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广西某矿区多期岩浆侵入及成矿模式

2020-12-09杨宝丁李泽江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2期
关键词:钼矿北西斑岩

杨宝丁,黄 宇,李泽江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球物理勘察院,广西 柳州 545005)

1 成矿地质背景

矿区位于南华活动带大瑶山隆起的东南部,构造轮廓雏形于加里东期形成,发展并定形于印支、燕山期,处于我国著名的钦杭成矿带中南部,成矿条件十分优越[1]。

1.1 地层

测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寒武系黄洞口A-D段,岩性主要为轻变质长石石英杂砂岩、绢云板岩,及砂岩与板岩、泥岩互层。

1.2 构造

①褶皱。测区内褶皱构造发育,属于古龙复式背斜东翼及岭脚复式向斜西侧,呈线状紧密排列,褶皱形态非常复杂,小的向背斜发育,地层重复出现。小的向背斜被断裂切割后形成了较大规模的裂隙群,裂隙群充填有含钼矿的石英脉、花岗闪长斑岩脉等,为矿区重要的控矿构造。②断层。已发现的断层主要有近东西向、近南北向、北东向及北西向几组。从切割关系来看,北西向组生成最早,并是控矿断层;其次是北东向组;较新的为近南北向组,切割北东向及北西向构造;最新的为近东西向组,切割其他几组断裂。

1.3 岩浆岩

主要有社山岩体、平头背岩体等,岩性为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及一些闪长玢岩脉等,经锆石测龄为435.8Ma±1.3Ma,为加里东期。在社山岩体中分布有小面积的侵入岩,呈岩枝、岩株、岩墙和岩脉产出,岩石种类有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等,锆石测龄为91.05Ma±0.31Ma,为燕山晚期形成[2]。①平头背岩枝(S1γδπ):出露于矿区东部,岩性为花岗闪长斑岩。浅部为三条十余米宽的分枝,深部向北西方向侧伏,岩体中及周缘普遍见石英脉钨钼矿化。②社山岩体(S1γδ):出露于矿区西部一带。为一复式小岩株,岩性为浅灰色蚀变中细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长约3km,宽约1km,长轴走向为北西300°,两侧侵入界线接近平行,南西侧倾向南西,北东侧近于直立略为倾向南西。岩体与围岩侵入接触界面极不规则,常呈枝枝杈状、岩凸状贯入围岩中。③社山岩体内有两个燕山其花岗斑岩体(K2γπ)侵入,近等轴状,长宽250m~500m,东侧稍小,以浅色长石斑晶为主,并具较强绢云母化,近地表风化后形成高岭土矿;西侧石鼓顶岩体以肉红色钾长石斑晶为主,形成时间略晚。④石英斑岩脉(K2λπ)沿北西向断裂侵入,长约500m,宽2m~50m,经测定石英斑岩的锆石年龄为89.2±2.2Ma,也应为燕山晚期。在斑岩体内见浸染状黄铜矿化、黄铁矿化,形成可开采的小型矿床,具有某些斑岩型铜矿床的特征。

1.4 围岩蚀变

矿区内围岩蚀变主要类型有硅化、角岩化、矽卡岩化等,并与矿化关系密切。

硅化:常见于构造带及其旁侧围岩中,硅化的岩石呈浅色,并常伴有磁黄铁矿化,致密坚硬,是重要的找矿标志。角岩化:发育于岩体周围0m~300m范围内,较常见的为石英白(黑)云母角岩,外观呈粗大的斑点状(云母类矿物聚集体),风化后呈铁红色斑点而易以辩认,原岩多为含泥质沉积岩;其次为石英(黑白云母)角岩,异常坚硬,原岩多为砂岩类。矽卡岩化:断续分布于岩体周围0m~600m范围内,蚀变围岩为碎屑岩,主要是沿构造裂隙两侧发生的交代蚀变,形态极不规则,多呈小囊状不连续分布,且无一定层位,因含石榴石多呈浅粉红色。大多矽卡岩化岩石均见有白钨矿化。黄铁矿化:多发育于断层破碎带、岩石裂隙等处,呈浸染状、细脉状分布,常与铜铅锌矿共生,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其他的围岩蚀变有、云英岩化、绢云母化、局部重晶石岩化、萤石化等。

1.5 矿体特征

矿区合计发现工业矿体121个,低品位矿体58个。

矿区大致可分两个矿段,其中矿区北东部矿段以钨、钼矿为主,由平头背岩体和平头背背斜控制,走向北西,倾向南西和北东[3]。矿区南西部矿段以铅锌矿为主,由社山岩体控制,伴有钨钼矿等,走向北西,倾向南西。

2 矿床成因分析

2.1 钨钼矿床

矿区分布有较大面积早志留世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侵入体,成矿元素以钨、钼、铋等典型高温指示矿物为主,围岩具角岩化、矽卡岩化、磁黄铁矿化等特征,部分矿体产于侵入岩体之中的裂隙带中。据此并结合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可基本确定矿床成因为与岩浆岩有关的中高温热液矿床。除了岩体中的大多数矿体的分布均沿断裂裂隙充填,与石英脉关系密切外,包括矽卡岩化、石英化等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围岩蚀变,也与附近的石英脉或岩石裂隙有关,含矿热液沿着裂隙通道运移过程中与旁侧围岩发生交代(辉钼矿以充填为主)作用而形成钨钼矿体。

2.2 硫化物多金属矿床

根据H、O、S同位素分析结果⑴表明,研究区石英脉中硫化物的δ34S变化范围非常狭窄(-3.8‰~+1.7‰),这种紧密的δ34S值范围表明成矿热液中沉淀的硫化物可能具有单一的来源或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条件范围。各硫化物(包括辉钼矿)硫同位素组成稳定,接近零值(平均为-0.46‰),可知矿体的硫源为岩浆来源,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热液,后期有大气降水的加入。

3 成矿模式分析

志留世早期,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侵入,含矿热液沿北西向断裂上升,在裂隙中充填形成石英脉型钨钼矿,并在上升的过程中与含钙质围岩进行交代形成矽卡岩化钨钼矿。后期随着大气降水的补充形成的含矿热液不断从花岗岩闪长岩中萃取Pb、Zn、Cu等成矿物质,通过北西向断裂上升通道,在有利位置富集成矿,根据铅锌矿、黄铁矿细脉穿插于白钨矿中可知,铅锌矿的形成晚于钨钼矿形成时间。燕山晚期,随着石英斑岩沿脉的侵入,形成了本区斑岩型铜矿床。

4 结论

(1)区内钨钼铅锌矿与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关系密切、受北西向断裂控制,钨钼矿主要以石英脉型、矽卡岩型为主,铅锌矿则以脉状铅锌矿为主。铅锌矿的形成明显晚于钨钼矿,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为区内成矿提供了充足的能量和物质来源,北西向断裂为区内主要的导矿构造和容矿构造。

(2)燕山晚期石英斑岩侵入形成的斑岩型铜矿床与区内钨钼铅锌矿床为两个不同时期成矿背景和成矿作用的产物。

猜你喜欢

钼矿北西斑岩
专利名称:一种钼矿和钨矿的联合冶炼工艺
玉龙-芒康一带斑岩型铜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分析
我早有准备
东天山赤湖地区原生晕异常结构特征对寻找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指示意义
山东日照马家庄钼矿地质、地球化学综合找矿效果及找矿方向
辽宁调兵山西调斑岩型钼矿床特征及找矿标志
内蒙古赤峰车户沟铜钼矿地质特征与成因分析
浅谈钼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北西”系列爱情类型片的创新方式和本土化价值实现
过夜