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山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实践与思考

2020-12-10浙江省江山市农业农村局324100

新农村(浙江) 2020年8期
关键词:古建筑村落利用

浙江省江山市农业农村局(324100)

陆天军 姜小隆 郑素芬 徐 兵 赵丽雅 邵梦婷

历史文化(传统)村落包括古建筑村落、自然生态村落和民俗风情村落等。2003 年6月,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强调“要正确处理保护历史文化与村庄建设的关系,对有价值的古村落、古民居和山水风光进行保护、整治和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浙江省江山市对当地历史文化(传统)村落的现状和问题开展了调研,并就如何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作了一些思考。

1.保护利用现状

江山市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存体量大、价值高,全市共有古栈道、古牌楼、古宗祠、古建筑群、名人故居等各级重点文保单位111 处(其中国家级3 处、省级14 处),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2 个、省 级10 个。2012 年 以来,江山有61个村被列入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有数量名录库,累计投入资金超5 亿元,在17个乡镇(街道)实施了9 个省级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和34个一般村建设项目。现已完成6 个重点村和21个一般村建设任务,修缮各类古建筑151 幢,外立面改造307 幢,修复古道16.6 公里,设置搬迁安置区90亩、景观节点70余处,较好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和记忆中的故园”的精神。以石门镇清漾村为例,2006 年8 月,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考察清漾村时提出“要把清漾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经过十多年发展,清漾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成功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存在问题

(1)思想认识问题 部分干部思想认识存在偏差。重经济发展、轻历史文化保护,认为村落保护既“烧钱”又增添工作负担。群众的保护意识也不强。部分长期居住在古街古巷、古民居中的村民,迫切希望拆旧建新,改善居住条件,忽视了古建筑蕴含的价值。

(2)资金短缺问题 一是规划编制费用高。项目所在村需编制重点村保护利用规划,费用均在50万元以上且不列入省补资金范围。二是保护利用成本高。古建筑修缮成本较高,部分村落基础设施配套投资大,投入产出不成比例。

(3)体制机制不顺 “中国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国家级、省级文保点”等,分属不同部门,职责不清、多头管理,缺乏统一科学的保护规划。

(4)利用发展不充分 历史文化(传统)村落多在偏远山村,吸引社会资本能力弱,保护后的开发利用多在休闲旅游观光等,未能将文化底色与产业发展融合,留赞不留人。经营方上“小、散、弱”,缺乏特色民居、特色商铺,创意、体验类项目偏少,利用率不高,对农民增收作用弱。

(5)维保力量不强 农村普遍缺乏古建筑修复工匠和民俗文化“土专家”,基层规划设计人才缺乏,难以对所有历史文化(传统)村落给予指导,村落“活化”面临挑战。

3.对策建议

(1)强化认识,提升管理水平 一是增强保护意识。加大学法用法培训力度,将《文物保护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学习培训列入培训内容,增强干部群众保护古村落、古建筑的意识。举办历史文化(传统)村落培训班,增强管理者和从业者对古村落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完善政策体系。涉及历史文化(传统)村落的有关乡镇(街道)、村,在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异地搬迁推进中避免“一刀切”。对古民居和古建筑群,由拆除调整为收购,盘活闲置农房,增加村集体收益。三是理顺体制机制。建立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共同推进相关工作。四是建立项目清单。各乡镇(街道)对具有保留价值的古建筑、民宅要再次摸排统计,建立项目清单,为每幢古建筑制作完整的档案资料,有条件的建立数字模型进行展示。

(2)加大投入,强化要素保障 一是完善资金筹措机制。一方面,做好部门资金整合。目前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资金分散在各部门,要整合资金,集中力量对亟待保护的重点村进行统一打造,形成规模效应。同时,加大市财政投入。另一方面,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资金筹措机制。鼓励乡贤投资、农户众筹修缮古建筑。多渠道合理开发利用村落资源,通过产业链带动产生的经济效益再投入到村落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修缮中,形成保护开发利用的循环。二是降低规划成本。要将单个村的规划编制费用降下来。三是强化人才保障。梳理整合人才培育、乡村振兴、文化保护等方面政策,通过政府补贴等,加强对有文物建筑修复资质、又接地气的“土团队”业务培训,提高传统建筑修缮水平。培养传统手工艺学徒,保护“非遗”文化。要增加“非遗”等传统技艺培训课程,推广廿八都小学“非遗”进课堂等方式,让传统技艺“活起来”。

(3)拓宽渠道,丰富乡村业态 一是深耕底蕴发展文化旅游。充分挖掘村内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品牌。如仙居寺周边留存了许多毛氏文化的遗迹,曾是培养了83个进士、8 位尚书以及国学大师等名家的清漾书院所在地,也是大革命时期中共石门党支部的所在地,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应尽快启动清漾村与仙居寺连片开发项目,为江山增加一条历史文化与红色旅游风景线。加强民间文艺挖掘,推动一批有活力、有价值、受欢迎的民间文艺在市场中重新焕发生命力。二是出台政策鼓励农户经营。对已经修缮的文物古迹进行科学、合理利用,完善现代商贸服务设施,培育和发展古村休闲旅游、民间工艺作坊、乡土文化体验等历史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广泛应用新媒体、“互联网+”方式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为鼓励农户经营,保证古街内商铺正常营业,应按营业额的一定比例对农户进行补贴。三是善用资源发展养老产业。综合考虑江山农村青壮年人口“外流”现状及自然资源条件、城市定位等因素,适宜发展养老及相关延伸产业,探索“共享农屋”发展模式,利用农户的闲置农房,以短、长期租赁方式,吸引外地老人来养老居住,进而带动其亲朋好友来江居住或旅游度假,实现人口替换,充实乡村人口,增加农民收入。要研究乡贤回归建房政策。四是众创众筹集聚新兴产业。要积极挖掘乡村价值,通过举办节庆活动等,吸引知名人士、专家学者来江居住或建立工作室、工作站,借助名人效应带动相关配套产业集聚发展。乡镇(街道)可利用闲置农房等资源,在一定年限内无偿或低价向其提供居住或工作场所。如清漾村凭借其“江南毛氏发祥地”影响力和优美宜居环境,吸引了知名画家毛海赓先生(祖籍清漾毛氏)来此定居并将新建工作室。同时,可利用闲置文化站成立美术馆,完善村级物流等配套设施及服务,吸引更多艺术家(尤其是退休艺术家)来此采风、定居,带动文创艺术、民宿等产业发展。要鼓励村民以土地、资金众筹入股历史文化(传统)村落建设项目,实现村落保护利用与文化、民俗、旅游的互融共赢。

猜你喜欢

古建筑村落利用
林中村落
静谧村落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古建筑取名有什么讲究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中国古建筑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