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全民安全应急科普工作现状与路径探索

2020-12-09解晓霞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

湖南安全与防灾 2020年9期
关键词:科普应急生产

文 / 解晓霞(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

随着应急管理部的成立,新时代安全应急科普事业面临新的发展形势。总体来看,一方面,全国安全应急科普工作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另一方面,目前安全应急科普工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应该着重加强安全应急科普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各自的主体力量,整合各类安全应急宣传教育,强化安全应急科普效果。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因此,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2018年,对于应急管理事业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国家将原有的安全生产、消防、地震、防汛抗旱、森林和草原防火等10多个部门和单位职能进行了整合,成立了应急管理部。这对于加强、优化、统筹国家应急管理能力,构建统一指挥、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国家应急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进一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长治久安、促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全国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正在逐步推进,面对新时代新形势,如何谋划和开展好全民安全应急科普工作,是我们面临的新任务新课题。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涉及领域众多,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社会安全等方面,应急管理系统宣教部门的工作职责范围主要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的应急科普。

全国安全应急科普工作的基本状况

众所周知,我国是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地域分布广,发生频率高,每年都损失巨大。究其原因有很多,自然灾害与我国的自然国情密切相关,事故灾难也就是常说的安全生产事故多发,既有我国过去生产力水平不高、安全基础薄弱、管理相对粗放等原因,也跟全体国民应急和安全素质不高,整体能力偏低直接相关。即便是面对自然灾害,不同的识别能力和应对水平,也会产生不同的灾害后果。正确识别,主动防范,应对有力,损害就轻微;错误识别,被动等待,应对软弱,后果必然严重。所以,广泛普及应急安全知识、提高全民公共安全意识、增强相关安全知识和技能水平,是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国防灾减灾工作面临的重要难题。全面提高公众的安全素质,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工程。国家有关部门在自己的职责领域开展了一些应急和安全科普活动,探索形成了一些长效机制。

2008年汶川“5·12”大地震后,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将每年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所在周为“防灾减灾宣传周”。各地各单位在这期间集中组织开展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应急逃生演练、灾害隐患排查、完善应急预案等工作。

教育部门为深入推动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从1996年开始,将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教育广大中小学生认真学习安全知识,积极开展逃生演练,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技能,自觉遵守各项安全行为规范。

公安部门为增强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使“119”更加深入人心,从1992年开始,将每年11月9日定为全国“消防宣传日”。集中加强消防科普宣传和隐患排查工作。为增强全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从2012年开始,将每年12月2日定为全国“交通安全日”。各地集中加强道路安全宣教活动,提高全民交通法制意识。

原国家安监总局宣教中心连同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安全生产万里行组委会办公室,每年都组织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大型公益宣传活动。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可以追溯到1980年,当时定为每年5月开展,并在1991至2001年期间改为每年5月开展为期一周的“安全生产周”活动。现行的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是自2002年起,改为每年6月开展。从2014年起,将6月16日定为全国“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2002年以来,“安全生产月”活动每年围绕不同主题,深入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普及安全生产知识,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推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在全社会唱响了安全发展主旋律。国务院安委会把“安全生产月”列为省级政府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内容, “安全生产月”活动逐渐实现了省、市、县和中央和地方企业全覆盖,公众关注度和参与度持续扩大。

“安全生产万里行”以新闻宣传和舆论监督为主要方式,每年与“安全生产月”活动同主题、同部署、同开展,坚持深入一线、排查隐患、曝光问题,已成为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的有力抓手。

应急管理部成立之后,安全生产工作得到高度重视,部党组把安全生产作为应急管理的基本盘、基本面、基本任务、基本保障对待。按照安全生产法和安全生产监管实践,成立应急部之前应急救援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部分或者说一个环节(预防、监管、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应急部成立以后,按照现行的突发事件应对法,应急管理工作包括对自然灾害和灾害事故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在继续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做好常态减灾的同时,也集中很大力量做好非常态救灾工作,包括及时有力应对各种大的自然灾害,这是应急部的职责所在。所以,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是高度关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站在应急管理的大视角,安全生产要更加注重预防,因为安全生产事故是人祸,是可防可控的,要通过加强监管和宣教,最大限度减少事故灾难。所以,部党组也高度重视安全宣教工作,要求继续开展好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在活动内容上加大对应急、消防安全、防灾减灾救灾等方面的宣传。应急管理部宣教中心在“安全生产月”官网和微信平台举办的网上应急安全知识竞赛参与度非常高。

经过多年来的持续磨练和打造,目前“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已经成为全社会增强安全意识、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技能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受到群众广泛认可和欢迎。

全国安全应急科普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全国安全科普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全民安全素养总体趋势不断提高。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认为安全应急科普还存在一些与新时代新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举办大型宣教活动的目标与广大群众对应急安全知识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差距。每年的活动主题和内容以服务相关部门的工作意志为重点,也就是说主办方的工作目标是宏观的,而广大群众的实际需求是具体的,如何自上而下将宏观要求具体化、务实化,转化为人民群众自身所需的知识技能,使活动更加“接地气”,需要深入探索和研究。

二是安全应急科普教育的持续力度不足。开展专题宣教活动,群众参与范围虽然广,但是活动持续时间短,容易形成“一阵风”的局面,来得快去得也快。不少媒体侧重介绍活动过程这样“快餐”式的报道,缺少深入的报道和持久系统的知识普及。

三是安全应急科普内容和形式创新还有所欠缺。有的内容陈旧,跟不上飞速发展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有的形式单调乏味,缺乏吸引力,效果不佳。

四是公共安全教育场所数量不足,有的质量不高。公共安全馆、职业安全体验场所、安全教育主题公园等总体还属新生事物,数量不够且分布不均。目前还没有相关标准,各地建设规模、设施水平、用途范围参差不齐。

五是学校开展应急安全教育有待加强。尽管目前教育部门要求安全教育进课堂,也印发了学生安全教育指导意见,但从实际运行来看,学校的安全教育更侧重校园内学生的自我保护,如防止踩踏、火灾、意外伤害和校园霸凌等,对学生作为社会公民和未来建设者应当具备的应急安全知识的普及和相关技能的学习有所欠缺。

全国安全应急科普工作的方向路径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出台了多个文件,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公共安全事业,为今后全国安全应急科普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的安全生产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意见》提出,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将安全生产专业技术服务纳入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培育多元化服务主体。支持发展安全生产专业化行业组织,强化自治自律。健全安全宣传教育体系。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纳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内容。把安全知识普及纳入国民教育,建立完善中小学安全教育和高危行业职业安全教育体系。把安全生产纳入农民工技能培训内容。严格落实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切实做到先培训、后上岗。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加强警示教育,强化全民安全意识和法治意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依法维护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加强安全生产公益宣传和舆论监督。

工业和信息化部、应急管理部等四部门《关于加快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面向生产安全和城市公共安全的保障需求,制定目录、清单,优化产品结构,引导产业发展,创新服务业态。积极发展安全管理与技术咨询、产品展览展示、教育培训与体验、应急演练演示等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的安全服务,重点发展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智慧安全云服务。

原国家安监总局等八部门《关于加强全社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也指出,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做好安全发展观念、安全生产形势、安全生产措施和经验、安全生产法治、安全生产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和生产安全事故的警示教育,着力构建全媒体、分众化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格局,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促进全社会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增强全民安全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整体本质安全水平。

由此可见,未来全社会的安全应急科普教育事业天地广阔、大有可为!今后的安全应急科普工作应从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强调的“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即: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中明确方向,明确任务。我们认为,今后安全应急科普要着重在以下几个方向路径上发力。

一是要加强对应急和安全科普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科学分析社会需求,提高科普的供给水平,创新传播途径和宣传手段,大力开发体验式、沉浸式、交互式教育培训方式,增强安全应急科普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着力营造让社会成员主动学习掌握应急和安全知识技能的浓厚文化氛围。应急和安全技能是实用技能,不是光凭嘴说或者光有意识就行的,有意识固然重要,但不培养训练出能力是不行的,必须注重提前训练。什么叫素质?本来就具备的能力,比如火警119,医疗急救120,交通事故报警122,这些基本常识也不是急用急学来的。安全素质高低对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影响很大,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北京房山山体滑坡、学生发现邻居燃气泄漏、有限空间作业和救援等。

二是安全应急科普工作要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强力支持下,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全面协调政、产、学、研、用各方资源优势,突出“互联网+”的优势,强化市场运作,实施精品战略,向中国科协开创的“科普中国”品牌看齐,努力打造安全应急科普品牌。

三是高度重视公共安全教育场所的作用。实践证明,建立和完善公共安全教育场所是加强安全应急科普的有利抓手,是应急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各地加强公共安全教育场所建设,充分发挥其常态化公益教育的功能,对加强全民应急安全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蓝树谷青少年世博园(全国青少年社会职业体验中心)是全国最大的青少年综合体验项目,有主题教育馆、法治教育馆、科技馆、消防馆、气象地震馆、电力馆、交通体验馆、建筑馆等全方位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体验互动的场馆。要进一步加强通用要求和建设标准建设,增强规范性、安全性、应用性。

四是以建立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制为契机,有利于将过去分属不同部门领域的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防震减灾、防汛抗旱、应急救援等应急安全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统合,统筹宣传,协同宣传,进一步做实做大做强安全应急科普事业,为切实提高全民应急安全素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通过以上分析,总体来看,全国安全应急科普工作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如安全教育日、安全生产月、安全万里行等活动开展,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安全应急科普工作各级政府重视力度不够、手段缺乏或缺少更新、科普质量和效率不高等。因此,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应该着重加强安全应急科普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各自的主体力量,整合各类安全应急宣传教育,强化安全应急科普效果。□

猜你喜欢

科普应急生产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用旧的生产新的!
科普达人养成记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Dijkstra算法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
科普漫画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