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人血性的心理机制透视

2020-12-09许存化长河王建军袁付成

山东青年 2020年11期
关键词:血性行为认知

许存 化长河 王建军 袁付成

摘 要:锻造军人血性的过程也要符合基本心理过程。认知是军人血性生成的基础,论文指出了军人血性的认知层面及认知对血性生成的影响。情感是军人血性生成的催化剂,论文指出了军人血性的情感层面及情感对血性生成的影响。意志是军人血性生成的动力源,论文指出了军人血性的意志层面及意志对军人血性生成的影响。最终体现到血性行为上。

关键词:血性;认知;情感;意志;行为

作为“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重要表现之一,军人的血性是非常重要的,是军人作战和训练必需的重要精神力量。军人血性生成的基础是强大的心理素质,军人血性的锻造生成过程也遵循着人的心理发展过程,即根据认知、情感、意志及行为生成的基本规律来逐步形成。下面将从认知、情感、意志三个基本心理过程来分析血性生成,并最终落实到实现血性行为。

一、认知是军人血性生成的基础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的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这是一种最基本的心理活动,心理学的认知行为理论认为,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三者中,认知扮演着中介与协调的作用。可以说,认知是军人血性生成的基础。

(一)军人血性的认知层面

军人血性生成的认知层面主要指军人自身长期形成的信念。有利于血性生成的信念应包括坚定的信仰、责任担当的意识、胆略胆识等。军人坚定的信仰可以激发体内沸腾的血液,是军队血性的灵魂。为了信仰,中国军人可将生与死看得很淡,却将能否取得胜利看得比泰山还重,所以西方有“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就怕军队毛泽东化”的说法[1]。军人的责任担当表现在军人在社会中的言行要符合党和国家的要求,符合人民的希望,同时军人要满足家庭的发展期望和自身未来的发展期望。正是基于对祖国和人民的高度责任,革命军人产生了发自内心的高尚献身行为,激发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军人血性,这是革命先烈以鲜血和生命凝聚而成的。胆略胆识则指军人血性需要勇武,而不是一味地硬碰硬,后者不是血性,是勇而无谋。面对强敌,军人血性体现出来的勇武,不是逞一时之勇、无谓之勇,而是讲究策略和智谋的,是历代军事家治军时都强调的“有勇有谋”和“尚勇治气”。

(二)认知对血性生成的影响

认知对随后产生的情感和行为起调节作用。同样,认知对血性生成也有中介作用。如果人们有正确的认知,在信念的鼓舞下,他会形成强大的战斗精神并生成血性行为;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所到之处无人可挡,为什么?毛泽东同志解释为“志愿军打败了美国佬,靠的是一股气,美军不行,钢多气少”,这股气是什么?不是匹夫之勇、鲁莽之气,而是崇高信仰和坚定认知引导下形成的血性信念。

我军与历史上其他军队的一个重大区别就在于信念。军人自身长期形成的信念使个体自觉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及所担当的责任,并能在行为中自觉履行这种责任,甚至能为集体主动牺牲个人利益[2]。战场中对周围环境的认知是个体对外在环境规范的认识,这种认识从外在方面限制了个体行为,使其在环境许可的范围内进行行动,比如行动不违反要求或考虑集体利益。这两方面的血性认知是情感、意志甚至血性行为生成的前提和先导,贯穿血性生成的各个方面。一个人只有意识到怎样做是对的,为什么要这样做,才可能自觉进行相应的行动。只有形成了血性认知,才能保证个体在善恶、是非、去留之间做出正确选择,才能自觉生成后面的血性行为。同样,因为血性认知能预先影响人的行为,可以说是个体行为的动机因素,它也能激发血性情感的一致性,有利于血性意志的坚定性,从而推动血性行为发生。

如果他的认知是不合理的,则缺乏了信念的支撑,不利判断会导致他斗志丧失并引发血性消退。现在我们的年轻军人中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认知,这主要是受了社会上一些三观不正的观念的影响。有些人们茶余饭后调侃的话题,比如正道不好走,偏门有路走;跟着大部队没前途,“拼爹看脸”等,居然在青年军人中时有表现。有的士兵堂而皇之地认为,这就是一个“拼爹”的时代,别人爹厉害咱就是怎么都比不过人家,自己不认不行啊。这样的振振有理其实是对自己和环境的不信任,是为自己的不求上进和血性泯灭找借口。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警惕的,消除不合理认知,积极传播正能量是一项长期任务,唯有如此,才能促进军人血性生成。

二、情感是军人血性生成的催化剂

情感是个体内心情绪和心理状态的外在流露。 金一南教授在其专著《心战》中提到“心胜则兴,心败则衰”,在内心中战胜对方才易激发血性斗志行為,如果自己内心充满要失败的消极情感,则易斗志衰竭。在血性有效激发的情况下,军人的情感处于极度紧张和兴奋状态,军人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超常战斗力。但斗志衰竭情况下,军人容易表现出恐惧、惊慌等过度情绪,更谈不上血性行为了。可见情感与血性行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军人血性的情感层面

爱国主义精神是军人血性情感的重要源头[3]。古往今来,历朝历代都有做出可歌可泣事迹的民族英雄,他们保家卫国、平定叛乱、开疆拓土,背后的情感动力就是“国兴我荣,国辱我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唐朝王昌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表达了抵御外来侵略,渴望和平安定的心情。宋朝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词中情感非常豪迈,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分裂的愤恨和渴望杀敌的强烈愿望。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更是表明了自己虽然年迈,但仍满怀爱国忧国之心,满腹报国之志。明朝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言明了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从中可看出于谦的人格,其保家卫国的血性行为让人感动。近代以来也有无数血性军人在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励下做出了英雄行为,夏明翰在“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情感下,慷慨就义。朱德认为“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为保卫中华做出了杰出贡献。陈毅“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和对敌人的蔑视。

保护人民利益的情感也是军人血性的重要方面。新中国成立后,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鼓舞着军人为四化建设做贡献,为边防建设添砖加瓦。无数的边防战士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守家保国,有诗人说“梦哥穿上军装后,万里江山绿一分”,反映了军人热爱祖国,默默守护着人民安居乐业的大爱和奉献。1984年,我军进行对越自卫反击战,无数战士正值美好青春,却放弃日益改善的安稳生活,毅然奔赴前线,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抛家离子,冲进枪林弹雨?一位参战老兵用一首诗告诉了我们答案。“在后方过年过节的时候/希望你们忘掉我/我在前线流血牺牲/就是不使你们在节日欢乐里/再添一滴苦泪/不希望在你们的美酒中/再加一滴苦涩的滋味”。这是多么深厚的鱼水情深,表达了战士们无私奉献的大爱胸怀,让人动容。

(二)情感对血性生成的影响

情感状态能对血性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具有增强或降低人的行为动力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战场环境和相关情景能够强烈刺激和感染军人的心理和情绪,军人亲临战场“见了血”后会产生急剧的心理变化,特别是身边战友或者亲人的牺牲会使他们受到强烈冲击,或者瘫软在地,或者被激起心底的仇恨,唤醒强烈的血性,勇猛杀敌。一个人的积极情感还能感染周围人。战前动员就是通过对军人情感的激发,充分调动战士们杀敌立功、保家卫国的斗志和血性,使全军上下同仇敌忾,形成高度凝聚力向心力,从而在战场上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军人的积极情感是血性行为产生的重要催化剂。军人首先拥有热爱祖国、忠诚于党、保卫人民利益的热情和豪情,这种情感会激励自己保持高昂士气和英雄气概,这是情感促进英勇行为产生的心理过程。只有充分激发军人对于党、祖国、人民的热爱之情和忠诚之情,充分培养军人满腔热血、视死如归的战斗激情和英雄气概,才能激荡出军人真正的血性[4]。著名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曾经说过:“但想要发挥巨大的力量,感情的冲动是不可缺少的。在进行激烈的战斗时,人们内心充满了高尚情感……它是在战争中使巨大的躯体获得灵魂的真正的生命力。”由此可见,充满血性的情感是一种直面生死、无所畏惧的激情,甚至是冲动。它能够使军人产生士气和英雄气概,从而突破自己的极限,激发难以估量的潜力,获得最终的胜利,甚至完成平时完成不了的任务,而这种潜力最终将会转化为无比强大的战斗力。

三、意志是军人血性生成的动力源

(一)军人血性的意志层面

意志是人们明确目标并积极制定相关实现计划的心理过程,它还包括为实现目标而调节行为的过程。军人的意志通常会在个体语言或行动中表现出来,它首先体现在明确的预定目的上。一个意志力强的战士,能够自觉严守军纪,自觉做好自己的本职甚至分外工作,还会积极寻求进步。意志能使军人在生活中自觉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各项纪律;在工作上积极主动,勇于进取;在战场上一往无前,勇敢杀敌。其次必须通过克服困难来实现军人血性的意志层面。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上甘岭战役,我军表现出了顽强克服困难的意志行为。交战中双方先后动用兵力达到十万余人,反复争夺阵地43天,作战规模及其激烈程度是战争史上罕见的。在志愿军顽强意志的坚守下,我军取得了辉煌胜利,这让美军觉得不可思议。三是有着果断性和自制性的特点。果断性强的军人尤其是指挥官,能够当机立断,推动意志行为顺利开展;能够随机应变,善于根据战场形势作出新的决定,从而更有效完成意志行为。自制性强的人,能克制住自身的畏惧、恐慌等消极情绪,避开无关因素的干扰,能克制住不利于完成目标的行为,坚守意志防线,坚持完成意志行为。如在激烈的战斗中,有些官兵尽管受了严重枪伤,但仍会控制情绪,使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战斗行动上。

意志可能对血性行为的产生起积极推动作用,也可能阻碍血性行为的发生,因为意志对行为的调节有发动和制止两种方式,发动是凭借意志去做某种有益但有难度的行为,制止是靠意志不去做某件不利于自己或群体的行为。比如偶尔帮下人不难,难在坚持帮助他人,雷锋同志坚持帮助他人的行为就是意志发动作用的体现;邱少云同志在烈火中以顽强的意志力不发出一点声响是常人无法做到的,这是意志的制止作用在发挥力量。

(二)意志对军人血性生成的影响

意志是衡量军人血性的重要因素,如果失去坚强的意志品质,血性便失去其应有的内涵,便无所体现。从某种程度上讲,意志是血性的“标识牌”,在极端严酷的条件下,较强的意志品质能够使军人拥有清晰的思路,从而审时度势、辨明是非曲直;同时使处在行动中的军人拥有坚强的意志力和信心,坚持不懈的去克服困难。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在战争最惨烈、最胶着的时候,有利的情况只会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这里的“再坚持一下”就是坚强的意志支撑下所产生的行为[5]。

意志生成血性行为的过程是怎样的?大致可以分准备和执行两个阶段。前者决定意志行动的目的和方向,后者是实现目的的意志完成阶段。准备阶段包括确定目标、制定行动方式和行动计划等环节。

执行阶段是意志行动和血性行为生成的关键环节,包括调节行为和克服内外困难两个环节。比如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基础的巨鹿之战中,项羽下令全军将士破釜沉舟,每人只准携带三天干粮。项羽与秦军决一死战的决心和勇气,极大地激发了将士们的士气。这个故事里就包括了意志的发动和调节两方面作用,率军渡河全力迎战秦军是意志发动的表现,这是将士们的有所为;而破釜沉舟则是制止了将士们的退缩念头,使他们无法后退,这样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结合起来,楚军个个士气振奋,以一当十,奋勇死战,大败秦军。

我军革命史上意志對血性生成的影响有很多例子。一次战斗中,我军空军刚刚组建就投入了战斗,空战中一位飞行员被一架敌机紧咬不放,但他弹药打完了,怎么办?他一咬牙豁出去了,调转机头朝敌机撞过去,敌人没想到会遇到这样不要命打仗的,吓得调转机头就要跑,慌乱中却撞到了山上。这种面对敌人毅然亮剑的精神正是意志催生的血性的展现。中国军人正是凭着英勇无畏的意志,催生了军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血性行为,才能战胜技术和武器装备上有绝对优势的敌人,赢得世界的尊重!

四、行为是军人血性生成的体现

军人的行为能力是血性的具体体现,如果军人没有行为能力,空有坚定的信仰、意志、情感,无法进行相应的行为,血性便会失去依附,就会无从体现[6]。行为能力是军人血性的重要方面,是军人进行相应活动所应具备的基础,是军人履行使命和完成任务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军人“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称之为“血性”。

血性的行为能力是多方面的,与军人的岗位职责紧密相连,它是军人应具备的行为能力的总和,以赢得战争的胜利为根本目的。指挥员对敌我双方形势掌握和做出决策的能力,参谋人员进行谋划、提出正确建议的能力,战士按照指挥员决策意志达成作战意图的能力等等,这些都是军人血性外现,通过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可感知的实实在在行为,血性才得以彰显。空军某实验基地试飞员李中华,国际试飞专家,凭借自身对战机高超的感知和驾驭,20 年来没有飞过一个报废的数据,也没有出现过一个差错动作。海军某部指挥员柏耀平,凭借对装备性能的了解和高超指挥,能做到上天驾机下海操舰。“三栖精兵”何祥美,枪法精湛,能够上天无踪,踏海无声,遁地无形,两公里外毙敌“首脑”于一击。和平时期,这些军人身上所具备行为能力深刻诠释“血性”的内涵[7]。

以上就是血性所反映的整个心理过程,军人从认知层面产生了自我的职业荣誉感和价值感之后,继而从情感层面激发爱国爱党爱人民的热情、激情和豪情,最后用无坚不摧的顽强意志克服所有的困难,最终产生有血性的英勇行为。

[参考文献]

[1]何亚力.带兵要注重磨砺官兵的血性骨气[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年7期.

[2]周苾.培育良好心理 锻造军人血性[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6(4).

[3]卫琦.用中华传统武德滋养军人血性[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7年6月.

[4]文诚.王璐颖.运用心理学原理培育”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J].政工导刊.2016年1期.

[5]当代青年军人血性培塑的时代要求和实践路径.张天.青年学报.2018年4月.

[6]朱平平.试论知、情、意、行在品德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意义[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3期.

[7]李永强.军人血性的内涵、特征与功能.文艺生活·中旬刊.2018年12期.

课题:河南省2019年社科联调研课题: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網络文化建设对策研究,编号SKL-2019-1278。2020年度信息工程大学双重建设课题F4901。

(作者单位: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

猜你喜欢

血性行为认知
血性中国兵
血性中国兵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