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谢华:以道精艺,将神韵注入朱泥

2020-12-10余一

收藏·拍卖 2020年12期
关键词:制壶泥料明德

余一

玩壶的人都知道,“北有宜兴紫砂壶,南有潮州朱泥壶”。一把壶、一泡茶,早已融入每个潮州家庭。潮州当地习惯把茶作为待客的最佳礼仪,而朱泥壶向来被奉为功夫茶的黄金搭档。

论及潮州朱泥壶,则必定要谈到此次专访的主人公——谢华。他上承传统,下破陈规,从材质到器型,从外观到神韵,一一创造革新,一改手拉朱泥壶被外界视为“土罐”的既定印象,让朱泥壶真正走出潮州。

谢华常念在嘴边的一句话,“我现在的壶还不行,甚至我自己也找不出几件多么像样的作品”。已到知命之年的谢华,至今仍志乐壶艺、醉心入道,只望多做几把传世好壶。

一抔朱泥,一生痴迷

牌坊街深处,明德园静静地伫立着,安静、平和,一如这园的主人。初见明德园主人,潮州手拉壶世家百年“俊合号”的第五代传人谢华,谦逊儒雅,极有涵养。至今已和朱泥壶打了几十年交道,而当初重拾家族手艺,并不是所谓的想发扬潮州朱泥壶行业,仅仅是囿于生计,为了改变生活的窘迫。

潮州手拉壶,虽说至少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但由于潮州人素来的低调性格,相较于宜兴紫砂壶的名气,手拉朱泥壶一直未能走出潮汕。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少匠人“下海”从事其他“来快钱”的生意,短短的20年时间,手拉壶手艺青黄不接,技艺难以为继,作品大量萎缩。1983 年,谢华和大多数对自己的未来一片茫然的同龄人不同,目睹潮州制壶业的固步自封与停滞不前,他毅然决定重拾家学。然而,当时的手拉朱泥壶也只被作为冲泡功夫茶之用而非收藏品,其泥料质地也被人诟病,认为潮州手拉壶是“土罐”,只是“实用器”。

为了扭转手拉壶给世人的传统印象,谢华从寻找泥料开始,对潮州手拉壶进行改革。1990年代初,谢华前往宜兴“取经”,钻研紫砂壶的制作技法和工艺。

在钻研过程中,谢华发现,宜兴泥料含砂量大,因此烧制过程成品率更高,这是潮州所出产的朱泥所不具备的。此后十年间,谢华在潮州漫山遍野地跑,寻找可以媲美宜兴紫砂的泥料。经过上百次试验、失败、再试验,谢华最终找到了潮州含铁量丰富的风化石,用其成功提炼出“潮州朱砂泥”,实现潮州手拉壶在品质上的历史性飞跃。

到了新世纪,谢华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为了生计来制壶的年轻人了,他进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如何将朱泥壶的审美观赏性更好展现出来,不再只作为一个实用器?这一思考,就整整思考了八年。八年间,谢华没有卖过自己做的一把壶。在这漫长的时间里,谢华行走全国,不断研究各地茶壶的制作工艺,以求寻找潮州制壶业的新突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谢华的努力下,他成功将其他地区的制作工艺和朱泥壶的技法结合在一起,打开了潮州手拉壶制作新的领域。

制壶,审美是取胜关键

一个用于拉坯的小转台、一个清洗器皿的小水盆、一盏照明用的台灯、一块块材质细腻的朱泥……揉捏捶打,指如凤舞,一件件艺术品,如淬火凤凰般,涅槃而生。

在解决手拉壶材质问题的同时,谢华也一直在思索如何从工艺、内涵以及艺术感染力上提升其品位。由技到艺,乃至于道的境界,非一般工匠所能为。正如张岱在“吴中绝技”一文中所言:盖技也而进乎道矣。技能否入道,能否有融于造型、线条、色彩之中的精神和灵性,是其艺术境界高下之标准。

2011年,谢华到西安博物馆参观学习时,被馆内收藏的西周时期的青铜鼎所震撼。谢华备受启发,思索着是不是能做一把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手拉壶呢?经过一个多月来日以继夜地试验、琢磨,一把融合了中华文化的手拉壶诞生了。这把手拉壶看似青铜鼎,形似负龟,谢华为它取了个特别的名字——《国之神器》。如今,这个作品被中国紫砂博物馆收入并永久保存。继此之后,谢华又试着在手拉壶中融入现代的、自然的和人性化的美学元素,增加潮州手拉壶的艺术美感和气韵。近十年間,谢华的作品愈发清新大气、简朴儒润,《弓门提梁壶》《太极百岁壶》《腾飞提梁壶》《仁寿壶》《贵妃壶》《正德壶》等一系列作品先后问世,不仅深受业内外好评,部分作品还夺得国家级特别金奖和20多项国家级金奖,中国工艺美术馆、国家博物馆、钓鱼台国宾馆等均有收藏其作品。

手拉朱泥壶的工艺之难,诀窍在于要求拉壶人必须“心,眼、手”三者同时到位,缺一不可,只有“入静”的状态,才能开始真正作业。谢华在制壶时常以“六法”的审美为标准。南朝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论为我国第一部系统的美学批评著作,当中提及“气韵生动”为“六法”审美之首。笔者就此问谢华:你认为何谓“气韵生动”?他的回答简短却精辟:鲜活,有形有味。

“潮州手拉壶的制作已有300多年历史,艺术水平却没有多大提升,就是因为以前的制壶师傅基本未能突破第一重艺术境界,只停留在‘实用的层面。”谢华深谙其道。“潮州手拉壶的艺术性、作品自身的艺术感染力,是壶艺师在技术、素养、灵气、悟性等综合能力的外在体现。一把称得上是艺术精品的手拉壶,必须兼备实用、精、气、神四种境界。”

“拥有深厚的传统美学修为才是制壶的关键!”这是谢华多年来总结的心得。

在如此背景下审视谢华,才能真正体悟到“君子不器”的道理——成于造型而又气韵充盈。谢华制壶多是光器,已简约抽象至极致,然其妙处即在于:越是简约如此,气韵越是充盈其间。在光素器造型线条的探索上,他那多样的线条里满是情感意兴、气势力量。而中国艺术精神又这样义无反顾地追求线条:《易经》的卦象、古陶的纹饰、彩绘佛像那飘飘的衣褶、颠张狂素那惊魂的墨迹,乃至于精绝的昆曲也要“行腔如线”!这些抽象的线条在中国文化背景上,在有着同样审美情怀的国人眼中最终会还原出无限的意蕴和幽远的情思。谢华那形、神、气融会贯通的朱泥壶所营造出的率真简练的艺术境界,就充满着如此蓬勃的张力和意蕴。

“做壶,从最开始的简单,到后来的复杂,最后还是要回到简单。”这是谢华大师对于壶艺的体会。老话说,以艺修道,以道精艺,最后才能做到入道随性。多年来,谢华以道家思想来滋养壶艺,并尝试着将古陶瓷、青铜器、汉朝瓦当、雕刻等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化为己用。谢华说,“事实上,真正大师和普通匠人的区别就是‘无需丈量,全凭感觉”,而自己离随性潇洒还有一定的距离。

“器度”,小我至大我

《孟子· 尽心上》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当看到潮州手拉朱泥壶渐渐有了知名度,“朱泥壶的传承和发展”又成了谢华的心头大事。

几百年间,潮州手拉壶在老师傅们看来是一门“吃饭”的手艺,在世代传承中一直坚守着“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祖训,各家的泥料、工艺、技术、釉水,全都对外秘而不宣,这让潮州朱泥壶在传承技艺的同时,也成为了制约潮州制壶业发展的枷锁。谢华早早地悟到了这一点。2008年,尚在闭关苦修的谢华毅然决定打破陈规,与广东省陶瓷学校合作开办手拉壶工艺班,公开向社会收徒授艺;其后又在潮州著名景点——潮州广济桥上公开设立工作室,向所有游客演示、推广潮州手拉壶技艺。

匠人之路自古不易,而今更难。为了让世人对潮州手拉壶产业前途更具信心,也为让年轻人看到另一种从业方向,从而进入行业成为新鲜血液,谢华出资修建了一个占地千余平方米的工作室——明德园。“在潮汕地区普遍对制壶艺人的前景并不看好,年轻人学手艺是没出息没文化的表现,去写字楼找一份工作成为城市白领才是父母辈的期待,希望明德园的出现可以改变这一刻板印象,让世人看到制作手拉壶似乎也能有所成就,安身立命。”谢华说。

2016年,明德园建成,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潮州手拉朱泥壶制作技艺的演示、展示平台,也是潮州文化的交流平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园便取名于此,明德园虽曰园,实则传道、授业、解惑之所。在明德园园内可以进行手拉朱泥壶的制作展示、展览、授课、练习,这对潮州地区的新一代手拉壶艺人而言,是真正意义上的大讲堂。这几年,谢华指导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已经遍布全国,甚至还有海外人士慕名而来拜师门下,可谓桃李芬芳。

谈及潮州手拉壶行业的发展现状,谢华说,潮州手拉壶不缺优质的原材料,不缺高超的技法,最大瓶颈就是人才的欠缺。“我们潮州是陶瓷之都,我们现在的手拉壶已经把各地优秀的工艺与我们潮州独有的工艺结合起来,泥料不是问题,技术不是问题,我们的问题就是人才,最缺像宜兴那边的顶级高手。相比宜兴,他们那边的传承就很好,每个时代都会出现高人与高手,正因为他们有这些很厉害的人引领,所以他们整个行业的水平要比我们潮州高上许多。宜兴现在做壶人有10万之多,但潮州专业的手拉壶匠人只有近千人,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说,从业人员太少是我们与宜兴差距大的根本原因。此外,从流通渠道上看,宜兴将紫砂壶的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潮州壶虽然同样有着大量的文化沉淀,但是文化挖掘方面远不如宜兴紫砂壶。”谢华坦言。

经过多年的经营,潮州手拉壶正在从比较保守、落后的家族传承,转变为灵活开放,吸引了很多外界人才来接触这个行业。“现在潮州年轻的手拉壶师傅很多技术都非常过硬,但整体看来壶外之功会有点差”,谢华认为做壶要懂审美,要懂得中国上千年的歷史文化,而行业里最缺的就是具备综合能力的人。年轻人是有文化、有艺术素养的一代,只要戒去浮躁,潜心内化修炼,必定能成为潮州手拉壶的“未来栋梁”。

在明德园凤凰单丛氤氲的茶香里,谢华沥干壶内最后一滴茶:“对非遗很多人都说保护、保持,其实不然,我们也可以创造,把新的元素加进去形成产业,我们就传承了下来,我们要跟上时代,知道市场需要什么,而不是站在原地等着别人过来保护。”谢华常念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现在的壶还不行,甚至我自己也找不出几件多么像样的作品”。艺术造诣至此,却仍然能够淡泊恭谦,这也许就是一代宗师的从艺态度。

“一辈子专注一件事,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简单的事情天天做,这就是匠人精神。” 问及现阶段他最想做的事,谢华说:“实实在在做好壶。”

猜你喜欢

制壶泥料明德
谢明德
坭兴陶手工拉坯制壶的基本技法应用与探讨
紫砂壶艺制作创新表述
明德砺行 臻于至善——福建省连江尚德中学简介之二
明德砺行 臻于至善——福建省连江尚德中学简介之一
浅谈制壶的创新与发展
紫砂泥料在制壶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