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礼兴教授分期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经验探析*
2020-12-10林小杨沈秋娴庄礼兴
林小杨 ,沈秋娴 ,于 珺 ,庄礼兴 ,3
(1.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州 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州 510405;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广州 510405)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VZV)而引起的急性皮肤病,起病部位通常表现为簇集水泡、剧烈疼痛[1]。据统计,带状疱疹的发病率为35/(千人·年)并逐年增长2.5%~5%,复发率为1%~6%[2]。患病的危险因素包括VZV的接触史、感染史、水痘痘苗免疫史、高龄、女性、免疫力低下以及其他基础病等[3]。神经痛是其并发症及后遗症之一,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皮肤感受器的Aδ、C纤维主要负责痛觉和温度觉的传递,Aδ纤维主要负责传递冷痛感觉,C纤维主要负责热痛觉的传递,故带状疱疹急性期出现的剧烈灼热疼痛感大部分由C类纤维传递,在后遗症期出现的麻木疼痛感则大部分由Aδ纤维传递[4]。故在疾病急性期,以C类纤维功能受损为主,在后遗症期则主要表现为Aδ纤维的功能异常[5]。在发病过程中,受侵袭的神经节后角感觉纤维受损可表现为“过度敏感”的活跃表现,即未达到阈值的刺激比如皮肤摩擦等就可导致疼痛的发生[6]。单一的药物治疗只能缓解患者部分疼痛[7]。研究表明[8],当使用西药治疗带状疱疹,使疼痛降低到初始程度的一半时,30%~50%的患者可能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目前西医常用的疗法主要有抗病毒、止痛和使用类固醇激素等,配合营养神经、调节免疫等治疗[9-11]。通过对症治疗后,患者临床的不适症状虽可较快缓解,但远期疗效不佳[12]。研究表明[13],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效果优于西药治疗。
庄礼兴教授是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教授、主任医师,师从名医司徒铃教授和靳瑞教授,现任“靳三针疗法”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运用针灸、中药治疗疑难杂症、急危重症等。庄礼兴教授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和临床沉淀,在治疗带状疱疹上总结出自己独特的选穴特点和用药规律。现将庄礼兴教授治疗带状疱疹的经验总结如下,以飱同道。
1 带状疱疹的病因病机
带状疱疹在中医中亦称为“蛇串疮”“缠腰火丹”,其发作时或遗留的神经痛使患者苦不堪言。其好发于头面额部、颈项部、胸腰胁肋部,常由肝胆湿热郁毒引起,常沿少阳经循行部位分布,多为实证。患者长期肝郁不畅,气机不调,气郁则湿滞,湿与热相搏,发于体表皮肤则为剧烈疼痛的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引起的疼痛类型多种多样,灼烧感、刺痛感、麻木感是最常见的异常疼痛感觉,且有研究表明[14],超过半数的带状疱疹患者均承受中重度以上的疼痛。这些痛觉超敏的现象会使患者产生异于常人的感觉,进而导致患者出现或轻或重的焦虑或抑郁症状。带状疱疹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发病率高,忧虑的情绪会使身体机能愈发衰弱,为带状疱疹的康复增加难度。因此,要治疗带状疱疹,必须清其热、解其毒、止其痛、开其郁,四管齐下,方可得到较为满意的疗效。
2 带状疱疹的治疗思路
2.1 分期治疗 带状疱疹的治疗分前、中、后3期。庄礼兴教授治疗带状疱疹最显著的特点为分期辨证治疗,即根据带状疱疹的不同时期选择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庄礼兴教授常以针药结合的方式治疗带状疱疹,并发症少,长期疗效较理想。
2.1.1 风邪初犯肌表,带状疱疹前期治疗以疏风止痛为主 带状疱疹前期亦称“疹前期”,此时疱疹未发,以局部皮肤灼热、麻木、感觉异常为主。明代《疮疡验全书·火腰带毒》曰:“火腰带毒…留在皮肤,此是风毒也。”表明风邪与带状疱疹的密切联系,风毒可触发带状疱疹的发生。风邪为阳邪,清扬升发,易袭人体阳位,可走窜皮肤肌表,引起带状疱疹的好发部位如头颈项部、胸腰胁肋部等处皮肤的灼热、感觉异常。《素问·缪刺论》曰:“邪客于足太阳之络……刺之从项始,数脊椎侠脊,疾按之应手如痛……”《灵枢·经脉》云:“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夹脊抵腰中。”夹脊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之皮络,足太阳膀胱经之皮部又与全身的浮络、孙络相连接[15],故针刺疼痛部位相应的夹脊穴具有解表疏风、舒筋活络止痛的功效。在此期,使用电针刺激病灶相应的夹脊穴,疗效甚佳。如头面额部由颈神经支配,针刺对应的颈夹脊穴可治疗该处的带状疱疹;胸腰胁肋部则电针对应的胸腰段夹脊穴等。疾病初起,风邪初犯肌表,宜浅刺皮下。《灵枢·官针》曰:“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庄礼兴教授经常配合局部围刺的方法,在病灶周围浅刺多针,再以频率4~6 Hz的疏密波持续刺激30 min,每周3次,两周为1个疗程。
川芎茶调散为治风剂,有疏风止痛之功。庄礼兴教授常取此方中的川芎、白芷、荆芥穗,辛温升发,3药均有疏风止痛之效,配合菊花更添清热散风之力。若单用清热解毒燥湿的药物,虽可直折其热,但因其性苦寒,易损伤中焦脾胃,对于带状疱疹的患者来说,其脾胃本就为湿热所困[16],枢机升降常不利,故苦寒之品理应慎用。而上述辛温透散之品予邪气以出路,既不伤及脾胃,又能清除热毒。
2.1.2 阳邪入里化火,带状疱疹中期治疗以清热活血为主,辅以虫类药通络止痛 带状疱疹中期亦称“出疹期”,此期疱疹以沿神经分布的红、肿、热、痛症状为主。《外科大成·诸痒》云:“诸疮痛痒,皆属于火。”中期外邪入里化火,带状疱疹红、肿、热、痛之性质,亦表明其与火邪息息相关。庄礼兴教授常用于该期治疗的药物包括:地龙、鸡血藤、当归、川楝子、炒白僵蚕、生地。其中鸡血藤、当归补血活血,鸡血藤更有舒筋通络之功,研究表明,鸡血藤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川楝子、生地均有清热之功,川楝子偏重于泄肝火、行滞气,生地偏重于泻营分之热,有清热凉血、滋阴生津的作用。地龙、炒白僵蚕为虫类药,为血肉有情之品,有祛风通络的作用。《医宗必读》曰:“血实则瘀,轻者消之,重者行之。”即在带状疱疹初起可以用疏风轻剂使邪消散,到了邪气入里的出疹期,则应注重清热活血通络,在活血药中加入行走通窜之虫类药,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疼痛,还可以减少后期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另外,该期火邪过盛,治疗时亦可配合耳尖放血等方法清泻体内之邪火。
2.1.3 余邪郁于经络,带状疱疹后期治疗以透邪解郁为主 带状疱疹后期疹退热消,但若余邪留恋,郁于经络,不能发越于表,雍遏气机,经气不通,不通则痛,在外表现为沿神经分布的灼热、疼痛感,称为“后遗神经痛”。通过病历的收集,经过庄教授的验证,总结出庄教授常用于后遗症期的药物有:柴胡、白芍、甘草、葛根、延胡索、枳壳。此方为四逆散加葛根、延胡索。“四逆散”源于《伤寒论》,以治疗阳郁厥逆证为主,可透邪解郁,调理肝脾。病情迁延日久,正气亏虚,虽仍有阳邪郁于内,但此时不宜再用过于清热的药物,恐更耗正气。火热内郁,多兼肝气郁结,治疗关键不在清热,而在透邪、疏肝,此谓“火郁发之”。“火郁发之”出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庄礼兴教授运用“火郁发之”的思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不仅体现在中药应用方面,还体现在火针运用方面。将受术部位充分消毒,用酒精灯外焰将火针烧红,沿着带状疱疹疼痛的部位、瘢痕愈合处周围、色素沉着处进行迅速多点浅刺,深度为3 mm左右,最后在针刺部位涂上适量万花油,每周2次,两周为1个疗程。庄礼兴教授认为,火针在急性发作时就可以开始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病程。
2.2 辅以“调神针法”,减少并发症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导致了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持续的疼痛影响患者的身体机能,也影响着患者的心理状态,表现为难以集中注意力,担心其复发而引起的焦虑症状等,继而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正常人际交往产生影响,甚至导致抑郁症,产生自杀的想法。庄礼兴教授常在后期结合“调神针法”调节患者的神志,平复患者的情绪。具体穴位为:四神针、神庭、印堂、三阴交、申脉、照海[17]。一方面,肝郁为带状疱疹的病机;另一方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又可导致肝郁的加重。所以,庄礼兴教授常配伍理气开郁之“四关穴”(合谷、太冲),共同发挥疏肝解郁之功。
2.3 灵活运用药对,万变不离“柴胡剂” 庄礼兴教授擅用柴胡剂治疗带状疱疹。柴胡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研究表明[18],柴胡中所含的柴胡皂苷有抗炎、镇痛、调节免疫、保肝护肾等作用。除此之外,延胡索、葛根均为带状疱疹治疗方案中常用的药物。延胡索又称玄胡、元胡,《本草纲目》中归纳元胡有“活血,理气,止痛,通小便”4大功效,并推崇元胡“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葛根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之功,可清热托毒,对于热毒疱疹有良好的疗效。
3 典型病案
患者男性,56岁,2019年1月21日初诊。主诉:右胁肋部疼痛1个月,加重3 d。现病史: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鼻塞流黄涕,自行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后症状好转,随之出现右胁肋部掣痛感,伴红色水疱样疹,簇集成群,累累如串珠,疱液清,伴周围肌肤糜烂、渗出,于当地医院就诊,服用普瑞巴林后疱疹逐渐消退,疼痛较前缓解。3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胁肋部掣痛感加重,每日发作5~7次,每次持续30 s右,疼痛难忍。刻下症:右胁肋部掣痛感,呈单侧带状分布,局部散在色素沉着,无红肿,无疱疹,无溃烂。舌红,苔黄腻,脉弦滑。中医诊断:蛇串疮(肝郁脾虚证)。西医诊断:带状疱后遗神经痛。治法:疏肝理脾,透邪解郁。处方:1)电针:风池(双)、四神针、印堂、神庭,波形为疏密波,时间为30 min。2)留针:合谷(双)、太冲(双)、三阴交(双)、申脉(双)、照海(双),时间为30 min。3)火针:将胸夹脊穴、局部阿是穴消毒后迅速浅刺,后涂抹适量万花油。4)中药:北柴胡10 g,白芍15 g,炒枳壳 15 g,炙甘草 5 g,延胡索 15 g,葛根 30 g,毛冬青15 g,共7剂,每日1剂,水煎至150 mL,早晚温服。令隔日治疗1次,治疗6次后,疼痛完全缓解。随访半年,带状疱疹及神经痛皆未再复发。
4 小结
庄礼兴教授提倡针药结合、分期辨证治疗带状疱疹,并在疾病后期运用“调神针法”,调畅患者气机,减少抑郁症的发生。调神针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症期的应用是庄礼兴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所得,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进行大规模、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