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传承和弘扬的若干思考
2020-12-09文强强
文强强
摘 要:高校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散地和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前沿阵地,肩负着新时代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光荣使命。新时代高校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既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力军作用,从师资培养、思政教育、校园活动和基层党建等多个角度出发来实现。
关键词:红色文化;师资;思政教育;校园活动;党建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形成的精神品质,是多样性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中华传统文化价值孕育的结果,又是孕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代精神的文化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高校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散地和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前沿阵地,肩负着新时代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光荣使命。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要抓好高校这一主阵地,特别要抓好大学生这支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生力军,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高校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现状
多年来,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国内诸多高校从不同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有的专门成立了红色网站,广泛传播红色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如清华大学的“学生红色网站”;有的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深化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如上海大学的中国系列课程《开天辟地》;有的将红色文化融入社会实践,如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连续3年的“红色文化之旅”……尽管很多高校都在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默默努力,但红色文化在高校的整体发展仍然有前进空间,红色文化在高校的传承和弘扬仍然存在着问题。
第一,从内涵看,高校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挖掘不足,缺乏时代性、创新性和特色性。当今高校,普遍存在一种“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然而在红色文化领域却恰恰相反,高校教师在红色文化方面往往重教学轻科研,对于红色文化教学大家都很热衷,然而对于红色文化的挖掘则略显滞后。正是由于高校对于红色文化研究的“轻视”,导致对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挖掘不足,很多教学素材和教学案例与上世纪几无差别,缺乏时代性和创新性。与此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们往往忽略当地具有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转而借助于外地耳熟能详的红色文化资源,舍近求远,缺乏特色性。
第二,从方式方法看,高校红色文化传承和弘扬方式过于单一。高校红色文化传承和弘扬方式尽管时有创新,但总的来说还是过于单一,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上,且这种教育很多流于说教、流于形式,缺乏切实推进的有效途径。思政课课堂教学流于说教,社會实践多是“走马观花”,无法在学生心中“生根开花”,在学生的眼里,红色文化是苍白的、缺乏质感的,他们缺少红色文化的启蒙与滋养。与此同时,苍白感和缺质感让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缺乏兴趣,因无兴趣而陌生,又因陌生而无兴趣,如此“恶性循环”又导致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校园活动也经常会出现“门可罗雀”的现象。
第三,从受众看,学生领会不到红色文化“看不见”的意义,教师缺乏对红色文化“看得见”价值的思考。正如网上传播的一个段子——“学生:思政老师教得都是没用的垃圾。教师:不要这么说自己。”虽是笑话,却恰恰反映了思政课的尴尬。红色文化教育最大的作用体现在对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塑造上,但我们知道,“三观”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三观”的形成也是“看不见”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领悟红色文化“看不见”的意义。而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定联系,而对于这种“看得见”的价值,老师们却很少对此进行思考,导致红色文化教育教学与学生生活和未来职业生涯“脱节”,未能充分利用好红色文化“看得见”的价值。
二、高校红色文化传承和弘扬的路径
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单凭某一种方式都难以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自然也不例外——只有多角度结合、立体式发展,才能达到最佳效果。高校红色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必须紧跟时代发展脚步,采取多元化的发展道路,既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力军作用;既要聚焦师资培养,又要依托思政教育,同时也要发挥校园文化和基层党建的推动作用。通过多位一体的立体发展模式,创新“红色文化+”模式,从而达到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目的。
1.立足师资培养,深耕红色文化科研、教学“责任田”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红色文化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和生动教材,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师要将红色文化资源作为科研重点进行深入挖掘,并在此基础上创新红色文化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堂的能力,坚持红色文化科研和教学协同发展。
第一,建立红色文化研究平台,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根据实际,依托当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借助高校协同创新平台和名师工作室等载体,成立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通过课题研究,加强科研型优秀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们在红色文化领域的科研水平和文化素养。例如,上海大学联合上海市黄浦区委、市委党史研究室和市教卫工作党委联合成立的上海红色文化研究院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红色文化学术研究方面示范作用显著。
第二,丰富教学手段,成为红色文化“中国故事”的优秀“讲述者”。红色文化的最新研究成果不应该也不能仅仅存活在学术期刊和专著上,还应该通过教学手段成为学生耳熟能详的“中国故事”,为此,要加强合作、交流促进教师练好“内功”。现代教育从来都不是“闭门造车”那么简单,只有加强学校间、教师间的交流互动,才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在挖掘红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高校之间要加强校际合作,教师之间要提高相互交流,通过学术研讨、教学比赛和集体备课,丰富教师们对于红色文化的认知,提高教师们在红色文化方面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手段。
2.借助思政教育,促进红色基因深植学生内心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主阵地,要坚持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全过程,将红色文化教育贯穿于思政课堂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既要让红色文化走进校园深植学生内心,又要让学生走出校园实地接触红色文化,保证红色文化“入耳入脑入心入行”。
第一,推进紅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开展高效的红色文化和爱国主义课堂教学,保证红色文化“入耳入脑”。红色文化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宝贵资源和生动教材,为思政课教师提供教学素材,要深刻挖掘教材资源,将红色文化深入融进思政课教材中。同时,要立足教学实际,挖掘“可进课堂”红色文化,丰富红色文化教学内容,提高思政课教师对于红色文化入课堂的把握能力,充分利用好当地红色资源,让每一位教师在讲解好书本理论的同时,把深厚的历史、鲜活的事例、历史性的成就与变革等都传授给学生。
第二,开展红色文化社会实践,保证红色文化“入心入行”。高校红色文化课堂教育最终还是要用校外社会实践来深化,用红色文化为社会实践染色。红色文化社会实践要避免走入“红色文化社会实践就是红色文化旅游”这一误区,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要嵌入社区服务,发挥红色文化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通过社区服务,例如红色话剧、红歌比赛、红色朗诵会和红色故事会等,真正让红色文化深入学生骨髓、使红色精神成为深植于学生血液里的DNA,真正做到红色文化“入心入行”,实现红色文化的真正价值。
3.依托校园活动,拓展红色文化传承方式方法
红色文化,“知”在思政课堂,“行”在社会实践,但又绝不能仅仅停留在社会实践,其最终归宿还是应该反过来服务于校园活动。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要依托校园文化,拓展红色文化传承和弘扬的方式方法,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到“迎合学生思维,满足社会需求,顺应时代潮流”。
第一,迎合学生思维——借助新时代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多媒体形式弘扬红色文化。新时期,科技手段日新月异,抖音、火山等短视频在学生群体中风靡。鉴于此,我们可以将红色文化与抖音、火山等短视频结合起来,积极弘扬时代主旋律。例如,注册红色文化专题账号,将学生红色文化的社会实践视频上传;开设“故事”专题频道,由师生联合主讲红色故事。
第二,满足社会需求——以需求为导向,发挥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鼓励学生设计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如手绘明信片、手绘帆布包等,甚至可以在此基础上鼓励和支持学生成立文创工作室;成立红色文化游学团,组织学生到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等红色景点参观学习,在此基础上成立旅行社。一方面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另一方面为学生未来就业提供新的机会和出路,发挥红色文化“看得见”的价值。另外,根据社区需求,与社区开展合作,将红色文化与专业背景紧密结合,学以致用,扩大红色文化弘扬和传承的受益面,如深入社区开展红色文化墙画绘制。
第三,顺应时代潮流——聚焦时代热点,借助纪念活动热度,开展红色文化交流活动。对于红色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我们不能仅仅拘泥在重大纪念事件上,但也绝不能忽视重大纪念事件对红色文化弘扬和传承的影响。例如,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以学生社团为依托,组织高校社团之间进行交流合作,开展“重走建党路”活动,组织上海、南昌、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北京等地高校接力进行红色文化社会实践,在氛围创设、活动开展、兴趣小组的过程中体验红色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
4.扎根基层党建,推进红色文化教育特色化发展
基层党建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活动形式,高校红色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教育、社会实践和校园活动,还应该诉诸于基层党建,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而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也是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推进红色文化教育要扎根校园、立足党建,促进红色文化教育特色化发展。
第一,红色文化教育。以党建为引领,以示范党组织、样板党支部和党建工作室为平台,结合学院专业特点,将红色文化教育与基层党建工作相结合,如化学专业在党建教育时,可以融入化学家侯德榜的红色事迹;艺术专业在党建教育时,可融入豫剧大师常香玉向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捐赠战斗机的事迹……将红色思想与专业发展相结合,铭刻进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内心深处,进一步提升党员的思想认识和党性修养。
第二,红色文化实践。实践要跳出“红色文化实践就是参观学习”的刻板印象,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展开,通过志愿服务将红色文化渗透到党建活动中,增强党员对红色精神的直接感知、实地体验与内心认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扎实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N].中国青年报,2014-12-16(1).
[2]刘润为.红色文化与文化自信[J].红旗文稿,2017(12):4-7.
[3]全慧琼.论红色文化在中学生社会主义下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18(9):22—23.
[4]靳强,靳妍钰.高校红色精神文化内涵式发展路径建构[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5):103—107.
[基金项目]2019年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高校红色文化传承与弘扬的意义和路径研究”。
(作者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上海 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