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系统教研推进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2020-12-10夏建军
夏建军
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历史和实践证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部分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还不能很好适应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中山市着力通过区域系统教研,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修养、理论功底和专业素养,增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合力,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更好地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精神,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保障。
一、坚持问题导向,探索区域系统教研,激发教育发展动能
目前,我国正处在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全面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教研工作直接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与教育质量的关系尤为密切,责任格外重大。教研强则教育强,加强教研工作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良传统,更是新时代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办好世界水平基础教育的重要依靠。
1. 教研工作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
教研的出發点是需求,教研要着眼于服务客体需求的满足。以需求为导向的全式教研机制,是中山市教研活动的重要方式。于大多数思政课教师而言,专业发展规划与困惑是其成长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因此,中山市在对镇区、学校开展全面教研前,先对区域教师所需所困进行前期调研和基本预判,摸清摸准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脉搏,以此作为正式开展区域系统教研活动的事实依据。然后,市教研室密切与学校的沟通和反馈,激发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动力,刺激他们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促成学校和教师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基于需求和问题导向的全式教研,以教研工作的系统化规划及实施,开阔研究视界,提高教研服务的针对性、连续性和一体化,使教研工作不再只具备基础性或条件性职能,而凸显学校和教师主动改进教学和科研的主体性职能。
2. 教师发展平台比努力更重要
教师发展平台犹如起跑线,学校要想赢在起跑线上,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要想赢在起跑线上,必须有专业成长的有效平台。努力固然是成就事业的关键因素,但能否通过努力走上专业发展的“星光大道”,平台显得更为重要。正所谓“独成长不如众成长”,一人站在高处只会最终“高处不胜寒”,众人齐攀登,才能共创“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良好局面。为了给思政课教师构建研讨、实践、展示的教研互动交流平台,市教研室在各校独具特色的政治科组建设基础上,区域统筹,指导建立类型多样的研究团队,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特别是学科中心教研组和教师共进社。初高中学科中心教研组实行“老中青”结合,在学科规划、论文写作、课题研究、市内培训等方面较好地发挥了团体辐射引领价值;初中教师共进社自2014年成立以来,每月开展一次市级教研活动,内容涉及中考备课、同课异构教学研究、说课培训、命题技术研究等。每位思政课教师努力的效果在教研发展平台上被放大,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有效助推我市中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整体跃升。
二、践行教研自觉,做好教研“芯片”,提升区域教研水平
教研员的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区域的教师素质,教研员的理念将会直接影响区域的教改方向,教研员的工作将会直接影响区域的教学质量。
1. 教研自觉是教研引领的内生力
回首教研工作,笔者经历了由被动“等事做”(被动教研),到自觉“找事做”(自觉教研),再到“自觉找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做”(教研自觉)的跨越,这种教研自觉在推进区域教师与学校教研,提升教师教学素养与区域办学品质中具有唤醒、促进、提振、优化等多重价值,是一种无形的思想领导力、行为领导力、团队领导力。在区域系统教研中,通过观摩、参与议题式活动型课程教学实践以及举办全市精品课程评选等,唤醒区域内思政课教师的教研自觉,催发基层活力;通过高效课堂构建、深度学习开展、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贯彻等主题研讨,培养教研自觉,激发创新潜能;通过课堂教学比赛、学科论文比赛、微课比赛、原创试题比赛等学科活动平台搭建,提升教研自觉,优化区域教研品质。教研自觉良好生态的营造,使教师研得有趣、研得扎实、研得有价值,通过研究、实践、体会、探索、创新,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加快教师的成长。
2. 专业成长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动力源
本着共建、共享、共赢的理念,中山市通过区域系统教研,致力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者和合作者。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办好思政课这一关键课程,中山市思政课骨干教师培训工作项目启动并实施,计划通过2019至2021三年专项培训,包括思政课骨干教师达标提升工程、思政课骨干教师素质强化工程两类市级培训工作,分批累计培训210人。其中,2019年专项培训于2019年10月14日至19日圆满结束。培训采取集中面授、参观学习、交流研讨等方式,不断强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帮助思政课教师提升学科认识和课程育人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和区域学科教育优质发展。从教育的供需两侧来看,教研员更多地属于供给侧,其要为区域内学校、教师、学生的教育教学贡献自己的智力成果,为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付出自己的力量,这就要求教研员必须成为优秀教学经验与成果的提炼者。为鼓励思政课教师提炼和推广课题研究的成果,2019年第11届市级创新成果奖评选单设思政课专项成果进行评比,2020年市级课题成果评比将思政课课题成果进行单列评比。
三、突出守正创新,加强队伍建设,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定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思政课要彰显根本价值,不仅要成为知识传授的载体,更要成为价值引领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因为这直接关系着学生“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培育和践行。而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因此要高标准严要求地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让思政课“有情有义、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1. 坚守教育初心,深刻把握“八个相统一”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利用课堂主渠道立德铸魂,根本在于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基本遵循。在区域系统教研中,中山市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在继承中创新,高中由纯粹的时事知识竞赛到时事小论文评比,再到与省学会对接的学生社会实践成果交流活动评比,初中由知识竞赛到时事与国情知识竞赛,把教科书与新时代中国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在革新中保留核心价值,通过承办全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活动型学科课程观摩研讨活动、邀请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唯一一位中学教师发言代表吴又存老师,为中山市思政课教师上示范课、开展高中议题式活动型课程精品课程评选和市优质课等,力推活动探究式、体验启发式课堂教學,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用丰厚的知识成果滋养先进的价值观念,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 严把价值标尺,全面落实“六要标准”
新时代赋予教师更为光荣的神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六要标准”,分别从思想、情感、意识、知识、修养、道德六个维度,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培养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区域系统教研中,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师的“选培管用”。在选拔配备上,严把“政治关、品德关、业务关”,把立场坚定、敢想有为、业务过硬的优质资源配备到思政课教师岗位上来。在队伍发展上,实行梯队培养、分类发挥,依托教师共进社、政治课题研究组、读书会等载体,分类培训;开展“中山市思政课骨干教师”评选与认定,建立健全思政课名师、骨干教师培养体系。在严格管理上,把落实制度规定和健全日常教育督导结合起来,抓好区域学校校本教材、教辅资料、课堂教学、学术沙龙、讲座论坛、主题活动等重要阵地管理。在激励使用上,建立思想政治学科建设奖励表彰机制,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思政课教师的先进事迹,切实让思政课教师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
以教科研为先导,真正打造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新时代思政可教师队伍,是实现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必由之路。笔者与团队积极探索适合本市实际的区域系统教研,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将继续秉承“科研为先、质量为重、以人为本”的原则,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主体意识、实效意识”,使区域系统教研进一步发挥前瞻、引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在学生心中播撒真善美的种子,引领学生走正确的信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