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民族地区旅游扶贫问题研究*
——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为例
2020-12-10何奕国曹梦兰罗进祥廖文端严高洪黄丽琴
何奕国 曹梦兰 罗进祥 廖文端 严高洪 黄丽琴
西北民族大学,甘肃 兰州 730124
一、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的现状分析
(一)产业单一,经济发展落后
临潭县地理位置较为偏僻,聚集多种民族,长期以来交通不发达,居民思想保守,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社会的生产方式仍然处于落后阶段。落后的生产方式加上当地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社会组织结构的封闭造成其生产结构的单一。一直以畜牧和农耕为主,收入来源比较局限。由于受到地形、气候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农耕产出十分有限,此处又是自然灾害高发区,一旦遭遇灾害,其基本生活很难有所保障。
(二)青壮年大量外出打工,劳动力资源匮乏
近几年来,临潭县人口一直往城市地区转移,尤其大量的年轻劳动力的向外流失,导致各个产业的劳动力匮乏,剩下的都是一些老龄人口和一些文化素质不高、教育程度低的妇女儿童,缺乏劳动力的人口,没有劳动力就没有了发展的动力,就无法实现脱贫目标,这是旅游精准扶贫项目所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
(三)思想文化落后,教育程度有限
当地教育水平比较低,居民受教育程度不高,有很多老人和妇女甚至没有上过学或很早就辍学在家,思想上比较封闭,价值观也处在较为落后的层次,这个也是导致该地区存在大量贫困人口的原因之一,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对于比较先进的技术和思想难以接受并加以应用,这也导致了他们一直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耗时长、工作效率低,这样一来严重阻碍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人口自身素质提升。
(四)经济可持续发展受制约,特色资源商品化程度低
甘南地区自古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和独有的地理自然条件,同时孕育了独有的动植物,除此之外还蕴藏丰富的矿产,还有一些传统工艺,不难看出当地的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存在一个问题,各地对所拥有的资源没有一个深层次的认识,无法发掘出其潜力,对产业的支持力度不够,对已有的景区资源宣传也不够重视,外界对其认识度不高,导致了大量资源出现闲置、浪费的现象,甚至造成资源大量流失。龙头企业太少,没有形成规模经济。此外,许多地方还未认识到保护生态系统和民族特色文化是在旅游扶贫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起步点。
(五)临潭县精准扶贫下旅游产业的当下政策
近年来,临潭县委、县政府抓住国家的计划方针,充分利用国家推出的一系列扶贫政策,提出了“依托资源、开拓市场、突出特色、扩大宣传、打牢基础、培植龙头”的旅游发展思路和“一年迈大步,三年大发展,五年建成支柱产业”的奋斗目标,积极贯彻《关于实现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改变传统观念,调整发展思路,勇于创新,将“旅游带县”战略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全力打造“山水冶力关,兰州后花园”旅游品牌。
二、旅游扶贫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一)当地贫困人群的旅游扶贫参与度低,存在受益边缘化的问题
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区,导致贫困的外界因素众多,加上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不完善,导致乡村贫困人群去参与到旅游业项目的能力和参与意识弱,旅游参与度低,无法让他们从旅游产业中获得利益,有些群体参与到了其中,但是从事的工作属于一些收益比较少的简单劳动,无法从根本上实现靠旅游脱贫。
(二)产业培育慢
临潭县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起步晚、水平低,更没有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带领致富,在短时间内很难达到经济的迅速增长。此外,临潭县是个传统产业的半农半牧区,畜牧业总体还处在游牧半游牧的自然放牧状态,人的思想上存有一种惰性,总想着靠政府补助度日。
(三)旅游扶贫开发盲目,不注重旅游可持续发展
虽然具备了先天的旅游资源,但是只看重一时的短期利益,大家都有着能挣一点是一点的心态,做一锤子买卖,交通条件、住宿吃饭设施、商品购物、接待服务都太差,甚至对一些自然资源过度开发,让游客产生最后一次到这里的想法,让旅游扶贫的积极性和热情度严重下降,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四)可开发空间受限制
虽然临潭县的特色资源有许多,但是很多乡镇处于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这样以来,开发起来就受到了严格的制约,这样以来就出现了有资源却不能将其化为财富的尴尬现象,再一个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矛盾越来越严重。
(五)专门人才匮乏,组织管理粗放落后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地方旅游业做不起来,不能做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人才,在当地很难找到一个会旅游策划和营销的人,同时懂管理和经营的人才就更很少了,专门学习旅游专业的大学生也很少,就连我们找的向导都缺乏专业素养,包括当地的村民,缺乏对相关旅游管理知识的学习和一定的服务知识。
(六)旅游发展融资难度大,投入渠道过窄
由于贫困地区融资困难,资金流转速度慢,导致了当地的旅游企业无法扩大规模,难以实现对旅游项目开发,同时,民间的社会资本对旅游扶贫的投资规模较小,社会参与度不高。
三、旅游扶贫策略
(一)保护与开发相结合
由于甘南州地理位置原因,交通不便利,教育水平低下,造成了居民思维的封闭,但也正因如此,却有效地保护了地方文化的传统性和完整性,但是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和开发尚处于初级准备阶段。而盲目的开发不能对资源有效利用和充分发挥其价值,甚至会让资源流失。所以做好保护和发展相结合十分重要,对于很多文化资源要遵循“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原则,重点以保护和传承当地文化为主,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在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交流的同时创造出良好的经济价值,推动当地区域经济发展。
(二)突出地域特色
甘南州独有的自然环境条件孕育出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城文化,当地一些居民身处自然之中,居住地依山傍水,以游牧为生,对自然产生了依赖和敬畏之心,久而久之产生了古树文化、神石文化、神山文化和圣湖文化等独有的文化,而突出地域民族特色,就要做到你有我有,你没有我还有。必须搞出新意,提高旅游地吸引力,抓住当地独有的文化资源,最大程度的结合当地特色,合理规划,把当地旅游文化的地域性更好的突显出来。
(三)提高公众参与度
甘南人民作为当地的长期居住者,不仅是甘南藏区民族文化的创造者,同时也担任着民族文化传承者的角色,他们能否积极地参与到旅游开发过程中对于营造全州范围内的旅游氛围和群众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他们对当地文化很了解,以他们作为中介,有助于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最大程度保留原有的信息,让游客最大程度的感受当地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如居民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民族节日、民风民情和宗教活动等具有民族性的文化旅游资源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这些东西能够很好的突出当地文化的核心特色。
(四)重视人才培养,切实加强机制建设
甘南州发展文化旅游还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人才的短缺,尤其是旅游策划、旅游管理人才。当务之急应该培养大量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对现有的旅游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引进大批年轻有学识的大学生从事旅游建设管理工作和学习。对于当地的导游要进行专业化的选拔,通过健全的考试制度,专业的培训方法,从导游服务工作者的政治思想、道德修养、服务态度、导游技能和实战能力等多方面进行提升,多任用一些复合型人才,不断完善优化导游队伍,最终打造一支高素质,高能力,具有当地特色的导游团队。
(五)找准定位,塑造形象
如今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旅游业,如何在众多旅游地区中站有一席之位,不仅仅要有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人文资源,更重要的是能够吸引来更多的游客。那么就需要结合甘南州自身的地理位置、文化习俗、自然资源等因素,找出最具代表性、富有当地民族特色、突出地域特点的文化理念,将其用一句精炼而深入人心宣传语呈现出来。如好客山东、河南老家等,不仅让人看一遍就能记住,而且充分展示了当地的特点。对于村民来说,要继续保持淳朴、热情好客的传统;对于企业来说不断扩大旅游服务规模,打造更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对于政府来说,要贯彻落实好国家政策,积极鼓励发展旅游业,做好旅游扶贫的引导工作,提高服务意识,最终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下,打造一个良好的地方口碑。
四、旅游产品开发及宣传
(一)旅游产品开发
文化旅游与纯观光旅游不同,它更加注重旅游的过程和旅客在旅游过程中体验感。甘南文化旅游开发应建立更多提高游客参与度的项目,以满足游客对深层文化知识的渴求。必须做到抓住当地的文化特点,开发出不同的产品,给旅游者提供多种可选择的余地。把各个景点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串起来,形成一个文化旅游网,改变过去零散的旅游局面;重视当地的民风民俗,按期举行一些民族文化艺术节,将其民俗文化展示给外来的游客,让游客在欣赏歌舞同时也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其文化,同时打造一些主题村,地方特色博物馆,建立起一种适合当地的文化商业模式,把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转变为更为专业的旅游产品。
(二)旅游产品宣传
全面的宣传推广对于甘南地区文化旅游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取多种旅游宣传手段,扩大宣传水平,传播甘南的各种文化。首先是聘用高水平的拍摄人员和技术制作人才制作旅游宣传片,在中央电视台和收视率较高的各大卫视等上播放,扩大影响力;组织省内外旅行社、主要媒体、投资者开展现场采风收集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活动;然后在高速公路路边设置大型广告牌;在各大知名报刊杂志上刊登有关当地旅游文化的文章,举办传统旅游文化节,提高旅游品牌的知名度。此外,利用互联网建立甘南文化旅游网站,通过微电影、音乐、图像等多种媒体形式加以宣传,并且注意突出甘南地区的民族文化氛围,有效具体地将文化旅游信息传递给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