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虔诚之拜

2020-12-10晨曦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曹植诗人

晨曦

故乡有一小山,人称鱼山,古曰吾山。山不竣险,更无泰岳之气势,也许是贫穷让人变得贪婪,几十年前,靠山吃山的人开山采石,让本来就没有伟岸之势的鱼山,今天看上去更显得毫不起眼。巧合的是,也许是早年人为开山取石的缘故,让山壁如斧削刀斫,峭壁上刻有擘窠大字“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无上菩提”等句子,漆作红色。看不清书法作者,能看出“无上菩提”四字是弘一法师惯用的字体,比起当代人的书法,静穆脱俗,故也显突兀而起之势。加之1700多年前的东阿王曹植长眠于此,所以就是这样一座海拔不足百米的小丘,令汉武帝、康熙、乾隆亲临朝拜。唐代大诗人王维更是登高望远,引吭高歌。它不是高山,但它又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高山,因为此山有“仙”!被誉为“才高八斗,七步成诗”的诗魂曹植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三国志·曹植传》记载:“登鱼山,临东阿,喟然有终焉之心,遂营为墓。”

鱼山为泰山西来之余脉,海拔82.1米,占地1200余亩,距东阿县城18公里,因葬曹植而名扬四海。魏太和三年(公元229年),曹植被侄子封为东阿王,他再次舟车劳顿,辗转来到自己的封地——泰山西麓、黄河之滨的东阿,东阿也最终成为他的终老之地。曹植墓始建于公元233年,坐落在鱼山西麓,依山营穴,封土为冢,面积1200亩,为国家级文化保护单位、省级地质公园。墓室为前堂后室的砖室墓,墓壁均以青砖错缝平砌而成。前堂后室之间辟有门,并以砖封护。墓内发现有石圭、石璧、青玉璜、玛瑙泡、云母片以及陶器等随葬品共132件。墓前左侧还立有清光绪二十五年重修的碑楼1座,碑楼内放置有隋代所立的曹植墓碑。儿时的记忆里,山野乡村,黄河岸边荒冢一垒,颓屋一椽。今日再次走进已被开发成旅游区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耳边那首“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千古绝唱呜呜作响,让我感到心在流血。1700余年前,曹植具有远大政治志向,早年父亲曹操也曾认可他的政治才能,说“此儿最可定大事”,天下皆知曹植可能被立为“王储”。他自己也认为“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薤露行》)。这种志向恰恰是他的苦恼之源。有这种远大抱负,又极富才情,一代枭雄曹操之子曹丕做了皇帝后曾说,你已经“才高八斗”了,还想“功高震主”?曹丕对才华绝伦的胞弟曹植嫉贤妒能,因惧怕曹植威胁其权势,绞尽脑汁对曹植进行迫害,下旨曹植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否则以杀头论罪。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萁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而在一场不对称的帝王与兄弟交锋中,在曹丕志满意的冷笑中,曹植变成了枝杈上岌岌可危的一片枯叶。一个“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翩翩少年,变成了曹丕重压之下的精神囚徒。

2020年端午节,我站在1700余年前的墓室神道,回想着那血雨腥风的过去,顿感空旷苍凉,似乎能听见墓中人隐隐的哭泣。想当年,这位集建安文学之大成于一身的青年才俊,“言出为论,下笔成章”,美名艳羡天下。谁能想到,帝王之家的才子却他乡客眠。

山顶一座汉魏风格的仿古亭,宽然踞立。伫立亭前,放目四眺,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滚滚而东,绕过鱼山,绕过曹植墓,突然向北流去。望着浑灏流转的黄河,似乎看见“幽并游侠儿”,“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这是年轻诗人的豪唱,是诗人建功立业的渴望与憧憬;望着漠漠接天的黄河,依稀听见诗人愤懑的悲吟:“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望着滚滚不息悲语滔滔的黄河,仿佛看见诗人出京都,控疲马,古道西风,颠沛流离,从一千七百年前辗转至此。独立山顶,仰天浩歌,长剑戟指,低回长吟,举杯问天,泪洒黄河,试从绝顶高呼叹问这半江月谁家之物,且向危楼俯首看看看哪一块云是我的天!

盘桓山上,寻觅诗人的足迹。东边断崖百尺,登临送目,黄河绕了半个弯,似对诗人无限眷恋,然后滚滚逝去。诗人曹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生乎乱,长乎军”,以“戮力上国,流惠下民”自期,孰料后来屡次改封,颠沛流离,连遇瘠土,衣食不继,过着“思为布衣而不能得”的“囹圄”生活,汲汲无欢,在忧愤中死去。

曹植的诗歌“骨气奇高,辞采华茂”,南朝诗人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政治上的悲剧,促成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成就。我无力评析曹植的诗歌,但仅一首椎心泣血的《七步诗》就足以警醒世人。世人皆能诵其诗,可煮豆燃萁之事仍屡屡不绝。中和之性,和谐之境,亟矣!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对于后世文人的影响是不小的。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他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曹植生前自编过作品选集《前录》78篇。死后,明帝为之集录著作百余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30卷,又《列女传颂》1卷、《画赞》5卷。然而原集至北宋末散佚。今存南宋嘉定六年刻本《曹子建集》10卷,辑录诗、赋、文共 206篇。明代郭云鹏、汪士贤、张溥诸人各自所刻的《陈思王集》,大率据南宋本稍加厘定而成。清代丁晏《曹集铨评》、朱绪曾《曹集考异》,又对各篇细加校订,并增补了不少佚文绝句,为较全、较精的两个本子。近人黄节有《曹子建诗注》,古直有《曹植诗笺》,今人赵幼文有《曹植集校注》。而由他创建的《梵音》又被誉为日本佛乐的鼻祖,每年,日本宗教界都有大批人士前往鱼山参拜曹植墓,并在墓前演奏曹植当年创作的梵乐。也许知道今天九泉之下的他不会料到在鱼山能听到杳渺的梵呗天乐,并拟其声律,谱成《太子颂》《菩萨子颂》,被誉为“梵呗真宗”。

沿著山北的石级转下山,西边山腰处有“梵音洞”,传说曹植曾在山上听到此洞传出梵音,并以此创作了中国的佛教音乐,这恐怕都是后人的附会或美好的想象罢了。小路曲折层叠,山石磊磊,不由想起《洛神赋》里的句子:“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后世文人对此赋推崇备至,以至千古传诵。我想,这是诗人对爱的憧憬,对理想的追求,对美的向往。山下墓冢的右前方,新建有“子建祠”,仿汉魏风格,可建筑粗糙陋拙,与诗人的“骨气奇高,词采华茂”,何啻霄壤云泥。

从墓园出来沿北侧山路上行,离墓地不远处有一块状似卧羊小憩的突兀大青石,后人称之为羊茂台,据传为曹植当年读书写作之地,并由此引出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当年曹植因水土不服身染重病,被一个叫渔姑的姑娘救治。渔姑精通琴棋书画,乃玉皇大帝的义女,掌管天下的鱼族,因欣赏曹植的才华,下凡至鱼山。从此羊茂台光滑的石面,渔姑弹琴,曹植吟诗,浪漫而温情,谁知惬意的日子过了几天,一觉醒来的曹植不见了渔姑的踪影。原来玉皇大帝闻后派天兵将渔姑捉回天庭。曹植为怀念渔姑,便在鱼山顶上修建了一座金碧辉煌的渔姑庙,并为渔姑塑了金身,自己则在渔姑庙附近的羊茂台上,搭草房而住陪伴渔姑。台下有一十余米见方的天然池塘,名曰洗砚池。曹植常在羊茂台上读书、吟诗、著文,久而久之,洗砚池的水被曹植的笔砚染成了墨色,据传旧时池内“金鳞游泳,有吐墨状”。时隔1700多年的今天,还常有墨色水浆自石缝中流出。每年的桃花汛期,成群的鱼儿溯河水而至鱼山,前来朝拜渔姑,鱼山也由此得名。

2016年,中国佛教协会、山东省佛教协会在鱼山山麓隆重举行了鱼山梵呗寺修复奠基仪式。施工负责人石长军介绍,这次修复鱼山梵呗寺,预计总投资1亿多元,寺院以鱼山为中轴线,主体工程有普渡桥、山门殿、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东西方丈室。中轴左右分别建有地藏殿、观音殿、禅堂、斋堂、僧房以及客房。在鱼山东麓还将建设万佛太殿、舍利宝塔以及梵呗佛乐大厅。在这次修复工程中,还将修建一座高20多米的铜铸观音像。鱼山梵呗寺俯瞰滚滚黄河,面临青翠群山,背倚鱼山,呈献给游人一个“白云、黄河、青山”的云水胜景,当人们登临此处,自然会想起“才高八斗”的曹子建的不凡气度。而含怨而眠的一代诗人曹植也应为后人的敬仰而欣慰!

游遍曹子墓,已近黄昏。斜阳下,步出墓园,暮色如帷,再次仰视这并不壮观的剪影,却发现了鱼山的卓尔不凡。我忽然感到,这座我儿时经常玩耍的小山,是我心底的巍峨。我感到家乡鱼山的一草一木都印着文化的符号,一砖一瓦都成为考古学家的钟爱。落叶悲秋文人心,曹植这片枯叶至今还漂泊在历史的烟尘中。我无语独立,夕阳为我一身血红。此刻,鱼山的伟岸已立于我心间,而一代文学大家曹植让我在这样一个黄昏里深深鞠躬膜拜,并情不自禁为他写下我心中的崇敬:

黃河绕伴鱼山行

上有曹植古墓横

羊茂台前书梵呗

才高八斗腹中倾

七步成诗渔姑在

更有洛神赋浓情

猜你喜欢

曹植诗人
新锐诗人
遇见一名诗人
写给曹植
论曹植对于形式美的追求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曹操和曹植诗歌中的忧患意识比较
七步诗
论曹植与《古诗十九首》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