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类招生模式下工商管理专业的困境、原因与对策分析

2020-12-09陈亮

西部论丛 2020年13期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社会需求

陈亮

摘 要:大类招生模式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高校按照学科大类进行招生,但从目前现状来看,工商管理专业在该人才培养模式下出现一些问题,影响专业分流。基于此,本文对工商管理专业在大类招生模式下的困境进行调查,探究大类招生模式下工商管理专业出现困境的原因,重点分析应对该困境的有效策略,以期促进大类招生模式的有效落实,完善该专业的分流机制。

关键词:大类招生模式;工商管理专业;社会需求

引 言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企业的人才需求结构发生改变,更加青睐于复合型、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为更好的培养此类人才,大类招生模式应运而生。但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较为宽泛,专业分流工作遇到阻碍,无法培养高质量人才。因此,探究大类招生模式下该专业的困境以及解决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1.工商管理专业在大类招生模式下的困境

大类招生模式的实施虽然尊重了学生的差异性,满足其个性化需求,但同时也给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和管理提出挑战,具体体现为各专业分布不均、选择专业存在盲目性的特点以及过于追求热门专业等,导致该专业出现以下困境:

首先,高校在进行专业分流时,部分高校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选择权利,不设限、不干预,导致出现不均匀的分布状态。而且,大部分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往往选择当前社会中较为热门的专业,造成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人数较少。而还有部分高校的分流依据是成绩,这种单一的分流方式虽然能够有效缓解分布不均等问题,但却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违背了大类招生模式提倡的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其次,对于办学效益而言,科学的师生比是基本保障。但从目前现状来看,工商管理专业的师生比大多为2∶1,不在合理区间内。这不仅影响教育资源的分配,还会对该专业课程的设置以及管理造成阻碍,进而对高校的办学质量造成影响。而且,高校出于对教学成本的考虑,当选择工商管理专业人数较少时,往往劝导其选择其他专业。即便是开班上课,由于人数太少,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同样影响其办学效益。

最后,分流效果不佳。从目前现状来看,虽然各大高校均认识到了大类招生模式的价值,但在分流程序以及导航等方面仍是较为模糊,进而使得学生对专业没有明确的认知,导致大部分学生盲目选择专业,无法发挥出该人才培养模式原本的作用。

2.探究大类招生模式下工商管理专业出现困境的原因

2.1专业目标培养较为宽泛

相较于其他专业,工商管理专业较为特殊,主要体现在学科分类方面。具体而言,在我国高等院校中,專业往往是按照三个层次进行分类,分别是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而工商管理专业既是管理学的一级学科,也就是学科大类,同时也是其二级学科,也就是专业,而不同的层次其教学内容存在较大差异,前者内容较为丰富,而后者教学目标则较不明确。工商管理专业不仅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内容,还具有生产管理、企业文化等内容,这导致该专业呈现出一种适应性较强的特点,虽然涉及到了诸多工作板块,但却无法形成特长。这导致该专业在培养人才时,难以培养出高技能水平的人才,进而使得学生选择会计学等技能性较强的专业[1]。

2.2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供需不平衡

对于专业的选择而言,除了学生的兴趣,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是市场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而工商管理专业由于涵盖较多内容,一直是热门专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中此类人才已逐渐饱和,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降低,进而导致该专业学生具有较大的就业压力。从目前来看,该专业的就业率已在五十位之外,而这给专业分流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导致选择该专业的人数较少。

2.3专业选择的盲目性

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对专业并没有深层次的了解,外加高校在专业分流时对学生的指导不到位,导致学生对自身发展缺乏分析和定位,从而在较为迷茫的状态下选择专业,导致专业选择具有盲目性、从众的特点,极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3.分析应对大类招生模式下工商管理专业困境的有效策略

3.1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当前社会更加需要综合型人才,在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上,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专业技能。因此,工商管理专业作为一项综合型专业,应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立足于社会具体需求以及高校的实际情况,从而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明确。具体而言,高校应从各个方面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明确,站在学科层次的角度来看,仍将其定位于工商企业中低层管理人才;从专业类型的角度来看,应培养企业管理应用型人才;站在能力结构上来看,应培养多技术能力的“T”型人才,从而强化该专业人才的竞争优势。

3.2增加实践教学,提高就业率

对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而言,需要具备复合型的知识能力结构,而且,针对该专业自身而言,本就具有较强的市场性,所以,培养该专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开展高质量的实践教学,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专业能力以及素质,积累丰富的经验,从而使学生清晰的认识到该专业的应用型特点,改善该专业就业率低的问题。在开展实践教学时,高校可以采取体验式教学的模式,例如沙盘模拟或是企业实习等,加强学生对目标企业的了解,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主要的业务内容以及需要的业务能力,进而以此为目标不断付出努力,实现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目标[2]。

3.3规范专业分流程序,加强专业指导

为有效解决学生盲目选择专业的问题,实现工商管理专业的合理分流,高校应对专业选择流程以及指导进行规范和强化。具体而言,部分学生不了解工商管理专业的主要就职方向,所以,高校应加强专业常识教育,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该专业,明确该专业的主要目标、发展现状以及学科体系。与此同时,学生在选择专业时,高校应完善自身的引导工作,通过对社会需求进行调研,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准确的信息,做出科学的职业规划,破除从众心理,增强学生专业选择的独立性。

结 论

综上所述,在大类招生模式下,工商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分流机制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相关人员应立足于现状分析该专业的困境和造成该情况的原因,通过规范分流程序以及加强实践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专业的了解,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廖志成.工商管理专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产经,2020(13):33-34.

[2] 尹苗苗.大类招生模式下工商管理类专业分流机制的探索[J].知识经济,2019(18):135-136.

猜你喜欢

工商管理专业社会需求
本土化工商管理案例教学创新研究
公共营养师社会需求现状及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体验式教学法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新探
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关于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及能力培养研究
浅议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与管理水平提升
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特色化之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