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改造与治理的规划应对思考
2020-12-09刘赟
摘要: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成为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关注的重点。通过梳理老旧小区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街区控规编制与实施两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与治理模式,为今后老旧小区更新改造与社区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社区改造;社区治理;生活圈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9138-(2020)10-0067-68
收稿日期:2020-09-09
2019年国务院部署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出要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本文深入研究老旧小区建没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规划编制与实施层面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治理的思考。
1老旧小区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笔者参与考察的老旧小区位于天津市河北区与东丽区交界,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末,属于城郊结合带,小区人口众多,老年人比例较高。经过多日实地查看,发现该小区建设管理的问题丰要集中在服务设施、公共设施、安全设施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具体包括:(1)小区老旧,燃气、排水排污等市政设施设备年久失修,“跑冒”现象明显,影响居民日常生活;(2)公共服务没施配套不齐,未没置卫生站、幼儿园、老年或残疾人服务站,健身场所、公共绿地较少,消防等安全设施管理存在隐患;(3)居住环境品质有待提高、绿化率不高、公共空间不足,环卫设施覆盖不足,居民楼外立面不统一,杂乱无序;(4)缺乏统一规划引导,道路不规整,停车不规范,大部分出入口无亭岗、门卫。
2规划编制引领小区改造
2.1国七空间总体规划层面
一是构建街道-社区两级生活圈。在区级国土空间规划总体编制中划分街道级生活圈,以15分钟生活圈为基本单元,按标准配套全面优质的医疗护理、健康周到的养老服务、学龄儿童教育服务、丰富的文娱健身、多元便捷的商务服务、高品质的公共开敞空间等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高品质,让居民在步行15分钟可达范围内享受到交通出行、医疗、教育、休闲、购物等服务。社区级生活圈公共服务设置更多考虑老人、儿童以及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按5-10分钟步行范围设置,增加公共活动空间,提供便民日常生活服务,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病有所医、困有所帮、幼有所教。二是统筹安排应急管理设施。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在城市-街道-社区等不同层级统筹安排各类应急设施和场所,预留应急医疗设施,实行平战结合、弹性与刚性结合,为疫情或其他灾害发生时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三是探索“补、优、改”相结合的社区改造模式。参考上海城市更新实行“留改拆”相结合的模式,探索“补优改”相结合的改造模式。“补”即历史欠账,在小区增设社区卫生服务站、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小区文化活动室、残疾人服务中心、幼儿园、儿童活动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路灯等照明系统。“优”即对小区陈旧老化设施优化,改善环卫设施、实行垃圾分类,补充完善消防安全设施,小区绿化、翻修公共活动广场、健身广场及健身器材,拆除违章建筑、美化环境。“改”即改造水、电、气、暖等管网,实行飞线入地,疏通雨水、污水管道及化粪池,实现雨污分流;重新规划并修缮小区道路、配建停车场、划定停车位,规范小区机动车管理。
2.2街区控规编制层面
一是统一规划小区绿地系统。在合理规划小区容积率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加公共活动空间,满足老人、小孩、年轻人等不同年龄居民的娱乐活动需要,建设1-2个大型社区公园,增补小微绿地。二是规划立体化停车设施,统筹解决停车乱、停车难的问题。三是增加规划封闭管理设施。改造升級小区出入口管理,在行人出入口新建可开闭的大门,增设进出通道门禁,在车辆通行的出入口增设进出通道闸。四是统筹配置公共服务设施。按照《天津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公共服务设施实行“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配置,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五是加强公众参与,分类调查满足居民诉求。
3规划实施助推社区治理
3.1建设智能化管理系统,提升小区管理水平
完善小区车行道路标识系统,实行出入口单行,在主要出入口、大门设置门岗,安装车辆道闸等管理系统;完善小区消防系统,在主要路口、拐弯处安装监控、智慧安防系统,不断提升小区智能化管理水平。
3.2探索政府+物业+志愿服务相结合的社区治理模武
以街道党委领导、居委会党支部具体指导,专业物业服务企业为主、志愿者服务为补充,实现精心规划、精细管理、精准服务。对治安防范、保洁服务、绿化养护、停车管理等基础管理探索引进专业的物业服务企业。党员志愿服务团队主要针对空巢老人、独居残障人士、其他活动不便的人群,明确职责分工,负责定期提供日常服务。针对老年人为主的特点,引进文艺表演志愿服务团队、医疗服务志愿团队,丰富社区居民文化娱乐活动,普及健康养生知识。
3.3实施责任规划师制度,引进社区规划师
从社会层面公开招募社区规划师,将社区作为长期实践基地,从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全过程跟踪,切实推动规划实施落地。
参考文献:
1.于一凡,从传统居住区规划到社区生活圈规划.城市生活圈规划.2019.05
2.李德智 谷甜甜 朱诗尧.老旧小区改造中居民参与治理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南京市为例.现代城市研究.2020.02
3.邵任薇 朱英杰,城市更新中社区规划师的作用研究——以广州为例.城市管理.2019.03
4.于长艺尹洪杰.责任规划师制度初步探索——以北京西城为例.北京规划建设.2019.S2
作者简介:刘赟,易景环境科技(天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