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初中教师信息素养培育策略
2020-12-09刘帅
刘帅
摘 要:初中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是一场需要凝聚各方力量的持久战,作为主角的教师自然应当充分激发内在学习动机和潜力,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不断为自己“充电”。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师教育培训机构和学校也应当紧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步伐,为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育提供物质保障和精神支持。
关键词:初中教师;信息素养;培育策略
一、充分利用教师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首先,教师需要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期刊和网上相关资料增强对信息素养的理解,并对照自身存在的问题认真反思,通过观看相关信息化教学案例视频进一步摆正对信息技术的态度,明确“信息技术虽不是万能的,但在‘互联网+时代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在职学习的机会,认真对待每一次培训,积极参加每一次教研活动。同时,教师除了阅读相关书籍和研究论文外,还可利用手机、ipad、kindle等电子设备坚持开展碎片化学习,通过微信、微博、网络论坛、博客等与来自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开展专题讨论,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在互动与分享中实现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水平的提升。
教师的信息素养归根到底要体现到教学实践中,因此,通过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积累经验,实现显性的知识到隐性的教学智慧的转变,才是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最佳途径。不同学科的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不断尝试运用信息技术去解决教学问题。从编写电子教案、撰写信息化教学设计入手,在课堂上灵活处理信息技术、教学和学生的关系,转变教学思路,调整教学角色,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任务驱动式教学、问题探究式教学及小组合作学习,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相关信息化学习技巧,通过教学相长实现信息素养的提升。
波斯纳提出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公式,即成长=经验+反思,学会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可利用微信、微博、印象笔记等软件随时撰写教学工作日志、教学反思博客等,记录下在信息化课堂中遇到的难题、在教学中运用某种信息技术产生的效果以及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问题。教师还可以将某一堂课录制下来,通过课下反复观看教学视频录像仔细打磨信息化教学技巧,逐渐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艺术和风格。
二、构建多元培训模式
在培训对象上,考虑到不同教师的学习需求、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及对培训内容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可考虑采用分层培训的方式,构建不同层次的模块化培训内容。第一层次是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主要包括一些常见的应用软件的使用、图像音像素材编辑处理软件的操作技能、常用的搜索引擎的使用和检索技巧、通过社交软件搭建虚拟学习社区的方法以及信息化教学设备的操作方法。第二层次主要培养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设计的能力,主要包括制作电子教案和电子课件、搜集整理教学资源、创建教学资源库、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评价等。第三层次,开始注重培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此时可采用案例教学、反思教学的形式,引导教师进入实际教学情境中,观摩信息化教学成功案例,分析研判其中的技巧、经验和存在的问题,鼓励教师自己尝试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一小节课并接受大家的评价,集“看、评、磨、思、做”于一体,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同时,在三个层次的培训中,对教师信息道德的培养应当贯穿始终,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教师遵守网络信息道德的自觉性。
考虑到教师日常工作较为繁忙,在培训时间的选择上可以寒暑假期为主,且每次培训时间不宜过长,以防造成教师的厌烦心理。培训地点宜采取就近原则,或直接安排在校内进行,以免除教师往来奔波的辛劳。授课教师可邀请高校信息技术专业教师、专家学者和中小学在信息素养方面造诣颇高的教师共同参与教学,做到既能帮助教师掌握信息技术专业知识技能以及信息化教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又能贴近教师实际教学生活,通过生动鲜活的信息化教学案例为教师创设参与式学习情境,使教师在感知、反思与体验中获得信息素养的全面提升。
培训内容应注重删繁去旧,吸收信息技术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使用更符合教师实际教学需要的教学案例,适当摒弃一些过于抽象专业和与实际教学关联较少的理论知识,做到知识与技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对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尝试构建学科资源库,即包括传统文字教材形式在内的,融合专家讲座、优秀教学案例、相关技术软件的安装使用方法、教学素材等的超文本、立体化的教师网络培训教材体系。
针对初中教师日常工作较繁忙、将习得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教学情境中的意识和能力欠缺等现实因素,对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宜采用短期集中培训和长期跟踪指导相结合、线上观看网课和线下亲身体验相结合、立足实际教学问题的校本培训与在校外专门的培训机构进行专业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方式。培训应通过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帮助教师真正开始思考技术与教学的关系,不断把信息技术渗透进学科教学。
三、优化信息化环境建设
在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育中,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并不是旁观者,他们对待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视程度将从宏观上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走向。
首先,作为一个地方教育事业发展的“指挥官”,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各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如定期组织市县教研人员、一线教师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召开教学研讨会,针对当前一线教师在开展信息化教学和提升信息素养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和经验、其他地市可供借鉴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以及教育信息化领域内最新研究成果等进行交流研讨,帮助教师在思想交流与碰撞中拓宽信息化教学视野,增强信息意识。此外,通过定期举办信息化教学技能大赛等比赛活动充分调动教师探索信息技术教学的热情,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对于相关在职培训,教育行政部门要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切实减轻参训教师在培训、交通、餐饮等费用上的负担,做到让教师安心、放心地接受培训。
学校作为教师开展日常教学、研究工作的主阵地,应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包括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同事间相互学习的和谐氛围、学校对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自主权的尊重等在内的“软”环境,这些将对教师树立信息化教学观念、增强提升信息素养的信心起到潜移默化且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校领导应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将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作为绩效考核、职称评定和评优表先的参考依据,给青年教师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信息素养相关培训和教研活动,推行“师徒制”,动员信息素养水平较高的资深教师为青年教师传授经验。另一方面,学校应积极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形势,为教师搭建包括网络和各种信息技术设备的“硬”环境。如为每位教师配备计算机,搭建局域校园网,实现WiFi全覆盖,每间教室配备多媒体网络教学设备,建立电子阅览室,购买必要的教学软件和设备并做好日常管理维护工作,组织各学科教师搭建网络教学资源库,凝聚全体教师合力,为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育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包建平,胡卫星,张丽伟.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在职提升的校本实践——以辽西地区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8):90-92.
[2]吴翔,付邦道.论信息社会教师信息素养的养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3(3):51-53.
[3]吴亚飞.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5(2):38-39.
课题: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联2019年年度调研课题成果:《“互联网+”时代初中教师信息素养培育研究》,编号:SKL-2019-2182。
(作者单位:信阳广播电视大学,河南 信陽 46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