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始艺术的活化石

2020-12-09陈震

西部论丛 2020年13期
关键词:创新

陈震

摘 要:中国作为世界极有影响的剪纸生产和发展基地,有其自身发展的历史使命,无论对本民族文化还是世界大文化的发展,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民间剪纸,是以中国亿万劳动人民为主体而创作的一种有生命力的艺术,她被民俗专家予为原始艺术的活化石,他的群众性最广泛、地域性最鲜明、造型特征最强烈。它有悠久的历史,是千百年农耕文明所形成的艺术体系,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原始艺术;国粹艺术;民间剪纸;创新

引 言

民间剪纸植根于民间,是表现人们的美好生活的一种艺术手段。无论是婚丧喜嫁,逢年过节,剪纸都会代表人们的意愿,随着生活习俗出现在人们生活的大舞台。也就是说,民间剪纸的市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之际。民间剪纸的交易方式也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原生态的民间剪纸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我们的骄傲,但我们不能抱着这些财富坐吃山空,何况作为艺术,创新、发展是它的灵魂。我们在强调民間艺术的民族性和艺术性时,往往忽视了它的时代性,在强调“口传心授”时往往忽视了艺术的创造性,所以出现民间艺术中普遍存在的共性,而缺少个性。艺术缺乏个性,就会失去生命力。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现普遍消失的情况下,国家拿出财政补贴进行抢救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用国家财政的钱进行抢救毕竟是属于输血,重要的是要让它自身产生造血功能,艺术的发展应该靠自身的发展规律。从剪纸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过去历代朝政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大多源于农耕社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小农经营、家庭作坊、单打独斗的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绝大多数民间艺术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有些民间艺术甚至出现迅速消亡的趋势。理论上,业内专家对剪纸艺术的继承和创新,观点是不一致的,尤其是对原生态的民间剪纸能否做成产业和是否可以走向市场各持己见。我们通过局部地区的剪纸产业化实践,使大家逐步认识到,民间艺术只有重视市场、形成产业才会有大的发展和大的繁荣。发展产业不能象搞运动那样一哄而上,要脚踏实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要静下心来搞创作,不断锻造精品,文化艺术是要靠作品来说话的。

那么,什么是传统?传统就是过去历史的凝聚而传承下来的程式化、规范化的现实。民间剪纸即传统剪纸,它有着灿烂的悠久历史,经历着无数代先人们的持续努力、传承、加工和再创造,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方性和继承我们民族文化遗产的连续性,它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各个发展历史阶段我国各族劳动人民(主要是劳动妇女们)群体智慧的结晶。它有着比较成熟的艺术手法、艺术语言和较之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我们要想了解和掌握剪纸的艺术特色和规律,唯一的途径就是到民间去,深入走访、调查研究、收集整理,恭恭敬敬地拜群众为师,老老实实地向民间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获得剪纸的真谛。

民间传统剪纸,是我们今天借以创新的滋补剂和取之不尽的源泉。只有认真刻苦的深入民间、学习传统,才能使我们真正地了解和掌握剪纸艺术的特点和规律。只有深入调查研究和剖析,方能使我们认识和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的全貌,便于我们在继承中对它正确的扬弃和取舍,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弃旧图新的创造,也就是对传统的某种否定。当然,这个“否定”不是对以往历史的割裂,对整个传统的抛弃,只能否定它相对于当今社会过时消极的东西;但对它富有强烈生命力的积极因素,诸如传统的剪纸构图法则、表现形式、艺术手法、民族特色和艺术语言等特点,就值得我们吸收、继承和发扬。在这方面,去世的藤凤谦先生则是我们崇敬的榜样。

关于剪纸的创新问题。创新就是以一种与当今内容相适应而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时代精神的新的剪纸艺术形式,来取代原有的窗花和刺绣花样等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形式。这种“推陈出新”的取代,不是对传统的割裂,对整个民间剪纸的否定和抛弃,而是通过向传统学习,向民间作调查,把蕴藏在民间剪纸艺术中固有的特色风貌、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等积极有用的东西加以择取、接纳和保留,并有机地运用到新的剪纸创作实践中来;同时剔除其原来消极过时的因素,并根据当今内容的需要,把旧有的艺术形式进行删节、加工和改造,而变化发展为新型的现代剪纸艺术形式。

我们的创新,首先以继承传统为基础,但亦不排斥对外来文化艺术的学习、借鉴和吸收。随着党的开放政策,人们和外来文化的接触、交流将日益频繁,这对于我们民族文化的振兴无疑是件有益的好事。当然,倘若我们学习不得当,只知“拿来”不善“消化”,或者不加选择,不分良莠地囫囵咽下。乃至以“洋”代“中”,那就不免把好事变成坏事了。“没有民族性就没有世界性”。我们学习借鉴外来文化,不是盲目的照搬和模仿,而是为我所用,溶化于我们的创作实践中。这种借鉴是“化合”的吸收,不是“混合”的杂拌。再者,当我们强调对传统的纵向学习、研究和继承的时候,又不可忽略对诸如金石、书法、砖刻、木雕、石雕和年画、版画等其它姐妹艺术的横向借鉴和博采。

另方面,创新还需要注重个性的解放。没有个性就会失去独创性。也只有注重创作中的个性解放,才可能有艺术上的百花齐放。我们尊重传统,不是对传统的生搬硬套。传统一定要服从于个性的发展,继承必须服务于今天的创新。创新,它一方面要从传统中吸取养料,另一方面,它又要反过来充实变革着传统。这就是我们民族文化能够数千年得以传承不衰而继续拓展的道理。创新就是要发展个性,个性的发展就是要打破千人一面千幅一律的一般化表现。只有个性解放,方能出现满园春色、百花争艳的局面;只有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才能带来剪纸创作空前繁荣发展的春天。

我们对于传统既要尊重但又不可厚古薄今。从事创新活动的同志,多数是有作为的年青一代,是我们剪纸事业未来的希望,我们都应关心现代剪纸的创作,关心新生力量的成长。对于他们的新作和创新活动,我们应给以充分地肯定和扶持,要为他们的创作大开绿灯,为他们的成功呐喊、赞扬。同时还要允许他们的失败。踏着前人的脚步走,那是比较稳当而易于获得“成功”的;但奋力图新的创作,的确是很难很难的,因而受挫跌跤在所难免。只要他们的立足点是对的,不是以其他绘画手段代替剪纸艺术语言,那么,对于他们作品中的某些缺陷和不成熟之处,就不要过多的指责。而应满腔热忱地给以正面启迪和诱导,使新型的现代剪纸作品由“不象”到“象”而日臻成熟起来。可能有些在今天看来“似剪纸不是剪纸”的剪纸,不被人们理解和接受,但它也许就是明天传统的补充。比如明末清初的“杨州八怪”之作,彼时彼地亦是不被人们所理解接受,但他们的“怪”作到成了当今传统的重要补充。其中郑板桥的“怪竹”和“怪书”到是令人称颂和模仿的佳作,广为世人所认可。

综上所述,我们对于传统要敏而好学,对于出新要勇于探索,对外来文化要善于溶化,对剪纸的功能要勤于开拓,从而使剪纸艺术有一个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谷凌云. 根植陇原的远古奇葩——庆阳剪纸艺术[J]. 中国文艺家, 2018, 000(004):P.107-107.

[2] 赵凡玉(文/图)[1]. 剪纸装饰符号,让剪纸艺术更出彩[J]. 百姓生活, 2019, 000(001):45-46.

猜你喜欢

创新
号脉时代盯热点 做足内涵多深意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