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2020-12-09段萍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44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初中核心素养

段萍

【摘要】语文本身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人文修养的一门课程。而且语文课程对于教师的要求并非是课本上的内容,同时也包含了课本之外的人生哲理与道德修养。再加上教师本身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教学的内容是完全可以无限延伸的,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相应的语文阅读来引导学生充分地走出课堂教学和课本教学,积极地引导学生全面地领悟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哲学道理。因此当前语文课程教学中较为关键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汲取相应的生活智慧,以此来有效地认知世界。因此本文重点针对学生核心素養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展开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初中  核心素养  语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4-0104-02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定义

在当前初中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最基本的就是培养相应的语言能力和人文修养。并且语言能力本身指的就是学生掌握语言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能够培养学生在各个方向上充分地理解语文课程中相应的语句和语意,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辨析歧义语句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够有效地判断语句表面与实际意义不一致或者是相似的语句。再加上语文课程中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就是听、说、读、写、译。而且其中人文修养主要包含了美学修养和文化修养,所以当前我国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首要的任务就是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修养。笔者认为,在培养中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言传身教的作用。具体表现为:教师在实际阅读教学中,应该尽力提升自身的语文涵养。同时,将基于学科素养的阅读教学落于实处,使其真正为中学生的发展所服务。

二、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现存的问题

(一)教师本身的语文涵养不足

由于语文课程本身内在的涵养是非常丰富的,并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很好地深入理解语文课程,因此也就无法有效地实现课本之外的延伸与拓展。由此可见,语文课程本质上的问题就是语文教师自身语文知识的修养不是很足,在一定程度上会严重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开展语文阅读学习,同时也会进一步地降低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由于语文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面比较广,因此需要具有更高语文素养的教师,并且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全面充分地掌握课本上的内容,还需要有效地延伸到课本以外的知识,针对各个方向上的知识都要有相应的了解。各校教师为增强自身语文内涵,使自己的语文阅读教学能力得以提升,应该积极地学习更为有效的、优秀的语文阅读教学经验。同时,增加自身的语文阅读量,不断接触、阅读优秀的语文文章。笔者认为,相关教师不断提升自身语文涵养,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中为中学学生带来积极影响。

(二)教师过于注重形式化

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一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形式化,缺少了针对课本的深入研究和解读,从而忽视了对相应教学课本的深入理解和拓展能力,进一步使得语文阅读教学停留于表面现象,进而促使学生对相应的课文没有良好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率。那么这样的阅读教学将会陷入比较僵硬化的教学模式,而且在阅读教学中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也就成为了学生只为了完成目标的一种低效教学活动,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的展示课与公开课过程中也会出现比较空洞的现象。当然,在目前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还有部分教师没有对课文进行层级的划分,没有赋予语言相应的逻辑性,从而严重地忽视了阅读教学中方向性上的引导,进而导致学生畅谈的过程存在天马行空的性质,再加上教师过于追求阅读教学的标新立异,在很大程度上严重的扭曲了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根本。

(三)中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少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有效落实,各初中学校教师开始重视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与核心素养方面的培养。然而,当前初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并不理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初中学生阅读量不足、阅读理解能力长期得不到改善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经相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调查研究发现,很多初中学生只阅读语文教材中的内容,自主进行课外阅读的情况却较少。大量的阅读,有助于初中学生语文内涵的积累,对其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相对的,初中学生缺乏阅读量,其阅读能力就无法得到锻炼。在这一环境下,初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没有明显提升。教师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对初中学生课外阅读量的积累影响较大。受当代社会的国情影响,大部分教师在阅读授课中,较为重视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这就导致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范围,只局限于语文考试涉及到的部分。另外,初中学生学习任务较重,很难抽出时间进行额外的课外阅读。这些因素,使初中学生语文的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对其阅读理解能力的锻炼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极为不利。

(四)初中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未体现

充分发挥中学生在阅读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是新课程标准要求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然而,当前语文教师在培养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与阅读理解能力时,却忽视了这一点。很多教师在授课中,不重视学生自己阅读的这一教学环节。在讲解相关阅读知识时,多数教师只是将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答题技巧传达给学生。这种阅读教学方式,仅仅能够帮助初中学生快速了解阅读内容,使其阅读成绩有所提高。但是,这种较为落后的语文阅读教学手段,却不能真正将初中学生在阅读课堂中的主体作用真正体现出来。初中学生在这一阅读教学背景下,长期不去主动阅读、主动思考。笔者认为,初中学生过度依赖教师授课,却不尝试自己去理解、分析的学习方式,对其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极为不利。初中学生在这种较为消极、被动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自主学习、阅读理解等能力均没有明显改善。初中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也因此毫无提升。

三、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中阅读教学改善措施

(一)提升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注重语文教师的后续教育

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当注重针对古今中外文学、哲学以及历史有相应的理解和掌握。并且语文教师还需要注重语文核心素养下语文阅读教学后续的教育,进一步地将我国传统文化以及古诗词充分地与其进行有效的结合,从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并且进一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在历史文人的古诗词中,充分地筛选古人的人生哲学和美学,并且引导学生在其中汲取有效的精神和文化。即便是在当今的现代化文明时代中,古代文人的作品依旧能够引起现代化人们的共鸣,甚至能够促使人们得到全新的体验。

譬如:在初中语文课程中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文,范仲淹曾经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直至今日仍然可以作为忧国忧民的至理名言,而且还能充分地激起学生心怀天下的伟大情感。古代的诗、词本身就是源于喜悦、智慧等,并且在情感的充分宣泄下,达到一种良好的美学水平,从促使人们表现得悠然自得。

(二)针对教师的语文核心素养阅读教学进行监督和反馈

目前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班级和语文课程以及阅读教材的具体情况,适当地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以此来全面地促进学生学习进步的标准,这样一来便可以在根本上将硬化标准逐渐地转换为软化的标准形式。并且教师在实际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将学生视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并且充分地利用科学化的教学方式,从而有效地提升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并且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拓宽学生的语文知识面。

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列夫·托尔斯泰》这一课时,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全面带领学生分析和全面理解整篇课文,此前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阅读列夫·托尔斯泰其他作品,在其他作品中深入了解作者的生平,如《战争与和平》《复活》等等。所以说,教师在实际开展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地依靠课本教材上的重视,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对文学的审美能力。

(三)鼓励中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为有效解决初中学生阅读量少这一问题,使其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与阅读理解能力均能有明显改善,相关教师在日常阅读授课中,应该鼓励初中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当前语文阅读资料十分丰富,教师在阅读教学初期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筛选阅读材料。在筛选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初中学生多读一些具有美好品质的名著类书籍。初中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能够了解更多的优秀品质,并逐渐形成正确的、较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由此可见,初中教师开展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课程,首先应该确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使其精神世界更加充实。

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篇课外名著为例。该篇文章是外国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所写,文章对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等优秀品质进行详细分析,并通过主人公的真实经历表达这一精神的难能可贵。中学教师在展开阅读授课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初中学生多读这一类书籍。有效且丰富的课外阅读,对中学生正确认知世界,并养成优秀品质具有积极影响。

(四)充分发挥中学生在阅读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

中学教师积极开展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活动,对中学生综合能力与学科素养的提升与形成至关重要。为使当前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得以保障,相关教师在进行阅读授课时应该充分发挥中学生自身在阅读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对此,相关语文教师可以在阅读课堂中,增加学生自主阅读的教学环节,使中学生有时间进行自我思考。笔者认为,中学生充分参与进阅读教学课堂当中,并不断进行独立思考、深入分析,对其学好语文、掌握阅读理解相关知识具有重要影响。

以《岳阳楼记》这一课程为例。为帮助初中学生尽快掌握文章内容,教师在授课前,可以先组织班级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且,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初中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能夠对文章大意形成初步理解。这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之前布置下去的问题,并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初中学生在回答相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了解文章写作背景和具体内容。笔者认为,这种较为有效的师生互动,在一定程度上使阅读课堂的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初中学生在阅读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也因此得以充分地发挥。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初中阶段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加强自身的语文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并且也很好地促进学生语文阅读的效果,进一步提升当前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以及阅读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在这一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加强初中学生在阅读课堂中的活跃程度。同时,积极完善相关阅读教学内容,并鼓励初中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初中学生在这一背景下,尝试主动阅读课外资料,并获得较大进步。笔者认为,这种较为优质的、精彩的阅读教学,使初中学生的语文文化内涵得以充分积累。初中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也在这一过程中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幼华.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0).

[2]田守成.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新课程,2018(5):25.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初中核心素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