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党校档案管理问题研究
2020-12-09梁俊林
梁俊林
一、党校档案及其特点
“党校档案是指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员、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
党校档案具有一般档案的特点,也具有一些与一般档案不同的特点。其中最主要的区别于其他档案的特点,就在于其既具有党政机关档案的特点,又具有高校档案的特点。这一特点是由党校的职能所决定的。2019年11月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第二条规定:中国共产党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条例》“对党校总体职能进行了概述,指出党校作为党的干部培训、理论研究、决策库的三大重要职能作用”。强调党校既是“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又“是党委的重要部门”,突显了党校具有的“学校”和“机关”的双重特性。
二、“互联网+”对党校及其档案工作的影响
由于党校具有“学校”和“机关”的双重特性,使得党校及党校档案工作面对“互联网+”环境时,所受到的影响也有别于一般学校与机关,具有双重叠加性和增加效应。
从学校的角度看,“互联网+”对教与学两个环节均产生重大,甚至是根本性的影响。“传统的党校课堂教学、面对面灌输式学习形式已经被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培训、互联网学习的方式代替。党校课堂不再局限于教室、教师,教学环境由线下的教室课堂变为线上线下互动融合O2O环境;教学资源由纸质的教材变为海量的在线资源;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转变为以知识传授和自我学习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通过海量的网络课程、灵活的学习方式,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培训有了更多的选择。”但目前市级党校存在的互联网应用相对薄弱、技术水平低下、重复建设等问题,对应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有负面影响。“市级党校主办的在线学习平台,多数还都停留在传统互联网时代的原始学习模式,技术相对比较滞后。具体到学习模式方面, 基本上还都停留在单向传授知识的模式及简单地把一些学习资源摆在网络平台上,而缺乏互动性,学员没办法根据自身知识结构和岗位需要来选择学习内容,培训机构也没办法统计学员学习情况。”由于“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等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不存在隶属关系,仅仅具有业务指导关系,在传统的教学管理中往往各自为政,导致从省级到市、县级,都在建设属于自己的干部在线学习平台”, 造成“重复建设严重”。从机关的角度看,“互联网+” 对调查研究、决策与执行等关键环节亦产生诸多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就是“碎片化”。所谓“碎片化”,一方面是指获取信息的碎片化,另一方面是指可供支配时间的碎片化。信息碎片化是指“通过网络等传播渠道,信息以简短快捷,甚至碎片化的形式存在,信息的传播与传统的逻辑性的文本模式不同,碎片化的信息通过超链接等形式被无序地组织起来,而‘碎片相互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这就给大众提供了一种类似‘快餐式的便捷信息环境”。时间碎片化是指“现在的人都很匆忙,加上干扰因素又很多,时间常常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很难抽出整块时间进行专门学习”和梳理整合信息。
面对上述情况,知彼——熟悉与掌握互联网+环境下党校档案工作特点,知己——提升党校档案工作者应具备的素养,是应对挑战的必要措施。
三、“互联网+”环境下党校档案工作特点
(一)档案记录来源的多样性
在“互联网+”环境下党校档案记录的来源,表现为多样性。一是生源信息的多样性, 来自不同区域、不同层级、不同职位、不同年龄、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专业背景的学员本身的个人档案记录就丰富多样。二是教学内容、学习周期、教学要求、教学与实践方式的差异造成教学档案记录的多样。三是与上级、同级或下级党政机关办公信息系统联通时,各种不同办公及业务系统产生的信息记录的庞杂,使政务档案记录的来源更为多样与复杂。四是学员从事工作的多样性也造成其在党校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学业档案记录信息的多样性。
(二) 档案记录载体的脆弱性
在“互联网+”环境下党校档案记录基本上是以电子信息的方式存贮于硬盘、移动硬盘、U盘等存贮介质上,并以这些存贮介质进行交换。虽然现在硬盘、移动硬盘、U盘、手机的存储空间在大幅增加, 价格大幅下降,性价比较以前有了非常大的提高,但由于硬盘、移动硬盘、U盘使用的存贮介质“较为脆弱,寿命与稳定性还是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容易受到电磁辐射、磁场及碰撞等因素的损伤。
(三) 档案记录工具的易变性
在互联网+环境下党校档案记录工具,除了硬盘、移动硬盘、U盘、手机之外,还有便携式计算机、移动存贮设备、网盘、云盘等层出不穷,在方便存贮的同时,也产生了记录工具的易变性问题。一方面, 一个人的一篇论文的数次稿,可能存贮在多个不同存贮设备上;另一方面,一个存贮设备用不多久,就被新的存贮设备所替代。
(四) 档案记录收集的及时性
在互联网+环境下党校档案记录由于记录设备的便利与传输速度的提高,使收集更加方便。只要预设好收集内容,按设置好的提交、归档与存贮的步骤执行,就可以及时将需要收集的档案记录收集起来。但如果没有预设好收集内容,设置好提交、归档与存贮的步骤,或者雖然预设有收集内容,设置好提交、归档与存贮的步骤,但未能认真执行,这种“及时性”就会演变成“速灭性”。由于没有及时收集而造成档案信息的灭失。
(五) 档案记录利用的便利性
在互联网+环境下记录设备的大容量、便携,传输设备的可移动与传输的高速度,使得党校档案记录的共享与利用更加便利。只要获得允许,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任何可接入设备,通过网络获得档案记录信息。
(六) 档案记录保管的风险性
在获得上述种种便利的同时,“互联网+”环境下的档案记录保管的安全风险性也成倍增长。病毒、非法进入、非法使用、恶意篡改变得更加容易、方便。档案记录保管的要求提高,难度增加,责任加大。
四、“互联网+”环境下党校档案工作者应具备的素养
(一)掌握互联网常识
互联网是工具,掌握与运用互联网,必须掌握最基本的互联网常识。互联网常识包括:IP地址、网关、域名、服务器、客户端、域名申请、域名清册、域名管理、“IP地址设置、网关和域名服务器的配置、互联网应用工具的使用等”。不具备这些常识,在使用互联网时往往会面对出现的一般常识性问题,一头雾水,束手无策。
(二)具备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指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精神、价值、技术、方法、规则、机会来指导、处理、创新生活和工作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具有“开放、互动、自由、连接、协作、共享、去中心等特性”。互联网思维是互联网时代人们应具备的基本互联网素养。
(三)培养互联网能力
互联网能力是指在信息化与网络化的进程中,档案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提高档案信息的传输、转移、迁移,提升档案信息利用以及开发和维护档案信息网络关系的一种能力。合格的档案机构和档案人员应该具备高程度的互联网能力。
(四)遵守互联网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互联网同样需要规则。正如马云所说:“如果互联网没有规则的话,便毫无益处。”互联网规则包括:技术规则、接入规则、传输规则、使用规则、保密规则、安全规则、知识产权保护规则、道德规则,等等。对于这些规则,一要了解,二要掌握,三要遵守。
(五)使用互联网方法
所谓互联网方法,是指在档案工作中,运用互联网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在日常工作中使用互联网的方法。这涉及运用互联网查询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甄别信息等内容。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能力在档案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结语
面对互联网+环境下党校教育培训的新趋势,党校的档案管理工作要主动适应互联网+环境的特点,消除其负面影响,不斷提高自身的互联网素养,为党校教育、教学和科研的现代化服务,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提供保障。
(作者单位:山东省中共滨州市委党校 社会培训部,山东 滨州 25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