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歌剧实践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2020-12-10张雪婷

山西青年 2020年1期
关键词:歌剧声乐民族

张雪婷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当前的民族声乐教学课堂,应该充分结合民族声乐教学的实际状况,以学生的年龄发展为基准,建立相应的课堂教学模式。毕竟民族歌剧特色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象征着一个时代的进步标志。在声乐课堂中引入中国民族歌剧,是教学时代的需要,同时也是每个教师应该注重的教学内容。本文就从当前民族声乐课堂的教学现状出发,对歌剧在声乐课堂中的教学特点和价值应用做几点分析:

一、分析民族声乐的教学现状,制定课堂模式

每个班级都有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其实这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由于从小接触的生活环境不同,生活方式也有所差异。也许有的孩子之间有语言交流的障碍,大家刚开始觉得很难相融,但音乐却不一样。音乐不分国界,不分界限,任何一个民族都可以把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加入到音乐中,用自己的旋律诠释独特的真实情感,并传达给他人,感染周围的人物环境。音乐文化是人与人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声乐课堂中教师要掌握的重要教学内容。无论什么类型的音乐,都可以跨越种族之间的差异,激发学生内心的艺术感知力,带动他们对声乐艺术的热情。

通过声乐的学习,能让学生对民族歌剧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可以不断的完善和改变自己,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将自己的音乐天赋充分发挥出来。在学校里,学生所接触到的东西越多,就越能相互了解彼此之间的生活文化。学习和感受有价值的东西,对促进声乐课堂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发挥民族歌剧的价值,提高声乐教学实效

众所周知,民族歌剧本身就是个大民族的声乐代表,代表着各个民族对文化和传承,代表着他们对生活的期待和向往,也代表着他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喜爱。民族歌剧在民族高校教育中占有很大的地位,它是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代表着各个民族。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声乐感知能力,就要从全新的角度出发,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声乐素养,让他们有家的感觉,有自豪的心理状态。

随着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当前的声乐教学质量也不断的完善与提高,学生们对声乐的理解和兴趣爱好也随之不断加深。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对学生进行实质性的培养和教学,让他们对未来和对自己的发展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我国本身就是一个56个名族的国家,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承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只有充分融合了民族特色的声乐课堂,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各个民族团结一致的重要性,提升学生对民族风情的感受和理解。各个民族的语言也许存在差异,但是音乐却不分界限。教师要把各个地区特色的音乐文化引入到声乐课堂中,带领学生感受民族风情,体会不一样的声乐课堂。

三、丰富民族歌剧内容,落实声乐教学的实践活动

各个民族歌剧元素的碰撞和摩擦,能让声乐课堂绽放出美丽的色彩,为学生构造出绝美的声乐课堂,感受到各民族的文化底蕴。在这种情景教学融合的模式下,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以音乐交友,师生共同营造“伯牙之仲,才艺服舒”的音乐氛围。每个人从小接触到的音乐文化不同,对歌剧和声乐也有着不同深度的理解。某种意义上来说,“所想即所得”,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多和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让民族声乐充斥我们的日常生活,让歌剧结合声乐课堂绽放光芒。

古往至今,时代在发展和进步,各文化争相绽放,百家争鸣。声乐作为一种传统的音乐形式,其文化底蕴源远流长。教师想要激发学生对声乐的感知能力,就要鼓励他们通过歌声来讲述自己的故事,用各种不同民族特色的歌剧练习来传递自己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当学生遇到实质性的问题,我们不能过于苛责他们,而是要耐心的给其讲解和引导,利用一定的歌剧表演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比如《花木兰》、《天仙配》、《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歌剧表演,都是经典之作,不但能激发学生对声乐的感知和向往,还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快速的融入到声乐的学习过程中,自我感受、自我传承、自我提高。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民族声乐课堂中加入民族歌剧的教学实践体系非常关键,能提高学生对声乐课堂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作为新时期的声乐教师,我们要合理的分析当前民族声乐的教学现状,利用各种时代的音乐题材,制定有价值的声乐课堂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民族歌剧的价值,从内容上丰富声乐教学的活动,从形式上提高声乐教学的实效,从本质上发展学生对声乐的学习感受能力。

猜你喜欢

歌剧声乐民族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