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品三的吉州窑陶

2020-12-11

北广人物 2020年46期
关键词:吉州窑木叶瓷器

11 月14 日,刘品三吉州窑陶瓷艺术博物馆在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举行开馆仪式。据了解,吉州窑位于江西吉安县永和镇境内,北距吉安市约8 公里。隋至宋时期,吉安称吉州,故名。吉州窑是中国现有保存完好的古代名窑遗址之一,始于晚唐,兴于五代,极盛于南宋,曾创造出“木叶天目、剪纸贴花”等别具匠心的陶瓷产品。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吉州窑瓷烧制技艺) 代表性传承人刘品三,1971 年被调到江西省博物馆工作,恰逢吉州窑发掘工作启动。通过观摩吉州窑窑址出土的瓷片,激发了他研究吉州窑瓷器的热情。

一生结缘吉州窑

提起瓷器,人们自然会想到大名鼎鼎的景德镇。殊不知,江西窑器“先有吉州(今吉安),后有饶州(今景德镇)”。刘品三介绍,虽然景德镇的制瓷历史悠久,实际上在北宋时,吉州窑的产品更为有名。南宋末年,吉州遭遇元军入侵,文天祥带领着吉州窑的三千多窑工顽强抗敌,战败后,窑工迁往景德镇,带去了生产技术,在那里创烧了闻名世界的青花瓷,将制瓷技术发扬光大。

“我这一生,跟陶瓷结下了不解之缘,从1959 年到景德镇陶瓷学院学习起,就没有离开过陶瓷。”1963 年,刘品三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68 年,景德镇陶瓷学院因“文革”遭解散,下放期间,刘品三在一家像章厂负责设计毛主席像章,还利用废料动手做成工艺品,可以说美术专长为他撑住了那段苦涩的岁月。1971 年刘品三被调到江西省博物馆工作,从此,他事业上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有了难得的契机。

上世纪80 年代初,江西省博物馆启动了吉州窑发掘工作。“我看到了吉州窑窑址出土的瓷片,眼前一亮。比如木叶纹盏,一片叶子凝固在黑色碗中,妙不可言;釉下彩绘瓷,用笔随意挥洒,线条厚重拙朴;又如剪纸贴花瓷,纹样简洁生动,朴素大方;各种窑变,釉色变化莫测,还有小捏塑,牛、狗、猫、鹿等造型生动,形态古朴。”刘品三说,通过观摩,激发了他研究吉州窑瓷器的热情。而当时全国比较有名的窑口都已经恢复生产,唯独吉州窑没有,他决心一定要把失传的吉州窑恢复起来。

为了吉州窑瓷器烧制试验,刘品三突发奇想,开始在自家的烧饭炉子上烧制实验品。上世纪80 年代初,大家的居所还是筒子楼,一栋楼里往往居住着20 多户人家。厨房是公用的,刘品三只要一拉风箱,楼道里便满是黑烟,经常引起邻居们的不满。之后,刘品三只得将做好的瓷器泥坯小心翼翼地放在菜篮子里,然后骑车载着重重的篮子前往陶瓷厂找同学帮助烧制。“经常烧好的实验品一出窑,工人们见着喜欢就给拿走了。”即便如此,刘品三还是通过反复实验观察到了釉色的发色效果,以了解下一步如何改进。后来,在江西省文化厅、省博物馆领导的支持下,刘品三终于在博物馆里有了自己的工作室——这个工作室是由公厕改建的,周围长着一片茅草。当时江西省文化厅还为刘品三特批6000 元作为研究费用,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研究启动资金。刘品三拿到启动资金的第一件事就是买电炉,“搭烧”的历史终于结束了。自从有了窑炉之后,刘品三研究吉州窑工艺的劲头更足了,他还搜集瓷片标本、资料、文献;摸索古代制瓷原料、工艺技术来源……。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十余年的艰苦探索,刘品三从一名门外汉成为了陶瓷胎釉研制、造型、装饰、设计、烧制的行家。在他的努力下,先后把彩绘瓷、剪纸贴花瓷、木叶纹瓷、窑变虎皮釉等吉州窑的制瓷工艺全面恢复起来了,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荣获了国家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江西省文化厅等颁发的多项科研成果奖励。

一叶菩提盏中生

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始于晚唐,兴于五代、北宋,盛于南宋,衰于元末,距今有1200 多年历史。在古代,吉州窑是生产日用陶瓷的民窑,是极负盛誉的综合性窑场,也是全国黑釉瓷生产中心之一。其制瓷工艺呈现“似陶非陶”“重釉不重胎”等特点。吉州窑产品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尤以黑釉瓷(亦称天目釉瓷)产品著称,其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恐怕非属木叶盏。

木叶盏是吉州窑的独门绝技,内外均施黑釉,盏内放一片树叶,送入窑室烧制。工艺看似简单,所谓大道至简莫过如此。神奇的是,在经过1300摄氏度高温之后,这片叶子不仅没有灰飞烟灭,相反,其美丽的纹路、形体、脉络永恒地保留在了漆黑的茶盏上。更令人倍感珍视的是,由于木叶盏是使用天然树叶,经高温烧制而形成千姿百态的纹样,没有一片相同的叶子纹:有的叶子完整,叶脉清晰可见;有的折卷、反叠,自然天成;有的残破不全,色彩变化也丰富,变幻莫测,妙不可言。

刘品三说,真正好的木叶盏,木叶纹清晰完整,自然生动,盛满茶汤时,望之如木叶浮出,栩栩如生。而木叶纹制作最难之处是如何把叶子完美地烧制到瓷器上,这其中窑温的控制至关重要,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恰到好处地让叶片与黑釉相融合。在刘品三的不断探索下,现在不但能把木叶烧在碗里,还能烧在瓷板、瓷盘、瓷瓶上,改变了古代吉州窑只能将木叶烧制在碗中的单一美,变成了多种多样的装饰美。

剪纸是一种民间乡土艺术,而把剪纸用在陶瓷装饰上,也是宋代吉州窑的独创。刘品三研究发现,吉州窑剪纸贴花瓷大致采用了两种方法:一是直接把剪纸纹样贴在瓷坯上,然后施一层釉,釉干后再剔掉剪纸纹样;另一种则更为复杂,在器物上先整体施一层底釉,贴上剪纸纹样,然后再上一层釉,再剔去纹样,就显出底色纹样来,经过高温焙烧后,两层釉变化出各种色釉兔毫细纹,使得剪纸纹样附在多变的色釉中,更加丰富美丽。“剪纸纹样贴烧在瓷器上,达到镂空玲珑的视觉效果,这是宋代能工巧匠们技术和艺术的巧妙结合,为瓷器装饰美营造出一个崭新的境界。”刘品三如是说。

在刘品三眼中,自己烧制的第一件得意作品,是仿制的江西省博物馆藏南宋吉州窑彩绘跃鹿牡丹纹盖罐。全器采用吉州窑典型的白地褐彩装饰,盖面上绘一折枝花,颈部饰一圈卷草纹,腹部开光外满饰缠枝牡丹纹,海棠花瓣形开光内各绘一跃鹿,鹿的四腿腾飞,形态极为生动。当时,该作品一烧制成功,便有外国买家闻讯前来洽谈订购,甚至提出要订烧一个集装箱——约两千多件的货品。面对诱惑,刘品三不为所动:“我不追求经济利益,只对艺术,尤其是吉州窑用情用心,乐在其中,否则,就不是今天的刘品三。”

把吉州窑传向世界

当天的开馆仪式上,年过八旬的刘品三在致辞时表示,打造博物馆的目的是把研究的成果和作品留在吉州窑,也回报给当地,“我现在虽然80 多岁了,还在不断创新,希望创造出更多与时俱进的作品,把吉州窑这张名片更好地向世界宣扬。”

中共吉安县委常委杨小成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刘品三对吉州窑陶瓷文化深挚的热爱和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钻研,为吉州窑陶瓷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此次刘品三吉州窑陶瓷艺术博物馆的开馆,大大地推动了当地陶瓷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也加快了吉州窑景区创建国家“5A 级”景区进程。”

北京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副所长翟建军认为,吉州窑是中华民族传统陶瓷艺术史上的一座丰碑,吉州窑今天之所兴,除了历史文化的积淀、各级政府的重视、人民群众的需要,也是因为有刘品三这样的领军人物探索传承,“他代表的又是一种民族文化,用他的心血造就、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博物馆又一次体现了其传承之心、公益之心、奉献之心。”

“父亲虽然年纪这么大了,但他想把有限的生命全部用来艺术创作,他经常有很多的奇思妙想,现在着重用昆虫进行实验创作,与陶瓷原有的元素融合在一起进行创新。”刘品三之女刘晓玉告诉记者,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她越来越认识到,传承陶瓷艺术不能拘于古,而是要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超越它,生活在这个时代,就要创作出符合这个时代的作品。

近年来,吉安县大力推进吉州窑保护与开发,大力培树优秀地域文化,推动吉州窑文化产业复兴,当地正逐渐形成大师工作室示范引领、特色工坊集群集聚、相关产业链不断完善的局面。

猜你喜欢

吉州窑木叶瓷器
吉州窑陶瓷中书法装饰的应用研究
辣木叶水提取物减缓奥氮平诱导的小鼠糖脂代谢紊乱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立冬即事二首其一
宋代吉州窑窑变瓷的创新
香港苏富比历年所见吉州窑拍品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洪州窑”瓷器赏与鉴
超声波法提取长白楤木叶皂苷及其组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