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2020-12-09葛申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44期
关键词:激发小学音乐学习兴趣

葛申

【摘要】由于生活阅历的影响,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的印象也是不同的,除此之外,教学方式、教学环境也是影响学生对知识感观的重要因素。相较于数学、英语等文化学科,音乐知识对小学生而言是较有趣味性,小学生在音乐课程中也会表现出更强的学习兴趣,音乐课程的质量与效率也相对较高。因此,音乐教师需要发挥学科优势,以兴趣为学习动力,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基于以上原因,本文探讨音乐课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音乐  学习兴趣  激发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4-0117-02

小学音乐是主要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并同时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高质量的音乐课程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还能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引导学生积累个人艺术情感[1]。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应用多种类型的先进教学手段或者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此开展高效性的音乐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并配合其他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

(一)教学方式单一

小学音乐教学中,一些教师创新意识不足,教学方式单一、传统,只是照著教材的内容开展教学,书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教。教材上有什么歌,教师就教学生唱什么。教师既没有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也没有深入细致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学生感兴趣的音乐元素。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兴趣,再加上教学手段落后,课堂趣味性、生动性都很缺乏,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积极性自然下降。

(二)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理念下,要求教师从传统教学理念中跳出来,转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但对于很多音乐教师来说,依然没有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没有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依然把握着课堂的主体地位,单一地进行知识的传授,忽略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实际需求。让学生感到音乐课程就是机械、被动的学习过程,导致学生对音乐学习丧失了兴趣。

(三)音乐教学定位偏差

小学音乐课程虽然不像数学、语文学科一样是升学的必考科目,但对于学生乐感的培养、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内心压力的缓解以及创造力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但从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学来说,对于音乐教学本身定位不准,教学中忽略音乐本身,只是进行反复的唱歌练习,既忽略学生乐感的培养,也不注重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让音乐教育硬生生变成了唱歌课。

二、如何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一)丰富教学内容,创设趣味情景

注意力难以长久集中是小学生的特征,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音乐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一般也不会有严格、即时的评价方式,这些特性能够营造较为轻松的学习氛围,但也容易使学生丧失对课堂与教师的敬畏,在一定时间后将大部分的注意力从音乐教学中转移。为了将小学生的注意力长久地吸引在课堂上,教师需要丰富教学内容,并依据教学内容创设趣味教学情景,将学生的注意力长久地吸引在课堂中,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以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鼓乐传情》为例,这一章节的教学要点是通过《滚核桃》的欣赏以及敲击鼓教学,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鼓乐的魅力,并在课堂上组织引导学生使用小鼓进行伴奏以及创编简单的节奏。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将讨论交流活动、展示活动等内容设置在这些教学要点中。教师还需结合这些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趣味的教学情景,并通过师生的良好互动完成这些要点的教学[2]。在教学时,教师首先展示黄土高原居民晾晒核桃的图片,播放《滚核桃》,教师还需辅以讲解。通过这样的步骤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情景,随后教师提问学生所听到的乐器。当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所知道的鼓的种类,比一比哪个小组的知识更加丰富。在情景后,教师再开展敲击鼓的教学、小组竞赛表演等教学活动,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发展。

(二)进行游戏教学,活跃课堂氛围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和认知世界的重要阶段,为了更好的成长,小学生会表现出活泼好动的特征。教师在音乐教学时,需要重视学生的生理特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在众多教学方式中,游戏教学是与学生好动特征相吻合的教学方式,将音乐教学活动与游戏教学方式结合,能够使音乐教学兼具音乐魅力和游戏魅力,在为学生提供多重乐趣的同时满足学生与他人以及环境的互动需求。在设计音乐游戏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遵守科学性、安全性、教学性原则,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以苏少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凤阳花鼓》为例,在完成音乐欣赏和部分内容教学之后,教师可以适时引入击鼓传花游戏活动。教师可以在学生对两首《凤阳花鼓》的曲调都有了解后,为学生提供小鼓,然后开展游戏活动,首先教师扮演为鼓手,选择教学内容的两小段节奏敲击,选出学生鼓手。然后开始游戏,选出两位学生,让两位学生分别作为歌手和鼓手,进行《凤阳花鼓》表演。这个音乐游戏的侧重点并不在于教学知识,而是作为活跃课堂气氛的手段,虽然游戏过程能够起到一定的教学作用,但主要目的依旧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3]。

(三)开展竞赛活动,增强学习动力

攀比是一种恶习,会使人疯狂而盲目,但良性的竞争则能够作为学习的“兴奋剂”,为音乐教学增添浓厚的竞争氛围,并增强小学生们的学习动力。良性的竞争活动是符合小学生性格特征的教学活动,能够满足小学生的表现欲望、好胜心。在设计音乐竞赛活动时,教师依旧需要遵守科学性、趣味性、教学性等原则,设置公平的竞赛规则和有趣的奖惩制度,使竞赛活动能够有序开展。教师还需要重视活动中的评价,通过规则和教师的引导,确保教师的评价和学生之间的言语互动都是正面的,以免学生在活动中受挫后因为言语而丧失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以苏少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一只鸟仔》为例,教师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然后开展教学,在完成歌曲旋律教学、打击乐器伴奏教学之后,教师开展小组竞赛活动[4]。教师要求学生自行分工,选出歌唱者、伴奏者,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教师和其他小组分别给出评分,以去除最高分和最低分之后的平均分作为评选标准,选出优胜组。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时便告知学生竞赛活动,以便引起学生的好胜心,提升学习专注度。

(四)突破课堂限制,指导学以致用

音乐课程拥有着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重任,但是音乐课程的课时较少,音乐课堂教学虽然可以维持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兴趣,但是难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自主学习兴趣。音乐教师应当将教学突破课堂限制,指导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内容在课后实践。

以苏少版五年级上册《天下妈妈都一样》为例,教师使用情景创设、游戏活动、竞赛活动等方式完成歌曲教学后,教师结合歌曲内容为学生设置思考问题:同学们,在回家之后,你们会为了爸爸妈妈做什么呢?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音乐和律动,能不能在回家之后表演给爸爸妈妈看呢?在设置完问题之后,教师可以与学生问答互动,询问学生准备回家后为父母表演什么样的节目,然后教师为学生做出一些表演指导。在下次课程开始时,教师还可以讓一些学生发表表演感想,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的拓展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课后实践中锻炼自己的音乐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促进学生心智成长。

(五)善于激励评价,保持学生兴趣

教师要利用好鼓励和评价这个工具,不断保持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关注度。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虽然学习经验、生活经验都不够丰富,思维能力也处于发育阶段,但依然不妨碍学生具有喜欢得到他人肯定的心态,尤其是来自教师的鼓励和肯定,更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心理,对于学生课堂的表现和进步予以及时的鼓励、肯定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音乐学习的信心,更重要的是保持对音乐学习的热情。教师要多从正面给予学生评价,即使是面对学生的缺点或者不足,也要以鼓励为主。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和认可,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并逐渐发展成依赖感。有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教师也要善于在教学中挖掘和发现学生音乐学习的潜力和天赋,促进学生进行个性化发展。

(六)开发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

对于教师来说,要不断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完善,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注重“因材施教”,找到学生最感兴趣、最适合学生学习、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以及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尤其是现阶段,网络资源丰富,教师可选择的教学资源越来越多样化,因此,教师更要不断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更新,紧抓时代发展趋势以及学生对音乐学习的需求,打破教材对教学的束缚,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音乐学习资源,开拓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引入新的音乐形式,让学生从不同层面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同时转变学生从“音乐=唱歌”的狭隘认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七)深化改革力度,促进音乐教育发展

在教学改革的带动下,小学音乐教育虽然也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改革力度依然有待深化。很多学校对音乐教学依然缺乏足够的重视,音乐教学设备的缺乏、师资的缺乏仍然是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切实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学校首要进行的就是音乐设备的更新和完善,多媒体设备、音乐教室以及琴房等,为学生打造音乐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渴望和兴趣。

(八)提升教师素养,保障教学水平

教师自身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其教学水平的高低,尤其对于音乐教学来说,考验的不仅是教师的音乐素养,更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授课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换句话说,是对教师综合素养的考验。因此,从学校层面,要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应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除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外,更要注重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教学理念的先进性、与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多媒体等先进教学设备的熟识度等,从而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内容的丰富提供有力的保障,为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结束语

音乐素养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如何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是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创新,重视兴趣在学生音乐学习过程中的价值,通过情景创设、游戏与教学结合、开展竞赛活动等方式,激发并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也要不断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肯定,帮助学生树立音乐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课后,通过实践促进学生发展以及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为学生打开音乐学习的大门。

参考文献:

[1]冯雪姿.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北方音乐,2019(16):153+155.

[2]祁喜艳.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C]. 教育理论研究(第五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42.

[3]胡晓萍.探究小学音乐课程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北方音乐,2018(24):186+190.

[4]任思思.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黄河之声,2018(19):92.

猜你喜欢

激发小学音乐学习兴趣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