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说中的艺术恒久

2020-12-09黄小青

山东青年 2020年11期
关键词:叙述情节人物

黄小青

摘 要:小说是用散文写成的某种长度的虚构故事,小说的艺术是恒久的,作家通过写小说来当任历史的察考者,以此审视社会的方方面面。小说的可贵之处不在于题材的优越,而在于在故事背后的那双明锐的洞察世事的双眼。

关键词:小说;艺术;故事;人物;情节;叙述

导论:

小说的艺术魅力是恒久的,它可以通过宏伟壮阔的历史场面表现出来,也可以像温水煮青蛙一样,从日常生活细节中慢慢流露出来。本文将根据小说《鞋子》,从小说的创作原理角度出发,从故事、人物、情节、叙述方面论述小说的艺术特点来评论《鞋子》。

一、故事

1.1故事的特征之一是戏剧性。小说中的戏剧性通常是利用偶然与巧合,保持矛盾的冲突和紧张性。小说《鞋子》自然也制造了偶然,例如小说中的“我”和二哥正说着:要是黄萍萍,还差不多。“正巧就遇上了黄萍萍,她向”我们“询问大哥的情况,出于担心她跑去了我们家。正巧她碰上了同样心系大哥的黄玲,于是她们便打了起来,激化了矛盾,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也将故事的发展引到了一个高潮,而这些的偶然与巧合正是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这又引出了故事在小说地位上的一个优点,便是使读者想要知道下一步将发生什么,引起读者的好奇心,想知道这故事最终将如何收场。

1.2这篇小说是传统小说中的故事的写法,围绕一两个中心人物展开,便是黄玲与黄萍萍。她们有目的、动机和感情趋势。黄玲与黄萍萍都喜欢大哥,她们的目的自然便是讨”我“的大哥和作为家人的”我们“的喜欢。黄玲每年都会送大哥拥军鞋,经常来我们家串门帮忙,在深夜十点多还为我们家挑担子,不嫌苦不嫌累,还像一只翩翩的大蝴蝶,甚至还要继续留下来为我们将七八百斤的山芋全切成片儿。她会为了做出更好看的麦穗纹针脚的鞋专门出村学习,也愿意为了大哥给我们一人做一双鞋子,在此之前我们都认为我们没有福气享受黄玲姑娘的鞋。而黄萍萍更加因为嫉妒一改之前的美好形象与黄玲大打出手,像泼妇一样当街对骂厮打。为了去探望大哥二话不说拿了家里凑的一百多块钱独自上了火车一走了之。而当她们的目的被阻,不管是外部或内部障碍,总之深化了冲突,人物的命运一落千丈。黄玲的内部原因是受自己的家庭环境的影响使她产生了自卑的心理,外部原因便是黄萍萍,这个家世样貌都高她一等的女孩。当初步的障碍被克服,黄玲得知大哥还穿着她送的鞋子,她重拾新生,向着目标又主动发起了奋进。故事发展脉络上升。然而新的复杂的局面又产生,境况较之前的更坏,发展脉络再次出现下向曲线,降到最低点,命运也由此突变,达到了”一波三折“的故事曲线。

二、情节

2.1情节与故事的区别是因果关系的呈现。如小说中的打架情节,小说并不只是简单地描写黄玲与黄萍萍打了一架,而是交代了事件的起因,便是黄萍萍与黄玲争风吃醋才引发的事端,这便体现了因果关系,故这并不是简单的故事而是情节。

2.2情节的动力主要是通过矛盾对立的角色相互之间的作用。其结果往往关乎角色命运的走向。黄玲与黄萍萍便是这样一个矛盾对立的角色。而小说中情节的变化有体现“发现“原则。黄萍萍发现了大哥受伤的消息,发现黄玲爱慕大哥;而黄玲发现自己与黄萍萍的天差地别,发现大哥带着一个漂亮的女兵回家,自己根本就配不上大哥而黯然失魂。

2.3除此之外还体现了”反转“原则,这使得情节不是呈一个前进式发展,而是折返式变化。如黄萍萍发现大哥还穿着黄玲送的鞋子主动退出,给了黄玲希望,也否定了二哥之前认为大哥当然选择黄萍萍的想法。在我们都以为黄玲要成为我们的嫂子,大哥又带了另一个女孩回家,使得事情又发生了反转。这也体现了小说的结构图示属于钟漏型,故事情節发展变化,两级人物位置互换。

三、人物

3.1人物上,黄萍萍应是属于扁平人物,黄玲则是圆型人物。黄萍萍一出现即为读者的感情之眼所察觉。小说对黄萍萍也没花费太多的笔墨。而圆型人物绝不刻板枯燥,她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活泼的生命。作者并没有从人物的概念上出发而是从鲜活的生命开始。作者没有作很大特意的篇幅去描述,只是从日常生活和神态话语中体现。通过黄玲日夜为大哥缝制鞋子,时常来我家帮忙就描绘出了一个勤劳朴实的一个女孩,而黄萍萍只通过简单的几句描述便知她的个性是风风火火,任性骄傲的一个小公主。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

3.2性格是创作的核心,是人物行动方向的动力,命运则是性格变化的轨迹。人物性格的成因在小说中也有体现,便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黄玲是她母亲带着她改嫁来的,成了人们口中的拖油瓶,故而形成了较为自卑但也有些倔强的个性;黄萍萍家境富裕,也有资本骄傲任性。她们不同的性格导致她们有不同的命运轨迹,这样的命运轨迹也暗含了故事的发展,所以小说人物的性格对小说的走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叙述

4.1叙述上小说应属于讲述式,就是作者讲述故事情节与人物,提示重点,告知意义。讲述可以调整读者与故事的距离,推远拉近,有亲切感;这也使得我们能亲切地感觉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现实世界中一样。

4.2在人称上使用第一人称叙述,特点是有亲切感和真实感。但非全知全能,不可进入他人的心理世界。比如我们看不到大哥心里是怎么想的,引发读者的思考。

4.3叙述时序上采用的是顺序,在2-3段则是一段插叙,丰富了故事内容与黄玲的人物形象。

4.4小说还巧用伏笔,在情节发展的关键处显示效应。如第5段处,黄玲又给大哥送来鱼鳞纹针脚的鞋,同时提到了麦穗纹针脚,这就为黄玲之后专门出村学习埋下了伏笔。还有妈妈阻止黄玲继续留下为我们家鞍前马后,骗黄玲自己不准备切山芋片儿,在黄玲走后自己又切了许久。以及文末妈妈抚摸着黄玲的肩膀,找不到话语来安慰黄玲。这些细节描写都暗示了之后的剧情发展,黄玲的愿望可能会落空。

4.5还有铺设线索、牵引主题。文中就铺设了大量大哥的线索,比如大哥十四岁出门当兵,当的是文艺兵,全县也就他一人,还是县武装部用小汽车专程把他送到很远的一座城市里去的。反复说到我们的大哥不是一般的人物,连“我们”因为大哥的事情也骄傲得差不多用下巴看人,用鼻子说话。而黄玲只是普通人家的女儿,在家里的地位还十分尴尬,与大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两人就像是两条平行线,很难有交集,也预示着黄玲的结局。文章最后,黄玲说道:“婶子,我这鞋子,配他不合适。“多么心酸地道出了黄玲心中的苦楚,最终残酷的现实打碎了黄玲的美梦,那样出彩的大哥自然也应是同样出彩的女子方能与之相配。就像段49中提到的:”大哥的脚上,是一双火箭式皮鞋,擦得锃亮,敲得地面咔咔响”。

结论

小说《鞋子》在故事、情节、人物以及叙述上作了淋漓尽致的描绘,以鞋子贯穿起了全文,将黄玲的命运“一波三折”地体现出来。小说面面观中提到过:一本小说的成功也在于它的感性明锐,而不是在于它的题材优越。就像《鞋子》,没什么波澜壮阔的情节发展,也没什么伟大深刻的历史意义,但是却体现了作者那双感性明锐的双眼,通过那双眼睛,让我们在细小的生活琐事中也能看到不一样的人生意义,从而获得感悟。

历史向前发展,艺术则永恒不变,人类的心灵才可担当历史的察考者,虽然并不十分精确。小说可以没有优越的题材,但不能没有体现人性复杂。如果将它从小说中驱除或涤净,小说会立刻枯萎而死,只剩下一堆废纸。

[参考文献]

[1]《小说面面观》.

(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

猜你喜欢

叙述情节人物
多次贩毒能否认定为“情节严重”
少点叙述,多点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