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矿井掘进施工中的工序管理
2020-12-10冯亮
冯 亮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煤炭运销管理站,陕西 榆林 719300)
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升级,人们对矿井能源开挖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大型矿井掘进施工工程需要统一且规范的管理团队与合理的管理方法,否则就有可能出现工序分配不合理、杂乱无章;制度编制混乱、追责不到位等情况。随着矿井挖掘事业的扩大,一个矿井往往会招收多支掘进团队,每个独立团队中有着自己的管理模式,且水平参差不齐,不利于施工方进行统一管控,容易耽误掘进进度[1]。为确保矿井掘进施工工作井然有序,施工方需指定出统一的工序管理方式,该方法能讲矿井掘进的过程进一步工序化、标准化、固态化,进而形成权责明晰、验收标准统一、目标明确、进度一致的工程施工模式,有利于优化矿井施工的安全环境与施工质量。
1 论述工序管理的含义
在开展矿井工作的过程中,进行的掘进工作的工序管理体系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较为重视每一个掘进环节和流程的相互配合,保证其施工的安全性、规范性、标准化和效率化,能够有效达到掘进的质量要求和标准。在开展矿井掘进施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明确提出每一个掘进施工模块的标准和要求,不断完善和优化工序管理体系,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每一个工作人员增强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工作中相互帮助和相互监督,以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发展[2]。
2 工序管理相对传统管理方式的优势作用
2.1 工序管理中更具标准化的管理
首先,在矿井传统施工管理模式中,管理人员的工作指标往往是一成不变的,不会根据实际情况而轻易变动。这样一来,在后期上级的评价评定中便会有失公允、不具备相对的合理性。而工序管理模式中,则实现了对管理人员工作系数的二次分配,即根据实际施工进度进行下井跟班、值班的分配,具有记录性,可直接在月底通过积分制实现得分评级[3]。其次,传统管理方式并未明确规定检修人员的具体分组情况,大量存在员工各组调动、无法定岗的情况,到后期便无法做到监督责任到人,验收责任到人。
2.2 工序管理中的分配原则
工序管理模式严格遵守按劳分配的原则,实行多劳多得的激励机制与少劳少得的惩罚机制,力求实现劳动报酬分配合理化的目标。验收员可以通过当日的个人工作系数计算得分,则通过绩效工资的方式补贴积极能动的员工。
2.3 工序管理中验收员的关键作用
在工序管理模式中,验收员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整个工序管理的灵魂。因此,矿井的管理方对验收员的要求也相对较高,需要验收员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较高的责任心与高度的集体意识,能够坚守自身,不为外物所诱。工序管理中,要求验收员在施工现场填写《安全质量验收班报》与《验收员交接班报》,从而对现场进行严格控盘,严格每一道工序的验收,并考核当日所有的值班、施工人员工作量与施工质量。相对于工序管理而言,传统管理则对验收员的要求不高,现场验收员一般也不会根据标准规范地填写记录[4]。因此,抓好验收员的管理质量也是把握矿井掘进施工工序管理的方式之一。
2.4 班组长的管理模式
在整个工序管理过程中,班组长的管理模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每一位班组长都应该严格按照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开展工作,确保在完成好班组管理任务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基层的深入实践。在以前传统的管理模块当中,班组长主要负责工作实践的模块,缺乏相对严格的管理意识。
2.5 检修班的管理模式
在开展工序管理的过程中,对检修班的管理较为特殊,需要把检修班的所有工作人员合理地分为4个大组,一是机工组,二是电工组,三是风水管路组,四是皮带溜子组,每一个小组都需要安排一位组长以及一位副组长,以及一名配备专职的验收员,需要对每一个工作中的小组的工作结果以及标准进行监督和验收,对没有达到施工标准的不给予通过,还需进行严格的考核[5]。
3 工序管理的具体特点
3.1 工序管理的质量性
在进行矿井的掘进施工中,采用工序管理需要对不同岗位的施工作业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其工程的质量以及生产的过程符合施工的要求和标准规定。例如在工程的质量层面,机组的司机务必要确保巷道的能够有固定的形状,其宽度不能偏大也不能偏小,钻车的司机无比要确保锚杆预紧力矩和锚索预紧力都符合规定的数值。在生产的过程中。
3.2 工序管理的固定性
工序管理的其中一个特点是固定性,要求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有固定的人员安排,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岗位也是固定的,岗位的系数也是固定的。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一个人可以顶多个岗位,能者多劳,做的越多赚的就越多。在相同的岗位中,如果人数越多,那么平均分配到个人头上的相对就越少,反之则越多,充分遵循了按劳分配的原则,大大的提高了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 工序管理的有序性
在开展井下作业的过程中,不管是开展哪一项工作内容,都应该严格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例如,在采用机组和钻车之前,工作人员就必须对机组、钻车进行反复严格的检查,在开关接火之前,就必须有专业的工作人员对上一级电源进行看护等,每一道工序的流程和顺序都是不能出现混乱的,否则容易带来安全事故。
3.4 工序管理的安全性
工序管理中的安全性是一直需要贯彻的问题,要求每一道工序都应该严格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工作,确保不会发生意外事故。比如说,在看转载机机头的过程中,如果工作人员的位置没有站对,那么很可能造成工作人员被煤砸伤。因此,按照看转载机工序中的要求,看机头的工作人员务必要站在皮带非行人侧,并且只允许一个人进行看护。
3.5 工序管理的连续性
工序管理还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对于上一班还没有解决完的问题和工作内容,下一班的工作人员必须对上一班未完成的工作进行及时的处理,否则不能开展下一步的掘进工作。对于没有及时完成的工序,工作人员应该进行认真的交接,并详细阐明其存在的隐患问题,只有在确保处理好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施工作业。
4 确保矿井掘进管理工作安全进行的对策
4.1 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为了更好地保证矿井掘进管理工作的安全展开,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相关管理部门和单位应该把矿井掘进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安全问题以及相关事项整理成安全管理手册,保证每一位工作人员人手一本。第二,由于一线的工作人员的学历不高,并且专业技能和水平低,缺乏有效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因此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员要结合安全管理手册中的重点安全问题,对一线工作人员展开专业化的培训,提高他们在井下开展工作的安全意识,确保其严格遵循施工要求进行矿井的掘进作业。
4.2 提高对矿井掘进工作的监督管理水平
在开展矿井掘进施工的过程中,还要求相关的监管部门要增强对矿井掘进工作的监督管理水平,这就需要地方政府部门和相关企进行有机的配合。一些企业由于其自身的内部监督体系还存在较大的漏洞和不足之处,导致没有办法展开严格的监管和管理工作。
因此,需要有关的地方政府共同参与监督和管理,协助企业完善和优化自身的监督管理体系。
4.3 不断优化安全管理的激励体系
在开展矿井掘进施工作业的过程中,还应该不断优化安全管理的激励体系,不仅包括物质上的激励,还包括了精神层面的激励。但主要是以物质激励为主要的激励手段,而精神激励为次要的激励手段,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的热情。对于矿井掘进过程中较为复杂且困难的施工内容,还要求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查。在施工项目全部合格的情况下,可以给全体施工人员一定的物质奖励,反之,如果出现了比较大的失误,也应该对相关负责人员进行惩罚。
4.4 加强对矿井掘进机械设备的检查和更新
在开展矿井掘进施工作业中,需要使用到大量的机械设备,因此相关管理部门人员需要加强对矿井掘进机械设备的检查和更新,保证其质量安全。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市场变化的关注,及时更新机械设备的以及相关运用技术。在选购机械设备的过程中,采购人员也应该进行多方面的综合对比之后,选择信誉度比较高的卖家进行合作。
4.5 做好解决突发情况的工作准备
在开展矿井掘进工作的过程中,不但会受到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同样也会受到一些突发情况的干扰,导致矿井的掘进工作出现安全问题。通常存在的一些突发情况是天气的变化,例如出现大暴雨、高温等一些比较恶劣的天气,会给矿井的掘进工作带来比较大的影响和阻碍。由于无法控制天气的变化,所以相关部门和单位应该及时做好解决突发情况的准备,有效规避部分风险。
5 结语
在进行矿井掘进施工的过程中,采用工序管理的方式能够有效避免传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施工的安全性、有序性、标准化和固态化。工序管理较传统的管理模式对比,其存在较多的优势,同时也能够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矿井掘进的施工安全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