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体验与情感
——儿童图书多感官设计探索

2020-12-10蒋赏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触觉童书感官

蒋赏

儿童图书的阅读对象是儿童,图书设计也应以儿童为中心。从儿童认知心理的研究与分析出发,将多感官设计融入儿童图书设计。在图文编排的基础上,将儿童图书看成是一个信息的整体。多感官设计带来感知觉认知能力的共融,进而在阅读中提升体验感与交互感,逐步建立由整体设计形成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设计观念,形成儿童图书设计中情感化的构建。

多感官设计 ;体验设计;儿童图书

图书是儿童认识事物、增长见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儿童图书要能够使儿童感到愉悦,书籍的意义被儿童理解,进而产生情感与阅读的体验。童书一方面扮演了增加儿童认知的作用,另一方面阅读也能增进儿童情感的发展。

当代儿童阅读逐渐在社会与家庭中得到重视。儿童图书市场的火热现象中,进口童书占比大、设计观念新。对比儿童图书的设计观念,原创儿童图书在设计观念上亟待更新。原创儿童图书中“儿童本位论”是目前国内儿童图书设计与创作中的重要关注点。其次,分析儿童阅读过程与认知特点为研究儿童图书的感官整合设计,提供了新的创新点。儿童阅读过程中的认知不局限于视觉,常常是多感官并用的阅读方式。围绕多感官进行听、触、看、嗅、味的设计,是未来儿童图书设计的方向。由感官信息的多向触动引发阅读中的交互体验,最终形成认知理解并达到认知与情感的共鸣。

1.多元碰撞与创新

1.1 儿童图书交互与体验反思

交互带来改变,当代儿童的电子媒介习惯自出生便开始普及。但法国插画家埃尔维·杜莱创作的童书《点点点》系列,颠覆了童书创作与设计的观念,让孩子在阅读中参与到图书的互动中,缩小了文字、图片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图书成了孩子阅读中的互动游戏,参与的过程中建立了美妙的体验,无缝在虚拟与真实之间转换。被《号角图书》称为是“一部给了IPAD一击的交互式绘本。”

平面到立体多维的丰富感受,为童书设计中的交互提供了新的思路。大卫.卡特极致创意立体书《一个红点》,在翻页中展现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并在立体书中融入交互的元素。孩子在阅读过程中自然化成探索者,沉浸在图书带来的绚丽神奇的体验中。每一个翻页都是惊喜,给孩子呈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小世界。

探索与突破二维的空间层叠,在儿童图书中呈现多层内容的整合。在《嘎吱吃书小怪兽》中,儿童从一本书到另一本书,空间与空间的对调,通过图书上的一个洞,指引孩子在阅读中的探索。童书的创作与设计在近年来有了大胆的突破与创新,不再局限于图文编排,儿童图书应该是一个整体,带领孩子探索世界的整体。将多感官设计引入儿童图书设计是未来的趋势,也是在儿童图书中融入更多的交互与体验的设计观念建立的可能。

图1 《点点点》《一个红点》《嘎吱吃书小怪兽》交互与体验童书设计的应用案例

儿童的阅读过程同时也是亲子阅读的过程,父母讲读,孩子在阅读过程中是多感官的共通。儿童听到故事、看到图像、摸到书页、嗅到油墨的气味,在头脑中构建对故事的认知形成情感共鸣,交互与体验为儿童图书的设计提出了新的反思。

1.2 儿童图书整体化设计分析

与成人世界中的阅读文字信息不同,儿童对于抽象性的语言文字在理解与认知上存在屏障,更不能从单一的感官信息中得到情感的共鸣。传统儿童图书设计中重视的文字与图像的编排,在当代应该开启新的解读与创新。将儿童图书作为一个整体化的设计在理解,创造一个整体的认知环境。有效地在图书设计中整合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以及味觉信息,将会为儿童图书设计带来新的思考与途径。

儿童的认知主要来自感官判断,从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岁)、具体运算阶段逐步发展到形式运算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感官是儿童认知发展中的重要途径。儿童图书设计应遵循儿童的认识特点,在图文设计元素之外,还应从整合角度进行思考与创新。整体化设计应包括不同感官的设计元素的整合设计与把控,在阅读过程中营造立体、交互的阅读体验。

2.儿童感知觉与认知特点分析

2.1 感知觉是儿童获取经验形成认识的主要途径

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反映,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动觉与平衡觉等。感觉与认知的过程的统合称之为知觉,知觉是人类基本的心理尺度,我们基于知觉信息形成对事物的记忆。决定人类行为的不是物理的世界,而是知觉的世界。[1]知觉同时也是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是对感觉所提供信息进行加工,受经验影响。感知过程是个体产生和成熟的最早的心理过程,儿童正是通过这一过程来认识自身和外部世界的。意大利儿童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主要通过基本感觉从周围的环境中获得经验,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记忆、想象、思维等,并对客观事物得到更进一步的认识。儿童的世界未形成对事物认识的基本经验,事物的理解与认识更多的是通过感官得到的信息去理解。所以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是儿童认识世界形成认知结果的主要渠道。

2.2 儿童阅读过程是多感官信息的整合

人类五感中,没有一种感官是孤立存在的,五种感官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儿童读书的过程也是综合性体验过程。儿童图书的阅读过程中多由父母陪伴讲读,日本图画书大师松居直曾写道:“图画书是父母读给儿童的读物”。图书讲读的过程,儿童通过视觉看到图画书上的信息,通过手触摸到书的材质、通过耳听到图书的内容,在脑中结合听到的声音、看到的图像、摸到的材质与形态进行无意识的整合。在这个过程中视觉、听觉、触觉是共同发挥作用。儿童的阅读过程是一个多感官共同作用的整体,其接收到的信息也是通过互动的过程呈现的结果。感觉器官从外界获得的信息经过大脑中枢的处理和判断形成一个外界的完整形象,我们基于这样的结果作出相应的使用行为,这一感官获得的信息与记忆相观照并加以判断的过程也就是认知的过程。[2]

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爱尔丝在1969年提出了感觉统合理论。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同的学习过程,指集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简称“感统”。还有研究表明,婴儿在很早开始就具有一种天赋的知觉系统,该系统不但对语音的听觉部分,而且对语言的视觉特征都很敏感,但是该系统会随着对言语的听觉经验和发音经验的增加而完善。[3]儿童的阅读过程是听视觉共同作用相互补充的联动过程。

图2 《一般关于颜色的黑书》《企鹅冰书:哪里才是我的家》童书中触觉设计的探索

儿童认知的多通路、多维度的特点,启发当代儿童图书设计应考虑图书设计可以被看到、摸到、听到、嗅到甚至是体验其味道。通过多感官设计的应用,有助于其认知成长教育。

3.儿童图书设计中的多感官设计应用

儿童图书设计的体验化与互动化,充分调动了用户的感官、心理、情感共同参与。由体验形成一种阅读的经历,儿童进入一种情景中,感受故事与图书带来的体验的空间,通过对多感官的刺激,使其形成对图书的感觉,进而更好的理解图书的内容。

3.1 页的惊喜:童书中的视觉设计

经验主义的主流观点认为:当一个人出生的时候,他经验到的仅仅是无意识的感觉,只有通过一种持续的学习过程,他才能经验到连贯的、有意义的视觉现实。在这个过程中,视觉与各种感知觉之间,以及视觉同触觉和行为动作之间开始产生了联结。[4]儿童不断成长的过程视觉中同其他感觉之间的联结逐渐建立,儿童图书从视觉的角度主要集中在插图的设计,通过插图的设计创造出翻页的惊喜。在图书翻页的过程中,通过插图元素形成一个连贯的视觉引导线程,孩子在翻阅的过程中不断探寻并获得视觉的发现与满足。从视觉角度,儿童图书设计在插图上应注重与文字设计配合,关注视觉形象的生动与新颖,将绘画计法的带入与儿童审美趣味迎合,并在视觉的基础上拓展插图中对新材料的应用与创新。拼贴是从视觉角度实现多种材质表现的一个常用技法,能在视觉的基础上拓展触觉的感知与应用。视觉是所有感觉器官的主导,在认知过程中与其他感觉的互动才能形成完整的感知经验。

3.2 感受的增强:童书中的触觉设计

日本书籍设计师杉浦康平认为完美的书籍形态应具备“五感”,(即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及味觉),其中书籍的触感主要依靠材料来体现。材质是构建儿童图画书触觉感官体验的物质基础,它主要应用于两方面,一是书籍印刷用材料,二是依据书籍内容需要而添加的触摸型材料。随着印后工艺的不断发展,如压印、压纹、烫金银、模切、UV上光、印后加香、水晶滴塑、电化铝等,能给儿童图书的设计带来更多新的可能。《一本关于颜色的黑书》通过UV的方式实现了图形的触摸体验,在图形认知的基础上去讨论色彩,可以说是非常棒的创意。孩子触摸到盲文,看到黑色的书页,感受并想象盲童的世界,是一本在触觉设计上做出探索的作品。

相关研究表明儿童在认知活动中,使用触觉去认知所占有的比重远远超过成年人。儿童的触觉敏感度对其观察能力、注意力、思维和想象能力都能够促进。同时,视觉与触觉在阅读过程中会产生共鸣,看到坚硬的岩石会有粗糙的感受,通过对一种感官进行刺激,从而引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称为“联觉”。触觉的设计也包括视觉信息与触觉经验的关联。儿童图书设计中EVA环保材料、布料、胶片等材料引入童书的设计与制作。由材料设计的探索延伸出基于触觉的交互设计,例如:湖南少年儿童出版色引进的《企鹅冰书:哪里才是我的家》,图书冰冻后随着温度的回升插图中冰川的颜色逐渐消失,儿童可以通过触摸、呵气等交互动作体验到冰山的变化,从而建立图书内容于孩子情感的共融。未来儿童图书的发展一定是融合创意发展不再局限于在书籍形态、质感、交互、体验等方面有更新的探索。

3.3 创设理解环境:童书中的听觉设计

儿童阅读过程中接收到的听觉信息,是结合视觉信息进行形象思维和表象思维的互相渗透、有机结合的过程。声音常常由陪伴阅读的人朗诵,孩子通过听觉建立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儿童听到并试图理解成人的故事表达,根据图书上的视觉形象来进行事物与故事的理解。听故事的过程中逐渐建立一个有序的、有主次的、相互联系的一系列清晰具体的形象。

目前,有声书、声音交互图书、玩具书等儿童图书设计中,对于孩子听觉的设计做了初步的探索,但存在声音小、突兀等不协调因素,还需要设计师通过巧妙的设计将声音元素做有效的融合。儿童听觉的敏感度是不能被成人低估的,来自不同质感的纸张翻页所形成的声音,也应该是整个图书设计中要考虑的部分,甚至可以通过交互设计将翻页的声音进行内容的互动。另在电子图书中声音是陪伴孩子阅读的主要元素,通过对听觉元素的设计,创设儿童理解的环境。在低幼图书中,由接力出版社引进的《尤斯伯恩玩具书:奇妙的发声书:丛林里面谁在叫》配合场景与音乐,让孩子用声音认识世界。

3.4 情感的力量:童书中的嗅觉设计

嗅觉体验在儿童图书的设计中逐渐被重视。未来出版社引进法国童书《闻闻大自然的味道》,孩子打开书页闻到气味后感受书的神奇,并形成对于事物、图像、气味之间的联系。心理学家研究显示,人对于气味的记忆超过了视觉。嗅觉除了具有记忆特征之外,还有情感特征,我们会从气味中联想到曾经历的场景产生情感反应。儿童的嗅觉相当灵敏,可以区分不同的气味,新生儿已经具有可以区别母亲身上的气味的能力。儿童图书设计中使用香味油墨增加了趣味性,传递出与现实世界的关联的情感的力量。在设计中嗅觉的设计应保持单一性,在书籍对页中应用单一的气味与视觉、触觉相关联形成儿童认知的多元表现。

3.5 融合的体验:童书中的味觉设计

图3 多感官设计与体验、情感的关系

五感设计中最容易被忽略的是味觉,也是较少被设计的领域。图书的味觉感受是与心理感受密切相关的,也和审美感受联系在一起。味觉感知通常是通过人们舌头上的味蕾接触材料,反射给大脑的“酸甜苦辣咸”,书籍设计中的味觉可以理解为形、色等给读者产生联想的“味道”,依靠曾经尝过或摸过的认知经验,通过视觉识别判断五项的名称与味道。[5]

儿童会根据经验来判定视觉中的味觉体验。色彩在味觉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设计师可以通过色彩传达味觉感受。在书籍设计中的味觉可以理解为形、色等给读者产生联想的“味道”。依靠儿童感知经验,通过视觉识别判断物象的名称与味道。

4.多感官设计情感化的共融

儿童图书要能够使儿童感到愉悦,书籍的意义才由情感而产生价值。唐·纳德的《设计心理学丛书——情感化设计》中对产品进行了三个层次分析,分别是本能层面、行为层面、反思层面。对应儿童图书设计本能层面涉及书籍的外在形式,包括书籍的插图、封面的颜色、文字等设计表层,儿童从感官的角度接触到本能层面的设计。行为层面所涉及的是图书阅读中的互动与参与体验,在这个层面上儿童会体验到图书的乐趣与内容信息的识别效率。当孩子看不懂理解不了、也参与不进去的时候,行为层面的探索就会停止,所以行为层面的设计是能促进孩子与书籍的互动进而到达反思层面的收获。反思层面在儿童书籍设计中表现在通过了本能层面到达行文层面后的情感的愉悦,通过图书阅读深化到自我形象、记忆以及思维情感的影响。

儿童图书设计中由本能层到行为层再到反思层,形成了总体的交互体验,最终达到情感体验的优化与深入。黑川雅之认为21世纪“由视觉时代转移到触觉时代”,是“体现身体感官特点的设计时代。”交互类型的童书在增强认知上具有较强的感官性。因为增强交互性,呼应了儿童在阅读中的认知特点。图书形态在本能层面的设计要素密切影响孩子们视觉、触觉等感官感受,良好的书籍形态可以为儿童带来新鲜的视觉刺激和多元、独特的阅读体验。童书在异形上进行创新的步子越来越大,材质的突破也在同步进行。

设计从本能层面出发,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的角度,让儿童在阅读中主动参与体验与感受。体验是一种调动感官、心理、情感的活动,这三个层面的参与属于阶梯形层进式的。感官先感受到产品传达出来的信息,形成最初感觉,之后心理上便会产生一定的认知行为,认知行为达到一定程度后,用户对产品将会有一个基于认知行为的情绪反馈,该情绪反馈积累到一定程度则发展成为用户的主观情绪,进而形成对产品的情感。[6]

儿童图书设计中插图、文字、纸张、立体结构等本能层面的设计带来交互的真实,在儿童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从感官到体验再到情感的联结通道。多感官设计带来体验与情感的提升,充分调动儿童的感官、心理、行动共同参与。因此在儿童图书中增加体验的环节能唤起情感,为用户创造出值得回忆的阅读经历。

由本能层面的设计到行为层面的互动,最后儿童图书从多感官设计形成儿童阅读图书后的反思。孩子在充分的体验与交互中存留图书的意味,进而将图书中的体验与生活中的经验对接,形成情感的满足。

5.结语

多感官设计在儿童图书中的探索走出了一小步,未来从多感官设计到体验设计的观念与应用将在童书设计领域中得到拓展。面向当代成长的儿童,童书设计不应局限在图文设计,更应将设计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中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来指导儿童图书设计的实践。把书作为一个有生命的载体,看得到、听得到、摸得到、闻得到、尝得到。从多感官设计出发,以视觉、听觉为设计主线的基础上,融入触觉、嗅觉与味觉的设计。“以儿童为中心”的设计出发点,设计师应更懂得儿童,站在儿童的视角重新审视儿童图书中的感官设计元素。儿童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神奇的经历,那么这种经历伴随视觉、听觉、触觉以及嗅觉与味觉的各种作用形成愉悦、惊喜、神奇、幸福、快乐的情绪。这样的体验最后凝结成了情感。从经由感官的认知出发,在体验中得到情感的共鸣。

注释:

[1]范圣玺:《行为与认知的设计》,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年,第34页。

[2]同上。

[3]William Damon Richard M.Lerner:《儿童心理学手册》第二卷(上)认知、知觉和语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6页

[4]William Damon Richard M.Lerner :《儿童心理学手册》第二卷(上)认知、知觉和语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21页。

[5]梁伟:《书籍设计:“五感”创意与体验》,《中国出版》2017年第23期。

[6]王亦敏、焦斐:《多感官参与下的体验式产品设计》,《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年第9期,第135-137页。

猜你喜欢

触觉童书感官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亚里士多德的触觉科学辨析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新东方童书
童书2020:新内容,新渠道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训练纸膜
船内船外
触摸远隔重洋的你解密触觉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