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亲都是艺术家

2020-12-10孙道荣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0年33期
关键词:刨花木刻木匠

孙道荣

作文本收上来了,他在昏暗的灯光下,一本本批改。这次的作文题目是《我的父亲》。

他覺得,这些跟随打工的父母进城的孩子,事实上对于自己的父母了解并不多,而尤其让他担忧的是,有的孩子对自己农民工身份的父母,有一种自卑和轻视。他希望通过这篇作文,让孩子们对自己的父亲,有更多一点理解。

一篇篇看下来,基本上都是写自己打工的父亲,怎么辛苦,如何劳累。这也难怪,民工子弟学校的家长,不是工地上的泥水匠,就是烈日下的清洁工;不是忙于餐馆的服务员,就是奔走在楼道的送水工……

又翻开一本,作文的标题让他眼前一亮,《我的艺术家爸爸》。艺术家?这怎么可能!在这所条件极其简陋的民工子弟学校,哪可能有艺术家的子女。本能的感觉是,这个孩子是虚荣心作怪,在编故事。

他好奇地读下去。孩子写道:我的父亲有一个很大很大的工作室,这里堆满了大小、粗细、厚薄不一的木头和木板,空气里弥漫着木头的香味,地上到处都是卷曲的刨花,而刨花下面,是泥土般细碎的木屑,刨花就是这些木屑土上开出的花朵……

难道孩子的父亲,真的是一个民间雕刻家?他止不住好奇,继续读下去。接下来,孩子笔锋一转:没错,我的爸爸是一个木匠,但在我的眼里,他就是一个艺术家。

看到这里,他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果然只是一个普通的木匠。

再读下去,他的笑容凝固了。孩子写道——爸爸是建筑工地上的一名普通木工,那些大楼里的很多木活,都是爸爸做的,他靠自己勤劳的汗水,养活了我们一家。爸爸虽然只是一个木匠,但他心灵手巧,木头在他的手下,仿佛都有了生命。刚搬到出租屋时,我们家一无所有,很多东西都是爸爸亲手做出来的,比如我做作业的桌子,就是爸爸用工地上废弃的边角料做的,其中的一条腿,竟然是用四截短木棍连接起来的,每个榫眼,都严丝合缝,咬合在一起,整张桌子,甚至都没用一根铁钉。

孩子骄傲地写道,爸爸经常会带一两个小玩具回来,给我和妹妹,那都是他利用中午的休息时间,用碎木块做出来的。我12岁生日的时候,他给我做了一只木刻小公鸡,那是我的属相,至今挂在我的床头。有一次房东看见了,爱不释手,以为是从哪个精品店买的,他也属鸡。爸爸就也给他做了一个,还按照他们家每个人的属相,各做了一个木刻,现在都挂在房东家客厅的墙上。爸爸给我做过手枪,做过棋盘,做过文具盒,还帮我们学校修过桌椅呢。

最后,孩子写道,爸爸是建筑工地的木工,我没有看过他在工地上做过的东西,但我想,那些住进大楼里的人,一定像我一样,使用过并喜欢上他做的东西。爸爸小时候穷,没读过几天书,不然的话,他一定会成为一个艺术家。不,在我的眼里,他现在就是一个艺术家,能让每一根木头说话,让每一片刨花唱歌的艺术家。

他的眼睛湿润了,他觉得自己差一点误解了孩子。不知道为什么,他的眼前,突然浮现出自己父亲的影子。在他的眼里,自己的老父亲只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土地,一辈子没有离开过穷困的村庄。播种,锄草,捉虫,收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忽然想,在那么贫瘠的土地上,老父亲养育了自己,这是多么厚重的一件事啊。

他想好了,就以孩子的这篇作文做范文,他要念给其他的孩子们听,并大声地告诉他们:你们的父亲是环卫工,是泥水匠,但也是艺术家,因为他们创造了生活,养育了我们。而这又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

[怦然心动]

艺术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从这个层面来讲,文中的父亲的确是一个“艺术家”。虽然他只是一名普通的木匠,每天都在建筑工地和木头、刨花打交道,但在儿子眼中,他又不只是一个普通的木匠:他会用边角料给孩子做手枪、做棋盘、做文具盒,还会做木刻的小公鸡送给孩子当生日礼物,甚至连出租房的房东都上门来邀约,请他做一件木刻挂在客厅里做摆件……他是心灵手巧的父亲,拥有“神奇”的双手,在他的手中,木头仿佛会说话,刨花仿佛会唱歌。一项普通的劳动,在他的手中变成了一件又一件令人惊喜的作品。这样的父亲,谁能说他不是一个“艺术家”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生活中总有人会付出毕生的心血,只为做好一件事,只为完成一项工作,无论他的身份和岗位如何普通低微,他们都是了不起的人,都是我们身边的无名英雄,值得我们尊敬和钦佩。

【文题延伸】我最钦佩的人;了不起的人;向无名英雄致敬……(小引)

猜你喜欢

刨花木刻木匠
同行是冤家
刨花板生产线单通道干燥机安装技术分析
桌上盆景(外一幅)
家国情?家国梦
以木为纸 以刀为笔
为革命而“新兴”
同行是冤家
同行是冤家
不同粉碎方法对檀香挥发油含量测定的影响郭长达
古风中的小木匠(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