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参军”企业科研生产领域风险管控
——研究综述与展望
2020-12-09赵玉姝董广茂张明亲
□ 赵玉姝 焦 源 董广茂 张明亲
(西安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一、引 言
在信息化时代,军民界限逐渐模糊,民营企业凭借优质产品、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进入军工科研生产领域,有效充实了国防工业科研生产力量,在优化军民资源配置[1]、推动产业结构升级[2]、提高武器装备质量[3]等方面成效显著。
尽管民企参军发展势头良好,但市场条件下的军品科研生产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4],“民参军”企业科研生产领域除面临研发经验和生产能力等常规性风险外,还受到准入资质、融合关系等特殊性风险影响,而相应风险预警体系与管控机制尚不完善导致其报国参军热情受到明显抑制,严重影响军民深度融合发展[5]。因此,客观地认知民企参军风险,不但可以从宏观视角把握当前军民融合战略实施状态,明晰地方政府的政策导向,也能从微观层面探究民口企业风险管理实践与水平,确保军民融合战略顺利实施,迎合世界军民一体化趋势。
二、文献搜集与筛选
本文借鉴系统性综述[6]研究中的文献搜集和处理方法:首先在WOS数据库、SD数据库、Springer Link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1995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30日刊发的中英文文献。其中英文检索的关键词 “Military Industry Enterprise Risks”、“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中文检索关键词“民参军”、“军民融合”、“风险评估”、“风险管控”。由于文献跨数据库检索,难免出现重复下载和归类问题,因此在操作中删除重复论文。同时,为避免遗漏重要文献,将筛选采用文章中的强相关参考文献,通过Google Scholar和百度学术手动检索补充。
依据研究的主旨内涵与范围边界,明确以下筛选标准:一是排除文章仅简单提及民企参军概念,没有围绕“民参军”企业科研生产领域风险开展实质性研究;二是排除社论、杂谈和文献综述类论文;三是文章发表在1995年之前。文献搜集与筛选流程如图1所示,依据处理结果从风险的类型、测度传染、预警及管控4个维度对“民参军”企业科研生产领域风险问题进行文献评述。
图1 文献搜集与筛选流程图
三、“民参军”企业科研生产领域风险类型
(一)准入风险
准入风险以国家法律约束和行业认证限制为表现。军民融合战略的实施涉及国防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同步协调改革,资金投入大、无固定模式可循的特征使军民融合体制机制重塑面临巨大不确定性[7]。为降低战略执行的盲目性,有效节约搜寻成本,国家和军方往往出台相关法律和认证规范,如指令计划、军工“三证”等,通过设置行业壁垒限制“民参军”企业参与军品科研生产。
(二)知识风险
知识风险涉及军事技术泄露与知识产权盗用。军事技术泄露是“民参军”企业员工违反国家保密规定,故意使高价值军事科技成果被不应知悉者捕获的行为,“民参军”企业收益最大化的价值导向与国防安全意识淡漠的矛盾是导致技术泄露的主要原因[8]。知识产权盗用由国防专利制度设计缺陷引起,是民营企业专利成果被军方无偿占用的不良现象。国防科技成果产权分离性的属性扭曲利益分配关系,严重挫伤民营企业科研人员的研发积极性[9]。
(三)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民企参军过程中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军品市场规律把握不准等因素造成的,致使民营企业损失超出预期或实际收益同预期收益相背离的可能性,包括持续性需求不足、融资渠道不畅两个方面。持续性需求不足是指与民品市场大规模批量生产相比,军品一次性订货数量偏少,缺乏规模经济效益[10]。此外,军品采购间隔期较长,使民营企业专用设备、智力资本、金融资产等资源闲置浪费严重[11]。融资渠道不畅集中反映出“民参军”企业规模偏小,可抵押资产不足的缺陷,商业银行贷款利率高且惜贷严重,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要求的资质条件民营企业同样难以满足,获取大规模优质资金十分不易[12]。
(四)融合关系
融合关系风险包含“军民”信任缺乏、供需信息不对称和逐利性道德缺失。“军民”信任缺失一方面体现为军方对民企参军带来风险的顾虑,通过高耸准入壁垒,规避军品质量低下、军事机密泄露等风险;另一方面不对等的市场地位与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引发民营企业参与军品科研生产的担忧[13],正常利益诉求难以满足的心里落差将进一步加深军民之间的信任危机。供需信息不对称描述了民营企业缺乏军品需求信息,军方不明晰优势民口企业技术特性和科研水平的双向不透明状态[14]。逐利性道德缺失用于解释民营企业逐利的天然本质,难以用正义感和同理心等道德标准进行约束,企业背离国防使命与社会责任一味追逐商业价值的不良现象。
(五)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涵盖技术标准不统一和技术磨损两个方面。技术标准不统一,表明我国军品科研生产的军标与民标相互独立,军种行业之间标准各有差异且互不兼容,形成民企参军的“技术壁垒”[15]。技术磨损是民营企业通过自主创新、仿制预研、购置引进等方式获得的技术成果,在同军方合作时被模仿抄袭,使技术丧失原有价值和竞争力的风险。
四、“民参军”企业科研生产领域风险评估
(一)“民参军”企业科研生产领域风险测度
风险测度建立在风险识别基础上,对风险的发生概率及影响程度进行判断,为风险管控提供依据。赵鹏晧等[16]基于风险指标体系,利用结构方程对“民参军”企业科研生产领域各类风险的关键性进行排序,指明包含技术评估、技术磨损和技术成熟度在内的技术风险影响程度较大。崔岩[17]通过构建风险评价层次结构和风险要素矩阵,采用两两对比的方式,测算民营企业科研生产风险的加权平均值及风险优先序,实证结果表明,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社会风险需要着重关注。
从国内文献中的风险测度方法来看,结构方程、蒙特卡洛法、模糊综合评价等成为国内研究“民参军”企业科研生产领域风险的主要工具,通过搭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量化民企参军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国外研究中的军工企业风险评估理念更为先进:Wu和Olson[18]在讨论军品供应商选择时提出企业风险管理概念,即风险的描述需从商业战略视角出发,通过组合开发与监控测量对关键风险予以优化,并着重强调风险的个体责任。
(二)“民参军”企业科研生产领域风险传染机理
“民参军”企业科研生产领域风险传染是通过厘清民口企业之间的网络化风险关系,明晰风险的传递路径及传染速度。市场经济环境下军工科研生产是一个受内、外部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多因果系统,涉及多角度、多维度数据的变动问题,其风险更具传导性特征。“民参军”企业网络空间中的任何节点一旦发生军品交货延迟、产品质量缺陷等违约现象,则与之关联的企业将面临风险传染[19]。
“民参军”企业科研生产领域风险的传染机理依据假设条件和计量方式不同,在网络节点处的敏感状态、风险移除条件方面表现出一定差异:基于网络各结点由于外部交易信息的不确定和内部技术、知识等因素相互影响,推导出的传染病模型强调网络封闭性,企业节点在网络空间内的数量保持不变,且相互传染没有固定方向。企业风险感染包括免疫、感染和易感三种状态[20],不同状态间的迁移转化取决于风险传染率、感染企业免疫率、易感企业转入率和免疫丧失率。小世界网络中的节点仅有“健康”企业和“非健康”企业两种类型,但模型中存在参军企业间有效救助基础上由“健康”向“非健康”的转移概率,同时关注随时间推移,网络节点中“健康”与“非健康”企业风险传染的均衡状态[21]。
五、“民参军”企业科研生产领域风险预警
“民参军”企业科研生产领域风险预警机制的搭建逻辑遵从系统性原理,主要围绕风险信息采集、指标体系构建、风险检测处理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民参军”企业科研生产领域风险信息采集。信息采集依据各类风险源展开,将精准、及时、客观但相对零散的信息梳理归类,进而生成有价值的系统信息资源[22]。二是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依据完整性与融合性的指标设计原则,参照沈莹等[23]研究结论,构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和细分层的四级风险预警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民参军”企业科研生产领域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三是风险检测处理。利用FOA-SVM[24]、神经网络分位数回归[25]等数理模型,在把控各类指标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定量测算风险警限区间并划分安全、警戒和危机三类风险警度,实现对“民参军”企业科研生产领域风险的分类预警。
六、“民参军”企业科研生产领域风险管控分析
(一)军方
军队作为军工市场的需求方,在推动军民一体化进程中需发挥主导性作用,摒弃“本位化”和“不作为”思想,从战略视角审视民企参军的发展路径与突破方向。改革市场主体准入制度,建立优势民营企业军品科研生产资质审批绿色通道,简化准入审批流程,有效降低审查管理成本[26]。
(二)地方政府
从政府视角来看,首先需有专门的管理及实施机构运作民企参军事项,明确机构职能。其次,搭建民参军公共服务平台与通道,促进军品科研生产的供需契合,通过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等方式推动国防科技资源共享共用。最后,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监督管理职能,对“民参军”企业科研生产范围内的资质认证和军品质量实行常态化监管[27]。
(三)参军企业
对参军企业而言,应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及自主创新水平,培养军品科研生产领域竞争意识。转变经营理念,牢固确立底线思维,弘扬奉献精神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观[28]。在时刻关注参军政策和军方需求的同时,努力开拓国内民品市场和军品国际市场,提升产品兼容性。强化民营企业风险意识,做好风险应急管理。
七、总结与展望
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军工市场的特点、规律神秘且未知,不深入了解国家和军方政策以及军工产品科研生产内在规律,盲目进入,必然带来极大风险。“民参军”企业风险的合理规避是微观企业与宏观政策动态耦合的结果,也是满足平战时期国防需求,提升民口企业参军报国积极性,推动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
通过对既有研究的梳理可知,现有文献从风险的界定与描述、评价与分析、管理与控制等方面对“民参军”企业科研生产领域风险问题进行了丰富深入的研究,但在以下两个方面尚存在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一是大多研究基于国家、地方政府或军方视角研究军民融合风险,并未从民口企业实际出发探讨微观主体科研生产领域面临的困境与风险,缺乏必要的实践素材与理论基础。民企参军是实现军民深度融合的重要路径,未来研究应从“民参军”企业的实际经营入手,围绕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困境进一步梳理科研生产风险。
二是已有成果较多关注参军企业风险识别与有效规避等内容,但对“民参军”企业科研生产领域风险评估及预警体系构建的研究有待深入。
未来研究中,应以“民参军”企业构成的交互网络为对象,分析网络各结点因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所导致的风险产生,以及在网络中的传导路径和传染速度,同时以前瞻性视角,探明“民参军”企业风险消化能力同网络风险整体感染程度的相互关系。
预警体系构建方面,考虑军品科研生产涉密导致的数据搜集困难及分类考查风险的问题,借鉴多分类果蝇优化等方法,实现小样本条件下的高度预警,依据关键风险指标和警度警限快速辨识受险部位,为“民参军”企业风险防范提供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