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空间赋能小学语文个性化朗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2020-12-10陈俭英
陈俭英
目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惯用模式是教师在讲授课文的过程中创设情景,用音乐、图片、背景资料或语言等手段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从而激发学生情感,深化理解。这种模式下,学生获得的信息是一致的,朗读的模式也是一致的,很难达到个性化朗读的效果。如今,智能空间、智慧课堂等学习环境的发展,为个性化朗读教学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网络空间、学习平台等工具的深度应用,为实施个性化朗读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学前分析,为个性化朗读指导提供依据
个性化朗读是以个性化方式进行的朗读,即在对文本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采取不同形式进行朗读的一种方法。首先要组织学生进行学前自测,了解自己在朗读这篇文章时的优劣势,在学习中可以有的放矢。我们积极利用学科APP或智慧学习平台等智能空间推送课文,学生进行学前自测,汇总数据后,诊断学情,发现学生的朗读基础、学习倾向等个性差异,总结朗读中出现的问题,为课堂提供教学依据。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渔歌子群诗教学》,我们先利用班级钉钉群平台推送有关诗歌朗读的微课《古诗朗读小妙招》,学生自主学习诗歌朗读的技巧,再推送导读单,让学生根据提示,运用学科APP“一米阅读”中的课文朗读平台进行课前自读。教师根据平台上的数据,掌握每个学生个性化自读的情况,在课堂上有目的地进行朗读指导。学生同样根据平台上反映自己朗读水平的数据,在课堂中有目的地进行朗读练习,达到自我提升。
二、小组合作,推送个性化朗读资源与服务
朗读不仅是一种技能训练,更是深入理解文章大意的一种重要途径。朗读与“理解、把握、体验、领悟”等学习方法密不可分,朗读是感悟、积累、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学生个性化朗读与个性化解读文本密不可分。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学生要个性化地解读文本,并不容易实现。不过,在信息化智能空间的课堂中,在空间平台、平板电脑的支持下,学生可以开展个性化文本阅读,从而进行个性化朗读训练。如《渔歌子群诗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了第一首《渔歌子》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学前朗读分析结果,将喜欢同一首诗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每4人为一小组,然后通过平台推送学习资源,让他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每个小组根据平台上提供的学习资源结合自己的思考,深入理解古诗的意思和作者表达的感情,并通过朗读的方式把对古诗的理解表达出来。每个小组轮流展示,学生利用智能平台上的投票功能选出朗读得最好的小组。这样,借助智能空间,达到学生个性化理解、个性化朗读的效果。
三、運用空间,开展线上交流活动
交流和展示活动对于个性化朗读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的展示面是比较窄的,受时间的限制,课堂上能站出来的学生数量是有限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和信心。利用智能学习平台,则可以打破时间的限制,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个性化朗读得到展示和评价。如《渔歌子群诗教学》,我让学生将自己的朗读录音存放于智慧学习云平台,再选择五位以上的同学录音进行点评,学生根据同学的点评纠正自己朗读中出现的问题,强化训练,从而提高朗读水平。
四、线上展示,实施多元发展性评价
评价的主要作用是激励和导向,所以对于学生的朗读评价要有激励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能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使学生找出自己与训练目标的差距,从而促进朗读水平的提高。但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评价每一位学生的朗读的机会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让评价的主体多元化,除了老师、同学外,还可以是学生本人、家长,甚至是亲戚和朋友。利用智能空间就能实现评价的主体多元化。如《渔歌子群诗教学》,学生学完古诗后,我们组织学生进行配乐朗读传唱活动,利用“朗读者”APP将朗读或吟唱制成配乐朗读作品,在班级圈、朋友圈传听,使每个学生的朗读作品都有听众、有评价,这样,学生的朗读兴趣会越来越浓,朗读能力会越来越高。在智能空间的协助下,学生能轻松、自由地表现自我,而且评价他人、被他人评价的机会增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