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医经络气血循环轨道探索唱歌的技法
2020-12-09李黎燕
《江苏中医药》杂志编辑部同志:
您们好!
我是贵刊的一名老读者,今年已经88岁了。退休前担任江苏省歌舞剧院声乐教员兼独唱演员,是国家一级演员,曾任江苏省音乐家协会理事、声乐表演委员会委员,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我17岁参军,1952年随部队文工团赴朝鲜,在 战地任独唱演员,获得朝鲜政府颁发的军功章,停战后由组织保送中央乐团声乐训练班学习,之后在中央音乐学院进修,1961年调入江苏省歌舞剧院。
我是一名中医爱好者,订阅贵刊多年,也自学了《黄帝内经》等多部中医著作。在声乐执教的过程中,我将中医经络气血循环的理念引入声乐教学,走出一条声乐教学的创新之路,用经络原理,揭示人体内的唱歌物质运动规律。
中医学博大精深,其整体观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认为,在声乐演唱中,人就是一部乐器,声带是发声源,气管与喉头之间两片纤维声膜(簧片)受气息冲击振动发出声音。“行腔”就是让声波进入相关联的腔体,产生共鸣,形成唱歌固有的轨道,练习时不可只知局部(喉部)而不知腔体之间的整体关系,不可不知其内在相辅相成的转化关系,这与中医学的“整体观”不谋而合。
《黄帝内经》清晰地描述了人体的解剖结构及全身经络的运行情况。经络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遍布全身。中医认为人的生命与气血密切相关,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失和,百病由生,而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治疗疾病当疏通经络。气血是生命之源,也是唱歌的动力源,而声波作用于“人体”又可以起到促进气血循环的作用。
明白了这些道理,让我对运用经络理念指导声乐教学信心倍增。但是理论要付诸实践,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有了,如何在声乐教学中运用?我又探索出帮助歌唱练习的数个关键穴位:关元、气海、膻中、人迎、印堂、后顶。
关元穴、气海穴的位置在“下丹田”,又称为生气源泉、呼吸之门,属任脉。美声唱法重要原则“在气息支撑下唱歌”“用气息托住声音”也是指这部位。膻中穴位置在“中丹田”,属任脉,是经络主干道的重要枢纽,唱歌呼吸必经之道。唱歌时用意念似一枚银针刺入该穴位,唱高音时“银针”刺入深层,气息直接进入关元、气海,就像泵一样,将空气按到底层,气压升高,声音才有穿透力,气压力度应适合发音的需要。人迎穴属足阳明胃经,唱歌时似用两枚银针刺入该穴位,不论音高低、节奏快慢,银针不能松动,可以彻底解决唱歌中难以驾驭的漏气问题,使喉头稳定,气息平稳下到丹田,获得上下通畅、明亮的声音。印堂穴位置在“上丹田”,美声唱法称之为面罩(masque)。后顶穴在正中线上,用意念似一枚银针刺入该穴位后,咽壁竖起,声音推送前上方对准面罩获得丰满优美泛音,这叫循络感传或经络传导。准确用好以上穴位,可得到音质优美、畅通的歌唱呼吸轨道。
用科学的方法,运用中医经络原理,调动体内气血循环,唱歌自始至终保持一个对抗稳定平衡的空气柱,经络畅通,高音灿烂、震撼,并拥有具有金属色彩的音质,这就是掌握唱歌呼吸运动规律的奇妙效果。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为本单位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声乐骨干,他们在我院原创歌剧中担任主角,在国家级声乐比赛中频频获奖,甚至享誉国际舞台。
如今我已年至耄耋,看着案头的《江苏中医药》杂志,像看着一位挚友。这位挚友引领着我从爱好到有所领悟,再从有所领悟到付诸实践,最后获益匪浅。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为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五千年灿烂文化感到无比的骄傲,也衷心希望贵刊能继续把中医药传承好、发展好。
祝愿《江苏中医药》杂志越办越好!
2020年10月20日
编者的话:
读罢李老师的来信,感佩她对艺术的认真钻研,对教学的探索创新,以及对吸收各种知识的孜孜不倦。她以海纳百川的精神,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她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而她又本着对中医的无比热爱,深入研究,将中医理念“跨界”运用于声乐教学。可见,中医学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已不仅体现在治愈疾病与健康养生,还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其他领域。
今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遥想当年,20岁的李老师用她激昂的歌声鼓励着浴血奋战的勇士们,他们是祖国最可爱的人。本刊节选李老师来信中的部分内容,以此向参与过抗美援朝的军人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