”

“数千兵马俑群可以说史无前例,开创了我国雕塑史上大型群雕的先河。8000 件兵马俑群雕,千人千面,堪称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上的奇迹。”他说,“这种模拟军阵的宏大构图,在中国和世界雕塑史上都是无与伦比的。它把2000 多年前秦军军阵的编列情况再现在世人面前。那十百为群、千万成阵的千军万马,凝聚着摇山撼海之力,是秦人信念、力量和进取精神的体现,是当时的时代精神。”

“我就是闭上眼睛,也知道它们在哪个位置,是啥模样。”袁仲一说,无论陶俑身上是否刻有工匠名字,他都能说出它们的制造者:“有个没胡子的俑,是工匠‘咸阳敬’做的;那个叫‘宫丙’的陶工做了45 件陶俑。”

袁仲一曾做过10 年秦兵马俑博物馆馆长,接待过许多国家政要。1991 年11 月5 日,在兵马俑一号坑边,第二次来馆参观的法国总理希拉克对他说:“袁先生,我第一次来时跟你说过,世界上有七大奇迹,兵马俑的发现是第八奇迹。这次我再跟你说一句话:在这个地方,我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遗迹上。”

秦文字研究的集大成者

秦始皇陵附近几乎每平方米都有他的足迹,每次在那转悠都有收获,袁仲一说总能捡上几个陶片片,发现陶器、砖瓦上的文字。他笑着说:“过去,人们经常看到,一个穿着破烂戴草帽挎黄布包的人,整天在那里翻垃圾。其实,那就是我!路边的烂砖烂瓦,我都翻过。”《秦代陶文》和《秦陶文新编》中的很多文字就是这样翻捡出来的。

秦俑学起源于考古,在最早研究秦俑的学者中,首推袁仲一先生。他的专著《秦始皇陵兵马俑研究》《秦始皇陵考古发现与研究》和《秦兵马俑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对秦俑和秦始皇陵的各个遗址,进行了系统研究。《秦始皇陵兵马俑研究》是自成体系的关于秦俑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对秦俑学的军事、艺术、科技、建筑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个人见解,许多观点被学人引用。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张文立研究员认为,袁仲一将研究的范围扩大到秦文字,由秦代陶文引申到秦文字,且有所发展。他由秦俑研究扩展到六书之学,在经学的小学中耕耘,为秦文化研究在文字学上填补了陶文、文字通假的空白。

猜你喜欢

秦俑秦始皇陵秦兵马俑
不可思议的秦兵马俑
秦兵马俑旅行攻略
秦俑服饰纹样在女装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秦兵马俑
基于力矩平衡原理的秦兵马俑重心测量及临界地震加速度计算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为何没有女俑?
由弋射之矢看秦始皇陵车马坑
秦俑“千人千面”之谜
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
秦兵马俑军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