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20-12-09林少贤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44期
关键词:教学评价高中化学核心素养

【摘要】培育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必须以十八大思想为基础,构建科学合理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但是通过对目前我国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可知,我国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存在诸多问题,一是重成果轻过程,二是评价标准不合理,三是评价理念存在误区。为了实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需要基于上述研究成果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首先是坚持重视教学过程,紧跟课程标准。其次完善评价体系,明确评价标准。最后深层次转变评价理念,正确看待评价体系的作用和价值。借助多种方式推动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为加强学生态度、价值观、情感的评价与培养指明前进的方向,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4-0062-02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教育部将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构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纳入了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当中,力求实现学生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的双重提升。高中化学具有较强的特殊性,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在高中教育不断改革的背景下,需要基于核心素养来推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实际上,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具体表现出了高中生的综合素质,也体现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现阶段,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培育,主要包括化学知识素养、化学学习能力素养、化学应用能力素养和化学信息素养。要全面培养上述能力,就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完善的制度架构督促教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现存问题

(一)过分重视教学成果,忽视具体教学过程

从化学课堂教学评价与课程标准的匹配程度来看,当前我国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过分重视教学成果,却忽视了具体的教学过程。教育部提出核心素养培育的任务后,于2017年制定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新发布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究、平衡思想与变化理念、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研究与创新精神、科学态度与社会担当五个方面的内容纳入了高中化学课程教学范围。在课程设置上,新课标在每一个必修化学专题课程中都明确设立了学生必做的化学实验与教学提示,同时,将“STSE综合实验”等新的化学研究方式纳入到了选修课程内容当中。从课程标准的变动来看,新课标更加强调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主张将实验、模型研究等内容纳入到高中化学教学当中。这就要求当前的化学教学评价体系必须随之做出一定的调整。

然而,当前我国高中对于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仍然停留在绩效评价阶段,对于教师是否紧跟新课标的步伐带领学生开展实验、培养学生化学思维等并未作出评价。对教学成果的过分重视使得多数教师将课堂时间悉数用在填鸭式的化学知识输出上,对学生的关注也往往只集中在考试分数上,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则缺乏认知,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培育。

(二)缺乏合理评价标准,督促作用难以发挥

从具体的评价指标来看,当前我国高中化学教学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分配与占比也存在极大的不合理性。当前我国的高中化学教师考评体系中,学生的月考、期中考、期末考成绩与排名占据了测评成绩的近80%,剩下的20%则多集中于教师出勤、课堂纪律等方面。一方面,这些评价指标过于笼统单一,例如学生的学习成绩只通过考试分数来衡量;又如课堂纪律只关注化学课堂是否安静有序,忽视了课堂讨论、课堂活动等环节对教学效果的增益。另一方面,学生成绩等指标占比过高,使得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为了获得较高的测评成绩将绝大部分精力放在学生成绩上,对于具体的教学细节则草草应付了事。长此以往,这种评价指标体系只会让教师彻底搁置教案编排与课堂设计,催生“唯分数论”的化学教学理念,与培育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目标背道而驰。

(三)评价理念存在误区,尚未正确地看待评价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包含了多种不同类型的评价方式,但是现阶段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理念存在明显的误区和不足,没有正确地认识到化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本质与价值。第一,当前我国的高中化学教师考评体系将提问人次作为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指标,导致部分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向学生进行提问,不仅削弱了提问本身应有的作用,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进行充分的课堂反思。第二,当前高中化学教师考评体系认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时间应该缩减,为学生留有充足的自学时间,于是教学时间成为了评价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一项硬性指标,机械地要求教师对讲课时间进行固定。虽然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要摒弃教师的主导地位。通常意义上的“精讲”强调的是教学内容的质量,而不是教学时间上的“量”。第三,高中化学教师考评体系认为教学手段越复杂越能够体现出化学课堂教学的优质度,这种错误评价理念使得部分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过度地依赖各种多媒体工具,导致化学课堂教学的方法与形式过于繁琐,没有从化学课堂教学的特征和实际情况入手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同时也引发了盲目攀比等不良现象。

二、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一)重视教学过程,紧跟课程标准

在化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应当尽快调整评价体系的侧重点,重视对教学过程的评价,推动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与新课程标准紧密结合,共同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例,应当将学习过程纳入到学习成绩的考量范围中。一方面,通过小组互评、师生互评、家长反饋等方式,以日或者周为单位,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表现、积极程度、知识掌握熟练度、小组合作参与度等进行量化评估,发挥学生能力评价对教师自身的激励反作用,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求为本位,促使教师将教学资源合理分配至教学过程中,推动师生长期、稳定、良性互动。另一方面,将“STSE综合实验”等新的化学研究方式应用水平纳入到化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当中,教师带领学生开展了何种化学实验、频次高低、效果如何,以及学生的实验体验、学习热情变化等,均可以作为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参考因素。这种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同新课程标准相吻合,不仅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也有利于革新教师的教学理念,进而激发教师的创造活力。

(二)完善评价体系,明确评价标准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明确的评价标准是对课堂教学质量做出正确评估的关键。为此,必须紧密结合核心素养培育需求,完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明确教师能力与水平评价标准。具体来说,其一,要细化各项评价指标,使评价指标与核心素养培育的需要相契合。以深圳市某高中为例,该校将化学课程教学评价分为10%的教学目标、20%的教师主导作用、25%的师生互动、15%的新技术运用、10%的教学目标实现、20%的学生基本素养,并为每一项指标都制定了更细致的评价标准。例如在新技术运用方面,教师应当利用互联网络或多媒体技术、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践,并在学生参与下完成教学演示,并对教师内容展示的丰富程度、使用新技术的熟练程度打分反馈。细致的评价指标能够为教师教学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指导,使教师更为直观地感受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现存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与调整。其二,学校还应当将教案设计、PPT制作、课堂反馈等评价指标的占比适度提高,同时结合该班学生的科研成果、进步范围等,建立一个教学质量动态评价体系。学校可以以周或者月作为考核周期,以动态视角考察各项评估指标的得分变化情况,及时掌握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动向。对于课堂教学质量测评成绩持续较好的教师,以及课堂教学质量稳定进步的教师,都应当配合学校的激励政策, 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奖励。换言之,即使该班学生总体成绩排名偏后,但若在化学教师的努力下能做出具有创造性的科研成果或是进步较大,则都应当纳入教学质量考核范围中,对教师的努力做出正面评价,以实现对教师的激励和督促。

(三)转变评价理念,正确看待评价体系的作用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注重价值取向的调整,深层地转变评价理念,教师要主动摆脱传统评价取向的禁锢,从教学、学生等多方面入手,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以此完善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基于核心素养这一特殊背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不仅要注重教师的讲课水平、教育方式,同时更要采取有效的途径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学生建立紧密的联系。在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理念的转变,第一,重视学生心理发展情况,在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展开评价的过程中,要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是否真正地参与到了整个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通过有效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能否在课堂教学中形成较高的求知欲。第二,关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情况,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互动、相互沟通的一个过程,在对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要重点强调课堂教学环境,在与学生沟通与交流中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并主动打破原有评价模式的局限性。第三,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学生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主体,化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要重点研究学生的参与广度和深度,确保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化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并且引导和鼓励学生能够自觉地参与到化学实践活动中。总之,通过对评价理念的深层次转变,可以改变原有的评价手段,能够切实地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语

当前我国高中化学教学评价体系仍存在重成果轻过程、评价标准不合理以及评价理念存在误区的问题,为了切实地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要积极主动地构建科学、合理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一是坚持重视教学过程评价,加强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与新课程标准的紧密结合。二是完善评价体系,依据核心素养培育的基本需求来确定正确的评价标准,明确教师能力与水平评价标准。三是转变评价理念,正确看待评价体系的作用,对评价取向进行适度的调整,教师要敢于摆脱传统评价取向的束缚。通过上述具体措施,可以构建完善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学业质量以及教师教研能力的共同提升。

参考文献:

[1]聂小芳.谈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成和特点[J].才智.2019(16)

[2]楊梓生.研究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特性应有的三种基本视角——兼谈对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08)

[3]冯开育.对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若干思考[J].新课程(下).2018(09)

作者简介:

林少贤(1985-),女,汉族,漳州诏安人,学士,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教学评价高中化学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