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护理路径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2020-12-10吕晓曈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置换术髋关节手术室

吕晓曈

(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 辽宁 沈阳 110031 )

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骨科常见的手术治疗手段之一,多用于老年患者治疗。虽然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显著,但是对患者伤害仍然比较大,加之髋关节操作难度大等因素的影响,手术风险较高。另外临床有相关报道[1]显示: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导致患者预后康复效果降低,延长住院时间。因此,本研究为了改善患者术后效果,减少并发症,以收治的患者为对象,给予手术室护理路径,详细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50例于2017年1月-2019年2月接受本院髋关节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年龄35-65岁,平均(50.03±3.56)岁,男女患者各占据15例、10例,类型:14例股骨颈骨折、10例骨性关节炎、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观察组25例,年龄36-65岁,平均(50.54±3.59)岁,男女患者各占据16例、9例,类型:13例股骨颈骨折、9例骨性关节炎、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基础资料经过数据差异对比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价值。入选标准:均行髋关节置换术者;家属与患者对本次研究内容全部知情,愿意在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标准:重症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精神障碍等疾病者;伴有高血压等严重并发症者;中途更换手术术式者。

2 护理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术前访视,简单向患者介绍手术情况,术中注意事项,术后并发症预防措施。观察组手术室护理路径,内容:(1)手术前:按照手术具体情况,准备手术器械、关节器材,准备且检查完毕后打包备用;手术期所用的棉垫、器械、纱布、绷带等采用真空器械蒸汽灭菌消毒。同时手术前24小时,除非做好消毒工作否则禁止实施手术;术前半小时启动净化装置,手术室内部的湿度、温度、光线调节[2]。(2)术中:进入手术室后,责任护士对患者基础信息进行核对,确认本人后静脉通路建立,一般情况下选取上肢,调节输液速度、剂量,连接心电图设备,协助麻醉师麻醉处理,药物发挥后,协助患者调整体位至侧卧位,术野充分暴露确保患者处于舒适的体位后,于患者膝下、腋下垫适宜厚度的海绵垫,以防止压力性损伤[3]。同时对患者术中的生命指标加强观察力度,发现异常,上报医师处理。另外手术期间对患者的各项指标加强观察,一旦发现异常立即上报处理,同时对患者的假体型号、使用期限,安装材料进行消毒检查,以防止假体污染;最后责任护士在手术配合前进行专项培训,确保责任护士掌握手术程度、注意事项、突发状况处理等内容,保持清醒的思维、将手术器材传递至主治医师,从而确保手术的顺利实施,缩短手术时间[4]。(3)术后:手术成功后,用氯化钠对患者切口冲洗,留置引流管,切口缝合包扎,清洗切口周围血渍,放置引流袋与尿袋,检查术中压疮和皮肤损伤情况,无异常送回病房;运送期间禁止使用侧卧位,术后72小时内随访患者,对患者的病情和切口愈合情况进行观察;同时按照康复情况,制定康复计划,鼓励患者,使他们积极配合护理,确保机体水电解质、酸碱等指标的平衡[5]。

3 观察指标:经过临床不同护理措施的干预,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与髋关节评分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其中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髋关节评分采用髋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综合评估,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髋关节恢复越好;术后并发症:压疮、尿潴留、下肢静脉血栓;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拟护理满意度评定表,满分100分,满意90-100分,一般75-79分,差74分以下[6-7]。

5 结果

5.1 2组手术情况与髋关节评分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104.54±3.51)分钟,对照组手术时间(125.48±3.56)分钟,t=29.6174,P=0.0000;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269.89±28.56)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327.68±32.46)ml,t=9.4514,P=0.0000;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10.56±2.26)天,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15.68±1.89)天,t=12.2886,P=0.0000;观察组患者髋关节评分(91.58±3.25)分,对照组髋关节评分(74.89±2.35)分,t=29.4259,P=0.0000。

5.2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发生压疮1例、尿潴留1例、下肢静脉血栓1例,发生率6.00%,对照组发生压疮4例、尿潴留3例、下肢静脉血栓3例,发生率20.00%,x2=4.3324,P=0.0374。

5.3 2组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观察组满意29例、一般20例、差1例,对照组满意25例、一般18例、差7例,x2=4.8913,P=0.0269。

讨 论

医疗活动目标中唯有满足现代化、程序化的要求,才可以保障护理质量,手术室护理路径,其基于临床护理路径上,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而形成手术室护理路径,经过围术期不同阶段的护理措施完善、优化,有效减少重复性诊疗事件,提高护理工作效果。因此,本研究以此类疾病患者为对象,给予患者手术室护理路径,针对性基于患者护理措施,故实践结果显示:相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与髋关节评分更优,术后并发症少,护理满意度高。详情分析:髋关节置换术期间因所需手术器材种类多、复杂等特点,虽然伴随着医疗技术的成熟,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但同时其对术中护理措施的配合要求也越来越高,故常规护理模式已经无法再满足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需求;而手术室护理路径作为科学护理模式,责任护士得到手术通知后,先熟悉手术流程、注意细节,之后对手术可能出现并发症进行分析,再组建手术讨论小组,针对性手术顺利实施、并发症解决提出有效的护理配合措施[8]。因此,相对比常规护理服务,手术室护理路径比较重术前指导、术中配合及术后并发症预防,有效减少因术中处理不当引起的并发症,为患者早期康复奠定坚实的条件。除此之外,手术室护理路径围绕整个手术过程开展工作,有效确保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强化对患者生命指标变化的监测,为及时发现并发症提供条件,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手术室护理路径相对比常规护理措施,手术室护理路径连贯性强,有效保障手术效果,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减少并发症,为患者和家属提高服务满意度奠定条件。

猜你喜欢

置换术髋关节手术室
髋关节活动范围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
3D打印人工髋关节获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