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原型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2020-12-10陈延

广东教育·综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圆规画圆圆心

陈延

概念是思维的核心,是推理的基础。概念结构一般包含概念名称、概念定义、概念属性和概念例证四部分。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的图形概念课。几何学中对圆的定义如下:

1. 平面上到定点O的距离等于定长r的全体点组成一条曲线称为以点O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圆周,简称圆,记为⊙O或⊙O(r);

2.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动点的轨迹称为圆;

3. 给定一条线段,使其绕着它的一个固定的端点在平面内旋转一周,其另一个端点所经过的封闭曲线称为圆。

图形特征和定义有着紧密的联系。以圆的半径数量为例,正是因为圆是无数个到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而半径是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因此圆的半径有无数条。

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小学阶段的教材并没有要求学生掌握圆的准确定义。但如果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圆的形成过程、画圆的原理以及圆的特征的来源,仅停留在对知识进行机械记忆,不利于学生推理能力的提升和数学思维的发展。

借助生活原型,可以将抽象的定义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圆的特征和画圆的原理。

一、从生活中“引出圆”

问题:套圈游戏这样站公平吗?为什么?如果有更多人想加入可以站哪里?满足到目标距离是2m的点有几个?

结合学生说理,PPT动态演示,首先把人和目标抽象成点(图1),再把每人到定点距离调整到相等,最后动态出现点(图2),直至围成圆(图3)。

以“套圈游戏”进行导入,学生比较感兴趣,而且熟悉规则——每个人到定点的位置必须相等才公平。再通过动画演示,将有限的点演变成无限,直至引出圆。在这一环节中,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结合多媒体演示,成功渗透圆的第一个定义,初步让学生感受到“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距离相等”的特征,为之后的学习做铺垫。

二、利用生活经验“创造圆”

活动:回忆套圈游戏,根据圆“由无数个点组成的,它们到目标点的距离相等”的特点,利用硬纸条、回形针、圆规来画圆。

学生小组合作尝试,并进行展示(图4)。

对比三种画法,学生发现:虽然运用不同的工具,但画的时候是有共同之处的:都有固定的点、都要旋转一周。然后出示反例(图5),引导学生思考,画不好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强调画圆时除“定点”外,“定长”同样重要,引出“圆心”“半径”。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学生要对圆的形成有更加感性的认识,就必须尝试自己动手“创造圆”。在以往的教学及教材中,往往会出现“拓印”以及使用圆规两种画圆方法。对比圆规画圆,拓印是直接使用已有物体进行复制,虽然方便,但并不利于学生感悟圆的形成。如果只用圆规画圆,会导致学生形成错觉,是因为有圆规才有圆,而事实是圆规是根据圆的定义所创造的一种作图工具。

本课的教学中,我舍弃了“拓印”,而改为使用跟圆规相同原理的另外两种工具画圆,先让学生联系“套圈游戏”,再对比不同工具尝试画圆,然后找出共性,能更加深刻地感悟到“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距离相等”的特征,理解圆规画图的原理;也了解到“定点”“定长”对圆形成的重要性,引出圆心、半径;同时也能更好地渗透圆的第二、第三个定义。

三、结合生活情景“认识圆”

承接上一环节,介绍圆心、半径及其字母表示方法后,PPT动态出示圆的五条半径(图6)。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相同点: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一点;半径是一条线段。然后引导学生概括出半径的定义:半径是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再让学生结合圆的定义、套圈游戏和画圆活动(图7),尝试说明圆的半径的特征。

然后再以相同的思路教学直径,并在过程中得出同一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概念教学的一个常规做法,就是通过丰富的例子,对比概括出其本质。圆的半径和直径定义方式都是属于“属加种差”。以半径为例,线段是邻近的属,而“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则是其种差。在本课中,我首先给出同一圆中的五条半径,让学生进行观察,找出相同点并尝试概括,学生很容易就会找出它们的共同点: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但由于学生之前缺乏概括定义的经验,因此学生在概括的时候一般只能说出共性,而没有表达出完整概念,这时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半径是一条线段,结合教师的引导,学生就能完整概括半径的概念,并真正理解其本质。

在教学半径和直径的特征时,我也选择了从定义出发,结合生活情景和画图经验,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圆上各点到圆心距离相等,所以半径也相等。在教学直径特征时,学生发现,同一圆内,直径长度是半径两倍,因为同圆内半径长度相等,所以直径长度也相等。这样的教学能让学生再次深化对圆的特征的认识,顺势突破教学难点,有效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四、回归生活“应用圆”

问题:如果把车轮做成正三角形、正方形和橢圆,哪辆车行驶起来更平稳?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呢?如果把车轮做成这样(图8),汽车行驶起来会怎样,为什么?

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观看微课,理解圆形车轮中的数学原理。然后教师趁势追问,当“定点”不在圆心时(不同长),汽车行驶起来会怎样,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通过动画让学生直观感受。

“车轮为什么设计成圆形”是圆特征应用的经典例子。课前我设置了两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调查。

1. 平地行驶时,车轮应该做成什么形状?

2. 如果把车轮造成正三角形、正方形和椭圆,你认为哪辆车行驶起来更颠簸,为什么?

对于问题1,学生有充足的生活经验,知道车轮是圆的。但在问题2中,95%以上的学生认为椭圆车轮行驶起来会相对平稳,原因是椭圆没有角。观看实验视频后,学生发现事实和他们的判断明显不同,椭圆才是最颠簸的,引起他们的强烈探究欲望。

而在学习圆的特征之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将该例子和圆的特征联系起来,再通过观察、比较和思辨,学生发现: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距离相等,车轴安装在圆心,能保证车身到地面的距离相等,车子行驶起来才会平稳。

理解其背后所隐藏的数学原理后,我趁势追问:是否只要车轮是圆的就可以,如果车轴不安装在圆心上呢?通过反例再次说明车轴在圆心位置的重要性,也再一次增强学生对圆的特征的理解。

借助生活原型进行教学,能让学生在观察、想象中形成概念,在对比和思辨中,更深刻地理解概念,进而运用概念。这样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帮助学生内化数学知识,自主建构概念,提升推理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圆规画圆圆心
圆的启示
“画圆法”在力学解题中的应用
画圆的月亮
圆规
以圆周上一点为圆心作圆的图的性质及应用
圆规小姐圆梦记
二合一圆规尺
连线·画圆·揉团——浅谈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语文园地》的有效教学
圆规小姐圆梦记
四种方法确定圆心和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