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论】用法治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2020-12-10

人民与权力 2020年12期
关键词:市场主体营商人大常委会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世界银行发布的一项报告表明,良好的营商环境会使投资率增长0.3%,GDP 增长率增加0.36%。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关乎市场主体的兴衰、生产要素的聚散、发展动力的强弱,最终对企业发展、社会就业等产生重要影响。

越是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形势,越要夯实营商环境这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优化营商环境是中央和省委高度关注并倾力推进的一件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一手抓好国家政策规定的落地见效,一手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务实举措,政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营商法治环境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效能进一步强化,财税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全省营商环境呈现出持续优化的良好态势。特别是今年我省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稳定向好,这得益于省委、省政府持续打造更优营商环境,与企业“同风雨”“共追求”的坚定决心。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也是本届省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点工作。营商环境好不好,最终要看市场主体的需求有没有得到充分响应。市场主体期待什么,营商环境就应当着力提供什么。省人大常委会认真组织专题调研,走访各类企业,听取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建设,掌握第一手资料,找准存在问题;召开专题督办会,督办重点代表建议,强化部门责任,推动相关举措的具体落实;开展依法监督,围绕全面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情况开展专题询问,直接呼应相关各方的合理诉求,以实际成效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和企业需求。这些举措让各类企业倍感温暖,帮助企业克服困难,提振了发展信心,受到广泛赞誉。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没有比法治更好的“定心丸”,没有比法治更确定性的发展环境。为了全面系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依法推动我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今年年初将《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列入2020年省人大常委会正式立法项目。7月28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初审《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在起草过程中,坚持开门立法,广泛征求社会各有关方面的意见建议,并召开立法协调会,对相关条款进行反复推敲和完善,以绣花功夫织密立法为民的匀针细线,保障《条例》更精细更完善。11月27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过审议表决通过了这部具有重要意义的《条例》。

《条例》是对市场主体和社会各方面期盼的及时回应,是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和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法律保障,可谓一场“及时雨”。《条例》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又着力破解我省企业投资生产经营等全生命周期的“堵点”“痛点”。比如,在市场环境方面,《条例》指出要着力构建“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强化政府在产业政策引导、投资促进服务、境外投资服务、突发事件的纾困救助等方面职能;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拖欠企业账款等问题进行重点立法等。把优化营商环境纳入法治化轨道,制度化消除堵点、激发活力,《条例》将进一步发挥法治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作用,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形成有力的支撑。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省营商环境建设虽然有持续进步和诸多亮点,但许多企业反映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不容忽视。比如,政策的聚焦、普惠和落实程度还有待提高,企业运营发展的要素保障有待强化,服务企业效能效率仍需持续提高等。工作中尚需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对标兄弟省区市的先进经验,主动找差距,尽快把短板补上。我们要拿出“做更好”的决心,强化服务意识,深化政府自身改革,推动好的政策落实落细,让各类市场主体定下心、稳住神谋创新谋发展,以一流的营商环境助力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猜你喜欢

市场主体营商人大常委会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
人大常委会审议“港区国安法”草案
人民币汇率破7 市场主体应对有序
三地实践:有效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营商环境软转型
风盛正是扬帆时——聚焦漯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