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武本孔子庙堂碑研究

2020-12-09祝鹏飞

西部论丛 2020年13期
关键词:碑刻唐代李世民

祝鹏飞

摘 要:“成武本”《孔子庙堂碑》为宋代年间复刻于山东菏泽境内,原碑为“初唐四家”之一的虞世南撰文并书丹。原碑初刻于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张怀瓘《书断》中对虞世南书法有评曰:“得大令之宏观,含五方之正色。”的高度赞誉。“成武本”《孔子庙堂碑》中书风的笔法、结题、章法的独特之处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吸引了后世来者心摹手追争相学书。此碑风规“下笔如神,无惭世珍。君子藏器,内含刚柔”。不仅是一篇经典的书法作品,也是一个启迪后世书家的重要旗帜。

关键词:唐代;虞世南;王羲之;李世民;碑刻

一、《孔子庙堂碑》书丹者虞世南

(一)虞世南生平考

虞世南生于公元558年,卒于638年。字伯施,太宗年间官至秘书监,受封为永兴县子,次年进封为县公。故后世亦尊称其为虞秘监、虞永兴。今浙江余姚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初唐四家之一,优秀的政治家、书法家。陈武帝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出生于东南富甲一方的名门望族。虞世南幼年时期历经困苦不幸成为孤儿被寄养在叔父家,等到弱冠之年便自号“伯施”,以纪念叔父及乡里的恩德。虞世南书法师承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世孙高僧智永禅师,深得“二王”遗韵。史书记载:“同郡沙门智永善王羲之书,世南师焉,妙得其体,由是声名籍甚。”虞世南学习书法临池不辍,在唐代备受唐太宗李世民和学书者的喜爱和推崇。距今约一千年間一些精品绝品很遗憾并没有得以保存至今,但是传世书作中有一部分保留了下来,其中《积年帖》、《论道帖》、《汝南公主墓志铭》、《孔子庙堂碑》、《破邪论》等均为著名的书法碑帖。

不仅仅是在书法领域,虞世南在文学领域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相传虞世南非常擅长诗文,隋朝年间以才学征学入仕。流传至今的文学作品有《奉和》、《赋得》、《北堂书钞》、《圣德论》等诗书传世。

在教育领域虞世南也是一位优秀的书法教育家,唐太宗时期虞世南弘文馆教授书学培养出了一批著名的书法家,其中褚遂良便是优秀的学员之一。虞世南在教授书法实践和理论并重,有经典理论《笔髓论》、《书旨述》、《劝学篇》三则流传于世,对后人学习书法有重要启迪作用。在这短暂的弘文馆讲学时间内虞世南教学相长瀚泳期间书艺勇猛精进,并培养出了一批影响了唐代书风的书法家。虞世南在继承魏晋笔法传统与传教后辈之间的笔法传承上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

虞世南幼年时期历经隋末动荡不安的朝代更替与残酷战争。在这般动荡流离之下,对幼小的虞世南的成长是非常深刻,也深深的影响了虞世南的书法观。而这种“君子藏器”的书法哲学观也深受后人的喜爱,如“清四家”中有“浓墨宰相”美称的刘墉,以及近代书法家启功先生。

纵观虞世南的一生可谓是历经风雨、饱经风霜,但是凭借着过人的才学和勤奋好学,最终功成名就、青史留名。学习虞世南书法不仅仅要学习书法,还要学习虞世南的不卑不亢、勤奋好学的优秀品质。

(二)虞世南与初唐书坛

在浩如烟海的书法史中虞世南留下了极为重要的一笔,在初唐时期和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家”。虞世南由隋入唐,入唐时已年逾不惑,早已书名享誉海内外。入唐时唐朝将书学列为国学之一。虞世南适逢其会,更在书法的浩海中徜徉自得。唐代书坛整个时期可以分为初唐、盛唐、晚唐三个时期。初唐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喜爱王羲之书法,故初唐时期时人以学书王羲之最为主流。清代书法理论家阮元在他的《南北书派论》中记载:“世南入唐,高年宿德,祖述右军,太宗书法亦出羲之,故赏虞派。”也正因此如此唐代书法远承魏晋遗风,骨力清健,姿媚势遒。而虞世南便是其中的研习“二王书风”的佼佼者。

初唐时期对魏晋南北朝书法传统的继承和发扬起着重要的作用,虞世南师承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世孙高僧智永禅师研习书法,口传心授、言传身教得其珍贵至极的家传二王笔法。正逢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之书,设弘文馆,召虞世南、欧阳询设书学教授书法。因为政府大力弘扬支持,初唐书法便像雨后春笋般展现出了无穷的生命力。初唐书坛便揭开了序幕,一颗颗书坛耀眼的书家纷至而出,在整个唐代乃至书法史中留下了璀璨的辉煌。薛稷、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名家在沐浴初唐书风之下纷纷登场,将唐代书法推到的兴盛巅峰。

初唐时期距离二王时代距离数百年,历经朝代更迭战火侵袭之下,能够得以保存的书法经典作品尤为珍贵。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书圣王羲之在永和九年,欣其所遇,遣兴而书的《兰亭集序》。悠悠千载书史浩瀚,只有《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可惜原本不存,后世推崇的临本中最具盛名的便是“虞世南摹《兰亭序》”。虞世南学王最深,一笔一画间无不体现魏晋风流。学书得其中和之妙,适得其所。临池不缀终成一代大家。

二、“成武本”《孔子庙堂碑》书法研究

(一)“成武本”《孔子庙堂碑》与“西庙本”《孔子庙堂碑》

《孔子庙堂碑》为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所书,在贞观七年(公元633年)刻石,原称之为《夫子庙堂碑》,又称为《孔子庙堂碑》。是由虞世南撰并书,李旦篆额。原碑毁于庙火,早已不存。武周长安三年(公元703年)武则天命王旦重刻,可惜年月时长不永之后也遭损毁没能保存。因此唐拓本流传于世极为罕见,但是庆幸的是在日本有保存下珍贵的唐代原碑原拓,此唐拓本有翁方纲考究注文。是在战乱时期流入日本藏三井家,现在有影印本可以见到。而石碑刻石现存于世的只有“西庙”“东庙”二本,“西庙本”为宋代时王彦超根据唐代原碑原拓复刻于陕西西安,故称“西庙本”或“陕西本”。“东庙本”刻于北宋公元1025--1063年间重刻于山东成武,复刻人及成碑年岁并无记载,因在西安之东故称“东庙本”或“成武本”。相传此碑有四种传世,一在陕西西安碑林、一在山东成武文博馆、一在山东曲阜碑林、一在饶州锦江书院。但曲阜与饶州并未能见石碑刻石。故“东庙本”与“西庙本”最富盛名,现在的《孔子庙堂碑》字帖也大多是依据“东庙本”和“西庙本”两种字帖影印而成。

“西庙本”保存在西安碑林,上有成碑年号及摹刻者姓名。碑文横34行,每行有64格,但是与唐碑常用的碑刻格式稍有不符,所以有疑问者提出是“依据裁剪成册的原碑拓片字帖复刻而成。”而“东庙本”保存存在山东省成武县,全碑并没有无成碑年岁记载亦无摹刻者姓名。“成武本”碑身高2.08米,宽0.89米,厚0.22米,碑文横33行,每行竖66格,合乎唐代刻碑风格。应当是根据唐代原碑原拓复刻而成,清代翁方纲在一拓片中跋文这样写到:“城武本行次位置与陕本不同,是从唐初本摹无疑耳”。因此可见在书风规格上“成武本”更胜“陕西本”。

“西庙本”丰腴圆润,字形稍宽。碑刻刀口深厚、体势圆润宽博。明代嘉靖年间遭遇地震碑断为三段。而“成武本”遒劲温润,外柔内刚,刚柔并济,刀口瘦硬清健。但是石质不坚硬。清代学者翁方纲曾论曰:《东庙堂碑》瘦硬胜于《西庙堂碑》。所以在神韵风神上“成武本”更胜“陕西本”。

“西庙本”与“东庙本”均为原碑所毁之后,后世根据拓本复刻而成。而复刻所据版本可能有所不同,刻石工匠与石质也有所差别。因此两种版本在格式规格和字势风神等处相差甚远。两种版本也相符相成,互为补充。参照两版本的拓本并细细体会其中奥妙之处,对于学书者而言必大有裨益。

(二)“成武本”《孔子庙堂碑》书法风格

“成武本”《孔子庙堂碑》清雅静穆,含蓄樸素及中正平和,此碑用笔没有过多的修饰渲染,用笔线条温润俊朗,因字赋形各尽其态。字势含蓄内敛,有“君子藏器”之美誉。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书谱》有云:“至如初学分布,……人书俱老。”文中论述的“中正平和”及“人书俱老”的书法观也是虞世南的真实写照。此碑是虞世南年逾古稀的精品力作,可谓是人书俱老。故全碑骨气遒劲,温润典雅。

此碑在承袭北朝墓志风规体格中又融入了“二王”帖学温润典雅的风貌,笔力凝练含蓄,骨力内含。又能出己意,终成一代大家。

“成武本”《孔子庙堂碑》“骨力遒劲,含蓄温润妙不可言。后世书家赞誉云:“君子藏器,以虞为优”。行笔寓方于圆,笔致方硬、圆秀浑然天成,外柔内刚。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在《书断》中赞誉:“其书得大令之宏规,含五方之正色。姿荣秀出,智勇在焉。”在书法理论著作《宣和书谱》中也有赞誉云:虞世南“晚年正书,遂与王羲之相后先。”可知虞世南的书法在艺术成就上很受推崇。

如“允”字二字虽为同字,但在虞世南的笔下呈现出美轮美奂的姿态。第一字“允”点画分明,分间布白。错落有致,风规自远。“武”字虽取楷法有内含其隶书笔意,尤其是“戈”钩最为精彩传神。《宣和书谱》中记载:“太宗乃以书师世南。然尝患‘戈脚不工,偶作‘戬字,遂空其落戈,令世南足之,以示魏徵。徵曰:‘今窥圣作,惟戬字戈法逼真。”可见此‘戈法内蕴乾坤,此‘戈在字中作为主笔,寓圆于方切笔直入,由右上入笔,第一段短而直,直挺裹锋斜下末尾收笔轻轻钩挑而出。此‘戈钩法有提笔成钩、翻笔逆钩、拢毫成钩等多种写法。另一方面也是关键的钩画的倾斜度也尤为重要。可以形成成直挺势态,也可以成弯钩势态。笔画的长短曲直与轻重疏密也是影响戈钩的重要因素,至于钩的具体写法应该随类赋形多取决于字主体。

此碑中上下结构的字形分布最为精妙,天覆地载结构随类赋形。“旨”字为上下结构,成天覆象。上横画开张,日字冒于其下。“篇”字上下分明,分间布白、疏密有致。“鉴”字上临下金,成天覆象。上面‘临字部分成欹侧结构,下方‘金字舒展大方。看似闲庭信步实则内涵乾坤。其中“永”字更是深受后世书家推崇膜拜。卢隽的《临池诀》中对其永字八法有记载“首叙书法传授源流,自谓得虞世南家法……永字八法势论。”可见后世书家对此“永”字其中奥意的浓厚兴趣。

通篇碑文参用隶书形制,稳重匀称。整体宏观章法计白当黑,在整幅作品中字字之间、行行之间疏密、欹正、穿插、呼应等各关系和谐有致。纵成行横有列,信手成书,挥洒自如。字不足一寸,全碑数千字既继承魏晋恬淡潇散的风骨,褪前朝浮靡之风,开唐代尚法之潮流。故有“天下第一楷书”之誉。

三“成武本”《孔子庙堂碑》对书法创作的意义

楷书历经魏晋之后,在结构与点画上表现出丰富的形态。到唐代初期,楷书法度趋于成熟,“成武本”《孔子庙堂碑》不仅是经典书法之作,也是具有文献价值的重要材料,更是书法传承承上启下的经典字帖。其中虞世南“且笔妙喻水,方圆喻字,所视则同,远近则异,故明执字体也。”“禀阴阳而动静,体万物以成形”的“笔妙喻水”观备受后世关注。

(一)中和雅致最可师

“极尽欹侧之能”俯仰有致,冲和有道,心正气和。横竖内涵其质。即是君子藏器于身的儒雅君子之风。因其奥妙,固有“天下第一碑”的美誉。

(二)空灵遒劲最可师

此碑点画接搭之处留白颇多,空灵通气。空白区域调整笔画疏密与墨色形成黑与白整体空灵潇散的感觉。字体略长温润飘逸,筋骨遒劲。清人刘熙载《艺概·书概》中云:“学永兴书,第一要识其筋骨胜肉。”可见其筋骨最富色彩,也最受后世瞩目。

(三)心神统辖最可师

书法是依托笔墨直抒胸臆的造型艺术,其中奥妙不在笔墨而在心神,通篇文字闲庭信步般潇洒自在,却又隐含更深层次的境界。也正如他:“必在澄心运思至微妙之间,神应思彻”的书法观所言。此碑玄妙,观其碑,则有“皆造意精微,内悟其旨也”的体会,细细品味碑中文字,心摹手追,必大有裨益、勇猛精进。

(四)自然无为最可师

虞世南曾说:“书契于无为”,在书法的学习中升华到了哲学角度。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是道家学派针对自然万物提出的人生观、世界观、哲学观。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作为造型艺术必有独特的艺术语言,而书法就是通过笔端塑造动静结合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书家思想情感的艺术。书法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并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

猜你喜欢

碑刻唐代李世民
明显陵碑刻图式元素的艺术特征探析
三张纸条
皇帝不能玩权术
以诚相待
唐代女性服饰考略
唐代铜镜中的设计美学初探
唐代前期的文学理论初探
唐代皖南诗歌探究
欲访汉碑游齐鲁 致尚宽厚遗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